文 |陳勇光

摘自《茶悅奇茗30品》

恍如品讀時間的滋味,在這些茶葉的背後,隱藏著那些被時光堆積而發酵的情感。

歷來我對生普比較挑剔,比如乾淨而純潔的滋味,比較凜烈的茶氣,醇厚及甘滑,以及對身體的衝擊力等。

據茶莊主人的介紹,這是一款陳期三十多年的老茶,當初茶的來歷也有一番故事。

先不管這些,無論茶的外形與包裝以及故事是如何動人,我相信最重要的是茶的內質與其本味。在這樣一個晴好的春日之晨,是體會一泡老生茶的最好時間,晨間,有一種生命萌動的氣息。

欣賞干茶,條索細長勻齊,茶餅可見芽葉,因此茶的細嫩度與等級較高。紅色的芽與黑色的大葉與部分細梗,組成一餅整齊的茶餅。細聞干茶,非常乾淨,沒有一絲異味,純凈之茶,就是老生茶最好的品性之一,恰如為人一般。

投茶量約7克,特意交待用瓶裝的農夫山泉,以好水來對待好茶,這是一種細緻用心的態度。

溫杯燙盞,晴日里的茶室就更為暖和起來。溫好的蓋杯把干茶的香氣更直接地表達出來,干茶有陳香,但茶卻是醇和乾淨,有理由相信是一款不錯的陳年生茶。

靜靜等待煮水,一段留白的過程。

我們決定每道都用沸水來沖泡,茶湯從第一道一直保留到第七道;但這款茶起碼可以沖泡十三泡,每一道沖泡的時間都用足。

開始洗茶,也就是醒茶的過程。從清澈的茶湯來看,茶沒有任何濕倉的痕迹。不妨輕啜一口,以體驗茶在漫長的時間進程中經歷的變化,即使入口有點淡淡粉末的感覺,卻慢慢轉為一種甘甜。

醒茶後的第一道,出湯稍快,在玻璃的公道杯當中,茶湯上的水汽緩緩上揚,湯色清亮,色彩鮮紅,足以證明老茶的身份。

入口滑軟、溫潤,茶的底質比較沉厚,在入口的瞬間,有一種淡淡的沉香之氣,其溫和之味令人感動。只不欲言語,等待下一道的開始。

第二道的茶湯,沖泡時間近一分鐘,茶湯也就更加濃紅一些,依舊是水汽慢慢升起,想像著這一道的滋味。

室內極為安靜,似乎可以聽到呼吸的聲音。

入口的茶湯變得醇厚,有內質,有內涵,微苦的茶湯,顯示著茶葉可能有野生茶樹的底質。而這種入口剎那的微苦,類似於一款我喝過的野生老陳茶,它在十道之後可以轉為甘甜。它的醇度氣質,更包括著一種人世滄桑的苦味,以及沉澱之後的溫和、柔潤。

第三道開始,更加追溯回質直的本真。茶湯在杯當中,有橙色的光圈。

第四道的茶湯,茶香似乎變得明顯一些。油潤的茶湯,可以像油滴一樣。而茶氣明顯起來。掛杯依舊一種淡淡的沉木之香。

第五道開始,出湯時間略早,茶湯微淡,卻迅速在舌底生津起來,察看葉底,很有活性的茶葉,帶著一點淡紅與不變的青色,並且葉形完整平躺著,只是用手一搓,卻如棉紙一般捲縮起來。

第六道的茶,轉為淡甜,苦味略在其後展現,茶湯紅色如同琥珀。此時口腔清新,留著淡淡余香。

第七道,聽室內古樂悠悠輕訴,茶湯的色澤已經有點偏黃,而茶的甘甜已經可以預期了,因為此時在喉嚨之間已經出現了淡淡的蜜香,恰如之前預料的一般。

第八、九道呈現的是一種平和之氣。

第十道,我們已經喝到茶的水果蜜甜,即使你不懂得茶,這後面的茶味一定能夠直接打動你。那麼,這預示著什麼呢?歷經滄桑,還是輕逸出塵?

直到第十三道,茶湯依然沒有水味,紅中偏橙的茶湯,也輕輕恢復到它年輕的時光。茶味簡潔,但內涵並不過於衰減,口底生津的持續,再加上這些茶湯的衝擊,在這些回味的當下,更加讓人欣慰。

我們並不讓這樣的茶湯過早結束,完全可以再煮過一遍以試驗茶的變化,珍惜茶的歷程,也以不同的方式去展示茶性的變化。

那麼,這個時候,可以回頭再來嘗試七道留底的茶湯。

嘗試第三道,再到第一道,這是一種反覆,也是一次返回的歷程。再次感受那些淡淡的苦味,醇和,微涼的厚度,記憶再次被觸動,我們從終點再回到起點。

《茶悅奇茗30品》

一位茶痴,走遍一座座茶山,只為尋找天地之本味。  讓喝茶回歸於茶本身!  喝茶喝到心底,亦足以寂靜安然,不再貪戀。  一期一會,皆是內心的體悟與心路的行進。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