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閱讀07 得意之後必忘形

夫差大肆加封越國土地後,內心感到由衷的高興。夫差認為,這一次給了越國如此巨大的恩惠,根據勾踐一貫的表現,他肯定是感激涕零,也將會更加忠貞不貳。那麼,越國就不會成為自己的後顧之憂了。由此,夫差就能騰出手來,敲打夾在吳國和楚國之間的幾個小國家。

夫差是一個有著強烈成就需求的人。他不但想成為「聰明仁義之君」,還想成為天下的霸主,超越父王闔閭所建立的功業。

夫差的戰略規劃是這樣的,首先平定包括越國、陳國、蔡國等在內的小國家,牢牢壓制住南面的大國楚國,然後再圖謀中原的強國齊國、晉國,逐一擊破後,吳國自然就成了天下第一的霸主。

夫差的這個規劃應該說是極具可行性的。如果越國真的與吳國一笑泯恩仇,不在背後搗亂,夫差的戰略規劃如期實現的可能性非常大。

夫差首先把目光對準了陳國。

陳國是楚國的小跟班,一向唯楚國馬首是瞻。吳國一進攻陳國,楚國必須出兵支援,否則陳國只能向吳國投降,楚國的實力就會被削弱。而如果楚國出兵,吳國也不怕。因為吳國曾經有過五戰克郢的經歷,在面對楚國的時候,充滿了心理優勢。

楚國此刻是楚昭王當政。楚昭王復國之後,廣施仁義,勵精圖治,至今已經整整十年,他也早已名滿天下。經過了十年的休養生息,楚國早已恢復了元氣。楚昭王也有意和死敵吳國再扳一扳手腕,他帶著令尹子西、司馬子期等重臣,親自率兵,來到城父,與吳軍對壘。

眼看大戰一觸即發,但夫差的好運來了,擋都擋不住。

正當盛年的楚昭王竟然在軍中得了重病,而且不治身亡(這一突發事件,我們已經提前在《辱越》中詳細論述,在此不再贅述)。楚軍無奈,只能黯然退兵。陳國失去了強力外援,不得不臣服於吳國。

夫差不戰而勝。而楚國此後,因新君年幼,無力外張,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表現沉寂,這也讓吳國消除了南部邊境的後顧之憂。

吳楚之間的這一次較量,再一次給了夫差極大的心理暗示。連名聞天下的仁義之君楚昭王都折在了自己手裡,老天爺實在是太眷顧自己了(孔子曾經對楚昭王讚不絕口,說:「楚昭王知大道矣。」)。夫差潛意識中認為自己是天之驕子,霸業必成的信念至此牢不可破。

南方既平,夫差朝著自己的霸主之夢又邁進了一大步。夫差隨即將目光投向了吳國的北方——那裡正是幾個中原老牌大國的所在。

中原的老牌大國主要是齊國和晉國。齊晉兩國,儘管事實上已經日漸衰頹,但在人們的認知中,餘威猶存。為謹慎起見,夫差決定先不動齊晉,而是選擇魯國,做一個試探。

在整個春秋時期,魯國雖然實力一直偏於弱小,但卻是一個地位非常特殊的國家。因為它是周公旦的封國,是所有諸侯國中最講究周禮的國家。如果征服了魯國,獲得了魯國的擁戴,那麼吳國距離霸主之國的目標就又進了一步。

夫差親自率兵北上,來到魯國的繒邑,點名要魯哀公來見,並向其索要「百牢」。

這個要求頓時令魯國君臣上下都驚呆了。

這還要從「什麼是牢」說起。

「百牢」並不是指一百座牢房。這個「牢」指的是祭祀時所用的牲口。當時諸侯之間會面,必須舉行祭祀的儀式,而「牢」就是祭祀時所用的牲口。牢又分為太牢和少牢。太牢是指牛、羊、豕三牲各一。少牢是指羊和豕,但沒有牛。據《禮記·王制》,「天子社稷皆太牢,諸侯社稷皆少牢。大夫士宗廟之祭,有田則祭,無田則薦」。

一牛、一羊、一豬為一牢,夫差提出要百牢,這是向魯國索要牛羊豬各一百頭。

魯國人吃驚,並不是因為他們拿不出這麼多「牢」。魯國雖然弱小,但牛羊豬各一百頭還是拿得出來的。他們吃驚,是因為荒蠻之國的吳國人實在是太不知禮了。根據周禮的規定,周天子會合諸侯,祭祀時用十二牢;上公九牢,侯伯七牢,子男五牢。堂堂的周天子,祭祀時都只能用十二牢。當時的吳國,雖然早已自號稱王,但在國際上,普遍認為吳國的等級不過是「子」,只能用「五牢」的子男這一級。

魯國人覺得,如果真的按照吳國的要求,送給他們「百牢」,那麼丟的不是吳國人的臉(野蠻的人哪裡有臉呢),而是魯國人的臉。作為周禮的發源之國,魯國人覺得自己很有責任與義務,教化一下這些荒蠻之國的無禮之徒、無知之人。

魯國派了大夫子服景伯去見夫差,希望能夠勸說他收回成命。

但事實上,吳國人並不像人們刻板印象中所認為的那樣野蠻無禮。他們這樣做,並不是不知道周禮的規定,而是出於炫耀實力的試探需要。他們既然敢於僭越稱王,周天子早已不被他們放在眼裡,那麼周禮中關於祭祀的規定又怎麼能約束得了他們呢?吳國人就是故意要針對魯國,提出這樣一個獅子大開口的要求,來試探自身強大實力的底線到底在哪裡。

所以,夫差斷然否定了子服景伯的勸誡。夫差冷冷地說道:「我聽說,你們當初給晉國的范鞅十一牢,這是怎麼回事啊?」

范鞅不過是晉國的六卿之一,按照周禮的規定,連「五牢」的待遇都不能享受。而晉國的國君屬於上公一級,也只能享受「九牢」的待遇。但是,魯國懾於晉國之強大、范鞅之難惹,竟然給了他「十一牢」,僅次於周天子的待遇。這顯然也是僭越逾軌的行為。

現在,魯國想要在吳王夫差面前講原則,夫差拋出的這個故例,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一下子就把能言善辯的子服景伯擊倒了。可見夫差的應變與口才也是很不錯的。

子服景伯囁囁嚅嚅地辯解道:「當初范鞅貪而棄禮,以武力威懾我國,我們是不得已才向他獻上十一牢的。」

夫差卻不再說話了,只是冷冷地看著他。夫差的用意不言自明:我們今天也是用武力來威懾你們的。如果你們不識相,非要刀兵相見,那麼,別說百牢、千牢,你們魯國所有的牢都是我們的。

子服景伯一身冷汗,空有一張利嘴,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他只好灰溜溜地回到魯國,按照夫差的要求,乖乖地為吳國準備了百牢。

夫差眼看自己的試探大功告成,不禁心花怒放。這一次試探,讓他扎紮實實摸到了中原大國的底。他摸的雖然是魯國,但從魯國的表現,他已經推斷出中原大國外強中乾、風光不再的現實了。這也讓他對自己征服諸侯、稱霸天下的計劃有了更大的信心。

俗話說,狗仗人勢。主人要是得意了,身邊的狗也會變得趾高氣揚。夫差將魯哀公玩弄於股掌之上的「壯舉」也讓伯嚭興奮艷羨不已。

伯嚭也想學著夫差的樣兒,顯擺一番。與夫差對等的是魯哀公,伯嚭掂量了一下,與自己對等的應該是魯國的執政者季康子(即季孫肥)。所以,他也派人讓季康子過來見他。

伯嚭這樣的自我認識,擺明了他已經不再將伍子胥放在眼裡。本來伍子胥才是吳國僅次於夫差的二號人物。但此刻的伍子胥,遭受了多番挫折後,稱病不出,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芒。伯嚭在與伍子胥的明爭暗鬥中多次獲勝,早就認為自己可以取伍子胥而代之了。

季康子擔心自己在伯嚭面前受辱,不敢前去,只好派孔子的高徒子貢去見伯嚭。生性敏感的伯嚭對季康子的拒絕非常不滿。當初,齊國大夫鮑牧奉命送少姜入吳,只去拜見了伍子胥,而沒有去拜見伯嚭,就讓他深感不滿。此刻,季康子的推託不來,再次讓伯嚭感到失了面子,也讓他覺得自己在外人眼裡,還不是名正言順的吳國第二人。這樣的想法,進一步加深了他對伍子胥的嫉恨之心,非要將其除之而後快。

子貢長於洞察人心,他巧妙與伯嚭周旋,總算是不辱使命。伯嚭知道夫差因為魯國如數獻上百牢,心情大好。這個時候不便多進讒言,只好強自控制了自己的不快情緒,暫時放了季康子一馬。季康子此刻並不知道,他這一次對伯嚭的失禮,在多年之後差一點會要了自己的命。

夫差幾乎沒花什麼力氣,就換來了越楚陳魯這一連串的順服,簡直是如有神助。人在得意的時候,往往控制不住自己。退一步,海闊天空。這句話其實是為得意者量身定製的警醒之語。失意者已經無路可退,再退一步,就是萬丈深淵。但是,春風得意馬蹄疾的人生騎手,怎麼會想起急流勇退呢?當然是快馬加鞭,縱情向前。

那麼,一路順風順水的夫差,接下來又會做些什麼呢?

心理感悟:人們往往只看到鮮花與掌聲的可愛,卻看不到它們的可怕。

﹙未完待續,相約下周五﹚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