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音響工程師,我們經常會收到「這個混音的時候修一下」之類的要求。有的時候,這個要求意味著添加一些額外的EQ或者剪掉一些多餘的聲音。而有些時候,這個要求卻意味著需要進行非常繁瑣複雜的聲音美化處理。在有些特殊情況下,甚至需要你徹底豁出去,無視掉所有的常識、規則,發揮創造性才能行得通。接下來,我會分享幾個我曾經遇到的難題,以及我是如何使用一些非常規的技巧來解決這些問題的。

向悶悶的鼓聲說再見

我曾經做過一個混音,錄音是在一個樂隊的地下室錄製的。這幫人錄的真不錯——簡直就是家庭工作室錄音的最高水準。但是,既然是家庭工作室錄音,也就意味著:鼓聲肯定是有問題的。雖然鼓組各個部分的聲音聽起來都非常飽滿且有衝擊感,但是當你打開頭頂麥以及房間麥時,整個鼓聲就會瞬間變小變悶——彷彿這個鼓是在一個地下室錄的一樣(其實就是在地下室錄的)。

那麼,怎麼修正這個聲音呢?簡單一點的方法便是重新錄一遍鼓。不過我不想這麼干,畢竟,那些近距離錄製的各個部分的鼓聲聽起來還是非常棒的。於是相反的,我使用IR模擬了一個新的房間效果,並配合上卷積混響,來代替了原本的房間麥克風。然後,通過將近距離錄製的鼓聲和剛才使用的模擬卷積混響巧妙結合起來,拓寬了頭頂麥的空間感。最終得到了一個響亮的鼓聲縮混,一點都不悶了。

給微小的軍鼓聲添加空間感和衰減時長

當人們在家庭工作室錄音時,通常會嘗試通過近距離拾音來最大限度減少不良聲學效果出現。雖然如此一來會使得錄音變得更加清晰,但是同樣,也會導致聲音聽起來過於「干」。我發現我經常會和這種聲音打交道。有時候,一些得當的延遲和混響會讓聲音聽上去沒有那麼干,但是最終,鼓的聲音還是不夠響亮——尤其是軍鼓。這時候如果再加上混響的話,只會讓空間感變得特別大,但是鼓聲非常小,彷彿一個巨大房間中有一個小小的軍鼓一樣。

使用採樣,是個比較簡便的解決方法,也是我的首選解決方案。但是,如果你還是想使用原本的鼓聲,該怎麼辦?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可以首先使用一個慢起沖快釋放的壓縮器為底鼓、軍鼓乃至桶鼓增加衝擊感;如果有必要的話,可以再加一個雜訊門。此後,在軍鼓上添加一個門限混響,以便添加一個更大的空間感和更長的衰減時長,但要注意,使用混響的時候要盡量保守一些,不然的話可能最後做出來的效果會變成:彷彿這音樂是1985年的。

修復有相位干涉問題的雙聲道吉他

以前我曾接到過這樣一個工作:縮混一個以吉他為核心的敲擊金屬音樂。當時甲方說,這吉他的聲音聽上去「很有意思」,尤其是把混音轉換成單聲道之後。在我拿到分軌,把它們導入Pro Tools後發現,裡面有兩個經過嚴重聲像調節的吉他軌道,這兩個軌道產生了相位干涉。我試著在兩個軌道上分別調整聲像,但是依舊沒辦法解決問題。即使可以仔細測量和調整,讓這兩個軌道不再有相位干涉的問題,但是這絕對是一個沒有盡頭的絕望工作。

於是我能怎麼辦呢?經過一番垂死掙扎一般的努力,我決定在兩個軌道上分別使用放大器模擬插件。對已經過載的吉他軌道進行增益分級無疑是一個挑戰,模擬放大器也非常明顯地改變了吉他的音色,不過這樣以來,我便可以在手動讓兩個軌道的相位完美契合的同時,慢慢將合適範圍的高增益的聲音從軌道中消除掉。

修復失敗的縮混成品

混音工程師經常會被要求修正一些奇奇怪怪的錯誤。曾經有一次,我收到過一個混好的聲樂作品。但是不幸的是,各個聲部的聲音完全是亂七八糟的。不只是音量大小不一樣,而且聲音的遠近距離感都不一樣,更有甚者,有些聲音聽上去非常飽滿,有的聲音非常清脆,有些聽上去完全不像是用同一個設備錄的,有的地方甚至聽上去完全不像是一個人唱的!

這個的修復過程就非常苛刻了。首先,我對整個軌道進行了壓縮,壓縮了兩次!然後,我在聽上去非常飽滿的那部分音軌上使用了一個飽和度插件,以添加少許失真效果,讓他們剛好染上這個插件的味道即可。緊接著,我對聽上去比較清脆的部分也進行了失真處理,直到這部分聽上去和飽和的那部分音色差不多。最後修好的成品非常好地融合在了一起,不過也變成了一種非常粗狂而充滿攻擊性的感覺的歌聲,非常適合朋克音樂或者金屬搖滾風格的音樂。樂隊一定會喜歡它的!誰能預想到,徹底摧毀這個混音反而拯救了它?

總結

希望你能喜歡閱讀這篇關於我所經歷的這些歷練的文章。除了學習一些新的製作技巧之外,我更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你的混音思路帶來一些啟發,這樣,下次你在面對這些「麻煩混音的時候修一下」的這種說起來輕巧實際難成狗問題的時候,也能用一些創造性的方式來解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