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上沒有輸贏,每個人的人生感情遭遇截然不同,沒有可比性的。但是都有自己的特點吧

林徽因是理性的,她放棄了浪漫多情的徐志摩,她選擇了門當戶對的書香門第志趣相投的梁思成,婚姻生活很幸福。兒女雙全,事業有成,社交上她是眾星捧月的沙龍女主人。博得了一眾社會精英的仰慕即使去世多年,人們都是念念不忘,可見其魅力。

三毛是浪漫的,特立獨行。她大膽追求感情,勇闖天涯。和荷西是神仙眷侶,婚姻生活有多幸福,荷西離去後她就有多痛苦。她的演講她的文字她的浪跡天涯影響了一個時代。她的樂觀曾經讓多少迷途的孩子覺醒。滾滾紅塵中,她就像日暮彩照,光芒萬丈,卻轉瞬消亡。留給我們一個夢,夢裡花落知多少。

張愛玲是冷靜的。沒有戀愛經驗卻寫出了經典愛情小說《傾城之戀》冷眼旁觀的她卻是陷入了風流才子胡蘭成的情感迷陣。初戀是美好的,她是認真的希望歲月靜好,兩情繾綣。只是才子不改風流本性,落難時候還是左擁右抱,她曾千里追尋,最後她說我不再愛你了,你是早已經不愛我了。她的方式很決絕,給胡蘭成郵了一大筆錢。從此再無瓜葛,不再看他的任何來信。和桑弧的感情撲朔迷離,兩個人都三緘其口,《小團圓》中稍有披露,應該是囿於她的身份桑弧另娶她人了。她出走美國,遇到了賴雅,兩個人志同道合,彼此依戀。她的冷靜不止是愛情方面,在人生的最後時刻,她安排好的身後事,然後靜靜的離開。遺世獨立,剎那芳華。神秘的家世,迷離的文字,才華世人仰慕,和你同一個時代就是一種幸運,哦,原來你也在這裡。


林徽因算不算人生贏家不敢妄下定論,但跟張愛玲和三毛的人生相比,她身上的悲劇色彩明顯要淡薄很多,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童年時代,林徽因雖是繼室所出,母親性格乖張不為林父所喜,但林徽因仍深受父母寵愛,父慈母愛,且出身富貴的她有著普通人家不能比的優越:錦衣玉食,自小接受著良好的教育;而同樣出身顯赫的張愛玲,同樣的年紀卻因長得不如弟弟好看而不討父母歡心,父母同床異夢終至分道揚鑣,家庭分崩離析雞爭鵝鬥……而在硝煙瀰漫的戰爭時代,幼年三毛跟著大人顛沛流離,定居異鄉後又因家裡姊妹眾多,父親整日忙於生計,疏於子女教育與交流,導致三毛幼小的心靈敏感而脆弱並日漸封閉……

少女時代的林徽因跟著父親周遊歐洲列國,並得到了才華橫溢的大才子徐志摩瘋狂而炙熱的愛。而此時的張愛玲卻在父親的打罵繼母的刁難下艱難度日,心裡充滿了仇恨:就算有個炸彈落下來跟他們死在一起也是好的。這個年紀的三毛已經退學,畫地為牢的她日漸孤僻……

青年時光是林徽因的黃金時代,才情絕代風情萬種的她與梁思成定婚、在社交場合嶄露頭角,接待泰戈爾,交結名流,周旋於名士之間,光芒萬丈,迷倒眾生,可謂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而此時的張愛玲雖然逃脫了父親的桎梏,但呆在母親的家裡,她還得為自己的生活和學費發愁,她無比悲哀地寫道:「在母親的窘境中,三天兩天伸手向她拿錢,為她的脾氣磨難著,為自己的忘恩負義磨難著,那些瑣碎的難堪一點點毀了我的愛。"母親竟然要她在嫁人還是讀書中作出選擇,張選擇了讀書,但紛飛的戰火讓她連這個願望都滿足不了。不能再繼續學業的張愛玲為了生計開始寫小說,驚人的才華她一炮而紅,然而她的人生並沒有因此變得順遂,反而是她的走紅引來了別有用心的垂涎者,她第一次愛的人,偏偏是渣男胡蘭成,一次次無恥無羞理所當然的利用之後,留給張愛玲的,除了無盡的傷痛還有漢奸的頭銜;而三毛,好不容易遇其所愛,結婚前夕卻天人永隔,本就脆弱的心遭此一擊,瀕臨崩潰。

中年時期的林徽因雖然顛簸奔波在各地農村,簡陋的戰時條件一點一點摧毀了她的健康,但幸運的是她從事的仍是她最愛的事業,她的愛人也始終相伴左右不離不棄;而此時遠走他國的張愛玲又遭遇了什麼呢?一蹶不振的事業,一地雞毛的婚姻,在照顧年邁丈夫和艱難謀生中掙扎。三毛跟隨愛人遠走異域,沒有親人,沒有朋友,有的,只有難以溝通的原始異族和無法排遣的孤寂,只有苦中作樂只有自我消遣,更凄惶的是,最後愛人也棄她而去。沒有愛人,沒有孩子,沒有親人,只有孤伶伶的自己和一顆千瘡百孔的心……

林徽因活得不算長壽,但她在病榻上的故去,有兒女圍繞愛人陪伴,有藍顏知已的刻骨相思,有建築界和文藝界轟轟烈烈的悼念……這一切,四十多年後在異國他鄉孤苦伶仃地躺在地板上的張愛玲是無意奢求的了:被人發現時她已死去七天,身上只蓋了一條薄薄的毯子,屋裡沒有傢具,沒有床。而在這之前,為了逃避潛伏在心裡的虱子,她在各地旅館輾轉流離,丟棄了所有,隨身只攜帶有幾個塑料袋……相較於七十五歲高齡的張愛玲寂寞的壽終,四十八歲的三毛在醫院以一條絲襪來終結生命的方式更令人唏噓感慨,曾經無限風光的生命,選擇以這樣決絕而凄涼的方式調零,她的心裡,一定承載著太多的憂愁悲苦吧。

張愛玲說,生命是一襲華麗的袍子,上面爬滿了虱子。林徽因的生命之袍,展現在世人面前的,無疑更多的是華麗一——她出身豪門嫁入豪門,事業成功,愛情圓滿,她長袖善舞八面玲瓏,多方得寵,連兒女都事業有成,她是上帝的寵兒,除了沒給她長壽,上帝給了她女人們羨慕的一切:財富、美貌、才華、愛情、友誼、事業家庭以及母親的角色……至於張愛玲和三毛,雖然也活出了精採的人生,但她們那華麗的生命之袍,分明更多為虱子所困。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斯人已逝,其實是不是人生贏家,誰又在乎呢?


張愛玲,林徽因,三毛,在感情上誰是真正的人生贏家?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同樣都是為自己的心活著而活著的女人,同樣都是為了愛,不亞於飛蛾撲火的感情聖鬥士,所謂的人生贏家?只不過是一俗世誑語,終究不適合她們。

有人說,張愛玲愛漢奸胡蘭成轉而被棄,和年老賴雅結婚幾乎成了保姆,至於晚景孤獨凄涼。只能說這就是張愛玲,愛了就是愛了,嫁了就是嫁了,管別人什麼事?純粹於張愛玲。

三毛,自由的流浪者,有荷西的撒哈拉是平淡的,猶如那瓶子里插著她採的花,安靜而美好,縱然短暫,卻足以思戀一生。三毛自殺了,隨她心愛的荷西走了,死很悲涼,為愛而死。三毛就是三毛,自由的靈魂,生死早已看淡。

林徽因,徐志摩是她的愛戀,梁思誠是她的婚姻,林是理性的,徐志摩會是一個浪漫的戀人,不會是稱職的丈夫。而梁思城和她有共同的理想,和志趣,兩個人在古建築方面的成就顯然。但在林死後,梁思誠不顧眾反對,堅持娶了學生之妻,只能說明什麼?

今天我們能記住她們,只是因為她們都是不一樣的煙火,俗世中最為純粹的女人,絕代才華,總不負自己。


三毛應該是感情上的贏家了。張愛玲的一生最愛胡蘭成就是一個大垃圾,而張愛玲在明知他是大垃圾之後還猶豫不決,她的感情不幸多少有些咎由自取的味道。林徽因的最愛是徐志摩,但是她也喜歡梁思成,雖然嫁給梁思成的原因有迫不得已的因素,但不能否認的是,她對梁思成還是有愛的,可是梁思成在精神世界始終難以滿足林徽因,以至於徐志摩去世之後,失去精神依靠的林徽因迅速又和金岳霖成為精神伴侶,如果沒有梁啟超從中作梗,如果沒有林徽因的五個姑姑從中反對,如果徐志摩能早一點和張幼儀離婚,如果林徽因能再等上一年,如果林長民能再平安一年,如果......,林徽因一定是投入徐志摩懷抱的,終其一生,林徽因都和一個精神世界與自己差距甚大的梁思成同床共枕,這實在是一個悲劇。三毛雖然失去了愛人,但她對愛情還是比較理智的,而且她也和真正能滿足自己愛的那個人生活在一起了。這要比張愛玲林徽因好太多。


在感情上,這三位誰才是人生的贏家?筆者從以下幾個指標略作考察分析供參考(每項指標滿分為10分):

第一項,自由戀愛珠聯璧合情況——雖然先結婚後戀愛也有佳緣在,但是其戀愛過程的美妙度就差點了。三毛和荷西、張愛玲和胡蘭成都是自由戀愛,而林徽因與梁思成只能算半個。每一對都是才子佳人,珠聯璧合是顯然的。該項得分,毛10分,張9分(胡當時非單身,扣分),林7分(因林家梁家世交,門當戶對,加分)。

第二項,卿卿我我舉案齊眉情況——三毛與荷西選擇定居在西屬撒哈拉,過上了簡單浪漫的生活,有三毛詩為證:『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而張愛玲和胡蘭成以文交友,切夜長談,無所不談,浸入心扉的浪漫;相比她倆,林徽因和梁思成結伴赴美留學,是戀人也是同學,在相互切磋交流中成長,感情也自然得到了磨礪升華,是神奇姻緣,天作地合。

該項得分,林10分,毛9分,張8分。

第三項,相濡以沫白頭偕老情況——在困境中能相互幫助叫相濡以沫,兩人能相守終生叫白頭偕老。年青的梁思成曾出過車禍,林精心照顧;後來林得了嚴重的肺病,梁親自找名醫親自煎藥,無微不至,一直到林病故。站在林的角度也算是白頭偕老吧,該項林可得滿分10分。三毛和荷西也有因戰亂困境而相互幫助和鼓勵,只是荷西因意外死的太突然,來不及告別,對三毛的傷害可以說是巨大,也是三毛10年後自縊死亡的源頭!該項得分6分。而婚後的張愛玲不久就發現了胡蘭成的背叛,談不上相濡以沫,更羞於提白頭偕老了,該項得3分。

至於後來,三毛對王洛賓的感情因沒修成正果,忽略不計;而張愛玲與賴雅的結合,雖對方又窮又老又多病,算是半路夫妻半個知己吧,加5分。

以上合計:林徽因共得27分,三毛和張愛玲都是25分。結論:在感情上,林徽因是人生的贏家。謝謝


林徽因張愛玲三毛,這三位才女在感情上誰為贏家?

這樣的比較其實無趣,畢竟感情上的事最不該問的,便是值不值的。

從林徽因開始,最早去世的她,顯然為後人羨慕嫉妒恨,擁有世人眼中完美的幸福愛情。

她有愛她的世家公子梁思成,夫妻比翼雙飛事業有成;有為之不娶的帥哥金岳霖,一生追隨;有早逝才子徐志摩,為她寫下多少動人的詩篇,傳誦不已。

有父母之愛,還有爭氣的兒女,一身才情還有美顏,似乎上天給她太過完美,所以總有人出來揭底。

只是林徽因也飽受痛折磨,英年早逝,臨終之時她唯一想見她的愛人,用盡最後的一絲力氣對護士說,我希望再見見梁思成,我有話想對他說。天太晚了,林徽因也沒有撐到天亮,終於帶著遺憾離去…

至於張愛玲遇上渣男胡蘭成,似乎是她的不幸,可是萬千解讀她的人中,最懂得還是那個花心的人。否則也無生性涼薄的張愛玲,怦然心動甘願低到塵埃里去,擁有短暫的歲月靜好的日子。

一別未能兩安,張愛玲再遇上賴雅時,她的愛情和驚世才情,都已變得灰暗起來。結局自然是在異鄉孤獨的死去,不過這對於她來說,也許早已接受了只愛自己。

三毛似乎愛得轟轟烈烈,她是個勇敢而獨特的女人。在異域的撒哈拉與心愛的荷西,書寫了文藝青年理想中的愛情。

愛到深處,是容忍你所有的怪癖和另類,於千山萬水中,找到欣賞你的那個人,多麼的不容易!

可嘆好夢易碎,荷西走過,三毛再也沒找到另一個值得愛,也愛她的人。

是現實的無情,還是舊夢難醒,凄然選擇自殺離開的三毛,才說得清對那遙遠的地方的余恨!

才女也好,凡人也罷,愛與被愛都渴望永恆,也許人生最大的幸福,是發現自己愛的人,他正好也愛著自己吧。

一花??一世界,金沙江的小閑魚??元元,期待你的關注點評。


三個都喜歡,各特點。林徽因應該是比較幸福的一個。一個女人的幸福一部分掌握在對方手裡。梁思成就是這樣寬厚可愛的人。林徽因真是幸運。

張愛玲不幸的童年陰影,讓她的作品裡帶著凌厲冷靜的氣息。選擇胡蘭成,是她人生中一次勇敢的又失敗的決定。越缺少什麼越得不到。但是她還是那樣勇敢,把自己活成了一件華美的袍子,儘管上面都是虱子。

三毛得家庭是幸福的,父母都很重視她的教育。雖然小時候受到老師的冷暴力,可是她一直都很努力。遇到肯定她,鼓勵她的老師。和荷西一起走進撒哈拉,開啟他們的浪漫之旅。不過,大作家的丈夫荷西早逝,他們的浪漫還是敗給了艱苦的環境。

真是後悔沒有在年少的時候接觸到他們的文字,只顧著死扣課本,學習學習,成了書獃子。女孩子,不管將來和什麼樣的人一起,都那樣懷有一顆熾熱真誠的心,對於愛情、事業,有自己的認識和現實的理解。對於人生有自己清晰的看法。


愛情是自然界賦予每個生命的一種體驗,愛情兩個字是對繁衍行為,意識的總體概括,其最終目的還是在於合作繁衍。

在個人看來,體驗的舒適度依照個體心理,生理的期望值的大小來評估。

做為一種體驗模式,就沒有輸贏之說。在自然生物成熟時期,它們的主旨意識是履行繁衍這項偉大的使命。

三位女性的情感體驗,代表所有女性對男性世界的愛情體驗,細微區別在於:同樣繁衍的本能和激情作用在不同個體身上,會有不同的呈現形式。


當然是林徽因


世間有多人就會有多少種對愛情的解讀,張愛玲的文字精湛,她自己的愛情之路,愛就是愛了,管他眾人如何解讀。林徽因是情商智商理商極高的三高女性,理性處理自己的感情問題。而三毛屬於愛的轟轟烈烈,谷則異室,死則同穴。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