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古雙月

近日,浙江女首富周曉光在短短半年間從坐擁800億資產到負債225億引起關注,日前其所在的新光集團擬進行重整。據瞭解,這與新光集團去年曝出鉅額債券違約相關。債券違約何以成爲企業的致命傷?

數據統計,2018年債券頻繁違約,違約金額超過1000億。今年以來,債市暴雷依舊不斷,據Choice數據統計,截至目前已有37只債券出現“未能按期償還債券本息”的違約行爲。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向搜狐智庫表示,此次債券違約主要源於兩個方面,一是宏觀大環境的影響,宏觀經濟增長減速傳導到微觀企業經營層面;二是2018年嚴厲的去槓桿政策導致社會融資規模增長緩慢,比2017年減少了大概3萬億。

“銀行實際投放的融資減少,企業獲得的資金也就相對減少,在這種情況下,部分經營狀況較差的企業資金鍊接不上,自然就出現了債務和債券違約。”徐高說。

中國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張曉晶此前表示,2018年債券違約大幅度上升,但相對1.7%左右的銀行不良貸款而言,債券市場的違約率相對較低,違約發生率只有0.55%左右。

張曉晶還表示,債券違約有從非上市公司向上市公司蔓延的現象,導致了債券市場的信用風險向股票市場的價格風險蔓延。所以形成了金融風險共振,債券市場跟股票市場風險的共振。

徐高則表示,當前的債券違約行爲的發生是此前違約的慣性導致,目前政策已經調整,去槓桿逐漸調整爲穩槓桿,民企紓困政策也不斷落地。“這些政策正在逐步見效,但真正見效還需要一個過程。今年債券違約的持續爆發現象會被遏制。”

徐高表示,債券違約是一個正常現象,即便在經濟繁榮時期也會出現債券違約,企業個體經營存在差異,企業經營決策不善,過度擴張等行爲導致企業無法償還債務,就會出現違約現象。“但是大面積的違約,違約數量和金額快速增長是不正常的。”

徐高還表示,負債是一個雙刃劍,雖然可以較快的擴大規模,但是融資成本也上升,使得企業抵禦風險的能力下降。“企業在發展中要量力而行,對負債保持清醒的頭腦。”

(搜狐智庫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搜狐智庫”系搜狐財經精心打造的品牌欄目,主旨爲“聚集學者與企業家智慧,把脈經濟趨勢”。搜狐智庫旗下已打造“搜狐有名堂”沙龍,以及著名經濟學家、知名企業家、首席經濟學家、女經濟學家等訪談系列。如有意接洽現場報道、專訪、節目合作事宜,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