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兩萬多名選手參加了北京半程馬拉松。圓滿的賽事中也有意外發生,兩名男性跑者在中途和終點發生猝死,幸虧醫療保障及時,兩名男性跑者最終轉危爲安。

  資料圖 攝:劉平

  驚險

  衝過終點後他倒在不起

  北京急救中心東區分中心副主任劉江,參加過多次馬拉松賽事醫療保障。昨天上午,他在終點執行保障任務時,目睹了驚險的一幕。

  “醫生,有一名選手需要急救!”8點55分,接到消息的劉江立即率隊衝向事發地點。在大量衝過終點的選手當中,一名大約35歲的男子倒地不起。他的狀況被和睦家醫院AED志願者及時發現,劉江回憶,他們趕到到這名選手身邊時,AED志願者已經在他身上貼好貼片,準備開始除顫。

  “他當時的情況就是猝死,比較危險。”劉江說,幸好發現、救助的都非常及時。在實施除顫後,他又爲這名選手進行心肺復甦。漸漸地,選手復了意識。在被擡上急救車送往306醫院的途中,他已經完全清醒了。劉江說,猝死患者絕大部分是因爲心臟驟停,如在5分鐘之內沒有得到及時救治,就可能導致死亡,越早發現生還率越高,對後期腦損傷越小。

  無獨有偶。昨天,在半馬12公里處,還有一名男選手突然倒地,症狀與倒在終點的35歲男子一樣。令人欣慰的是,賽事保障完善,AED志願者第一時間發現了意外狀況,及時施救,這名男選手在脫離危險後被送往安貞醫院。

  昨天傍晚,記者趕到安貞醫院急診室,醫護人員透露,因爲跑半馬突發不適被送來的選手共有4人,均爲男性,目前都在醫院接受治療。

  揭祕

  賽事醫療保障什麼樣

  北京急救中心東區分中心副主任劉江介紹,近年來,馬拉松賽事越來越得到市民關注。尤其近五年來,參加賽事的人數明顯增加,也確實有些跑者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判斷不足,在這種情況下醫療保障工作顯得尤爲重要。

  以此次半程馬拉松爲例,每隔100米,便有一名初級醫療志願者關注各位選手的狀況;每隔1公里,就有和睦家醫院AED志願者隨時待命;每隔2.5公里,有一輛120急救車待命,其間還穿插着急救摩托,以備在狹窄路段也能快速趕到現場;而在參賽的人員當中,也有醫護人員“陪跑”,由此做到了急救工作的無縫銜接。

  釋惑

  爲何半馬更易出意外

  爲何在馬拉松項目中會有意外情況發生?記者採訪了北京急救中心北區分中心醫生譚華社,譚醫生說,諸如有心腦血管疾病、先天性心臟病患者、以前有過電解質紊亂病史的人,最好都不要參加此類運動賽事,平時沒有注意身體鍛鍊的人也要量力而行。在參加劇烈運動賽事前,建議大家做一次體檢,遵醫囑來決定是否參加。“有些人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判斷不足,如在劇烈運動過程當中,發生心悸、憋氣、胸痛、頭暈、黑蒙、乏力等情況時,應立即停止劇烈運動,尤其在賽事過程當中,除了向距離最近的醫者求助外,還要學會迅速自我調整。”譚醫生說,“立即停止劇烈運動的意思,不是說馬上坐下來,而是放緩減速,給心肺功能一個緩衝的時間。”

  同時,譚醫生也提醒大家,很多人認爲半程馬拉松容易跑,不像全馬距離那麼長,但是半馬要求速度,對跑者的體能要求更高。

  經驗

  人羣密集區應配AED

  在多個猝死患者被挽救回來的報道中,AED(自動體外除顫儀)逐漸被大家熟知。劉江介紹,按照相關部門要求,在人羣密集區都應該配備相關設備,比如劇院、商場尤其是體育場館。

  “我們的車裏也帶着除顫儀呢。”劉江說,AED與急救車上配備的除顫儀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區別在於,急救車上使用的除顫儀是醫護人員通過檢查結果圖示,來判斷患者是否需要除顫,而AED屬於簡易設備,可以自動判斷是否需要除顫,判斷的誤差不大,且根據提示來操作,具備簡單急救技能基礎的普通市民也可以完成操作。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景一鳴

  流程編輯:TF01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