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幾十年的飯,走了幾十年的路,從小到大,可能也進了不少次醫院,相信有一件事,到現在也沒有幾個人能搞清楚。

X光、B超、CT、核磁共振,這4種影像學檢查,它們的成像原理和區別是什麼?它們的優缺點到底是什麼?它們適應哪些身體部位的檢查?其實很多人都分不清楚。

有醫生把身體比做一個大麵包、大西瓜,來形象地告訴你,這些檢查如何發揮不同的作用,相信您看了有所幫助。

X 光——像把麵包壓扁了看

X光穿過人體,凡是遇到被遮擋部位,底片上不會曝光,洗片後這個部位就是白色。

在日本體檢X光就像一片麵包或一塊棉花,看不到裡面的纖維紋理,但用手壓癟了會清晰一些。X光最大缺點是受制於深淺組織的影像相互重疊和隱藏,有時需要多次多角度拍攝X光片,所以日本體檢中拍X光都是正面一張、側面一張。

x光優點:方便快捷、成本低。

缺點:受制於組織深淺的影像相互重疊,有時需要多次多角度拍攝才能看清。

B 超——像挑西瓜一樣,敲一敲,聽一聽

B超的原理是用超聲波穿透人體,當聲波遇到人體組織時會產生反射波,通過計算反射波來成像。

b超就像挑西瓜一樣,邊敲邊聽迴音,邊看顯示出來的圖像,也有點像蝙蝠和潛艇用的聲吶系統。

b超優點:多方向觀察,實時成像。

缺點:超聲受氣體干擾很大,對於腸道等含氣較多的臟器,診斷準確率降低,一般消化道道檢查使用內窺鏡 。

C T——把麵包切片,一層層看

CT的檢查原理是射線分層穿過人體,通過電腦計算後二次成像。

ct就像把麵包切成一片片來看,可以分層,可顯示出更多的組織信息,所以CT中文叫計算機斷層掃描。

ct優點:斷層觀察,可以顯示更多信息。

缺點:費用比X光貴,且CT檢查的輻射劑量高於單次X光。

核磁共振 MRI——搖一搖再看

核磁共振使用較強大的磁場,使人體中所有原子磁場的磁力線方向一致,然後讓磁場突然消失,原子突然恢復到原來隨意排列的狀態。

在日本體檢核磁共振簡單說就相當於用手搖一搖,讓原子振動起來,再平靜下來,感受一下裡面的振動,然後成像。

核磁共振優點:與CT相比,沒有輻射,成像比較全面,有高度的軟組織分辨能力。

缺點:費用相對比較昂貴,體內有金屬物體者無法檢測。

四種影像分別應用於何種檢查

就診或體檢時,醫生常會用各種各樣的影像學檢查:B超、CT、核磁……不少患者會懷疑,為什麼要用各種高價檢查單。

其實,不同部位,不同問題,需要選擇不同影像檢查方法。

1. 骨骼外傷——粗看X光片,細看CT

各種外傷,如果懷疑傷到了骨頭,優先選擇X光照片,檢查結果快速易得。若要進一步觀察,可以選擇CT。超聲、核磁對於骨皮髓質等看不大清,一般不選擇。

2. 頸椎腰椎——最佳選核磁,次選CT

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椎間盤疾病,需要觀察與之相關的神經,要想更清楚地觀察這些軟組織,最佳選擇就是核磁共振。同樣,對於關節、肌肉、脂肪組織檢查,核磁也是首選。

3. 胸部——粗看X光片,細看CT

X光胸片可粗略檢查心臟、主動脈、肺、胸膜、肋骨等,可檢查有無肺紋理增多、肺部鈣化等。胸部CT則更清晰,準確性均優於常規X光胸片,特別是對於早期肺癌確診有決定性意義。

4. 腹部盆腔——除腸道外,一般B超都能查,CT也很重要

腹腔器官受呼吸影響較大,進而影響到CT成像,所以CT檢測是需要屏住呼吸不動,而超聲波不會因此受影響。

B超對肝、脾、胰腺、腎、盆腔臟器等診斷準確率較高。但是超聲波受氣體干擾很大,對於腸道等含氣較多的器官,其準確率會降低,一般消化道道檢查使用內窺鏡。

5. 心臟——排除冠心病用CT,看心功能用超聲

常規的心臟結構與功能檢查,心臟彩超所提供的信息已經較為充分,又簡單易行。

用CT可檢查冠狀動脈,但冠脈CT檢查輻射量較大,一般不作為常規體檢項目。

6. 頭部——核磁共振最佳,CT也可替代

由於頭部結構複雜,尤其是頭部血管的分布,要了解其變窄、畸形等無感覺的中風潛在風險,用核磁共振來檢查最佳。

而對於有些不能做核磁共振的人來說,頭部CT也是可以替代的方法。

提醒注意:

說了這麼多,大家應該對這四樣檢查有些認識了。不過,醫生還有一些檢查注意事項要提醒大家:

● 若裝有心臟起搏器、鈦合金材質外的烤瓷牙、金屬植入物等是不能做磁共振檢查的,必須要提前告知醫生。

● 雖然PET-CT由於其對葡萄糖代謝旺盛細胞的高靈敏度,能發現已經確診腫瘤癌症患者全身可能的轉移部位。但和其他影像技術一樣,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不是一招通吃的靈丹妙藥,而且輻射量非常大, 建議一般體檢中,勿盲目做PET-CT。

內容來源:摯馨健康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