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價下跌「豬週期」已見頂 凸顯產業鏈缺陷時間:2016年07月04日12:33編輯:六維影視新聞  一路飛奔的「二師兄」最近停下了腳步,最強「豬週期」戛然而止。究其原因是生豬供應短缺導致今年豬價大幅上漲,進入6月後,供應緊張的局面得到緩解,大豬存欄比例上升,出欄肥豬增加。與此同時,生豬價格高位震蕩不僅對養殖戶敲響了警鐘,也暴露出生豬養殖業的弱勢。  在持續上漲16個月後,6月中旬開始,生豬價格出現下跌。  生豬預警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2015年3月生豬價格只有每公斤11.6元,而這也是新一輪上漲通道的起始時間。6月3日,全國瘦肉型豬出欄均價升至每公斤21.21元,創歷史新高。隨後小幅震蕩,但6月13日、6月14日生豬價格連續兩天暴跌,至每公斤20.6元。6月30日,全國瘦肉型生豬均價跌至每公斤18.99元,自歷史高點下挫10%。」  豬肉價格見頂回落是否意味著「最強豬週期」見頂結束了呢,豬價步入下行通道?市場人士認為這可未必。  為何一瀉千里  芝華數據高級分析師袁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近一段時間豬價出現了較大幅度的持續下跌。根據芝華衡量全國生豬均價的芝華生豬指數顯示,目前豬價較5月底下跌了8%。其主要原因是由於生豬供應短缺導致今年豬價大幅上漲,但進入6月以後,供應緊張的局面出現了緩解,特別是6月中旬開始,大豬存欄比例上升,出欄肥豬增加。短缺格局的緩解,給豬價下調提供了基礎。」  生豬預警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向記者表示:「豬的標準出欄體重在110公斤,超過這個體重繼續養殖,豬更容易長肥肉,在標準體重之上的豬被稱為牛豬。」  他進一步指出,其實每輪豬週期上漲期均會出現的壓欄、惜售現象,2015年3月18日生豬市場進入新一輪豬週期後也不例外。  2016年春節過後的牛豬數量卻較往年明顯偏多。原因主要是之前3年的虧損導致養豬人損失慘重、元氣大傷,又趕上2015年末2016年初春節前後發生嚴重豬病,導致傷亡率偏高。所以在春節後需求淡季豬價不跌反漲,頭均盈利逐漸攀升至1000元以上,養殖戶普遍希望通過壓欄養牛豬來挽回損失、抓住這次難得機會。同時,生豬市場也出現了罕見的豬價創歷史高位,而玉米豆粕價格罕見低位,導致造肉成本大幅下降,為養牛豬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基礎條件。因此,春節過後本該各月出欄的標準體重豬被壓欄,並開始積蓄。至6月份,生豬市場已經積蓄了一定量的牛豬。  但5月開始,從複合多維、多礦等飼料添加劑到玉米、豆粕、小麥麩等大宗原料,價格開始一天一個價地大幅上漲。以豆粕為例,6月6日時我們搜豬網監測的養殖戶拿到的豆粕價格還在2.8元/公斤左右,但3天後的6月9日便暴漲至了3.36元/公斤,3天暴漲了20%。  「飼料價格的大幅上漲導致育肥成本大幅上升,尤其是飼料轉化率較低的超大牛豬。養殖戶只能加緊賣豬,牛豬的集中出欄打壓了價格。再加上今年屠宰企業效益不佳,上游生豬價飆升,不高價收不到豬,但下游肉價漲幅小於上游生豬價,豬肉價格上漲過快則消費者會轉去消費雞肉、牛羊肉等其他肉類。現在牛豬出欄,生豬價格鬆動,屠宰企業趁機聯手壓價,促使生豬價格快速回落。」馮永輝說。  更值得關注的是供應增加還疊加了需求低迷。  袁松進一步指出,消費方面,端午節後,天氣轉熱,部分地區氣溫高於往年正常水平,導致消費下降。使得屠宰企業需求下降,從而產生壓價需求。階段性的供需緊張局面的緩解,是豬價持續下跌的基礎。豬價下跌後,養殖戶有產生恐慌性拋售,導致豬價繼續大幅下降。  馮永輝指出,目前各大中院校陸續放暑假,集中消費減少,而個別地區的儲備肉投放和進口豬肉也對豬肉價格起到了平抑作用。  豬週期未結束  豬價持續下跌使得市場開始懷疑最強「豬週期」的威力。  「豬週期」是一種經濟現象,指「價高傷民,價賤傷農」的週期性豬肉價格變化怪圈。「豬週期」的循環軌跡從肉價上漲開始,農戶增加母豬養殖,母豬存欄量大增,導致生豬供應增加,受此影響肉價開始下跌,跌到養殖成本下農戶開始大量淘汰母豬,導致生豬供應減少,然後再促使肉價上漲。  而2015年開始的這輪「豬週期」的背景是,2014年開始的豬肉價格持續下跌,導致養豬不賺錢乃至虧損,在肉價長期低迷的情況下,部分養殖戶選擇退出,直到陷入供需嚴重失衡後,進而引發豬肉價格恢復性上漲。  「目前,生豬供應並沒有改善,農業部公佈的5月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下跌0.3%。春節前後仔豬因五號病和流行性腹瀉等大量死亡,奠定了今年生豬供應短缺格局,6月牛豬出欄使得市場供應增加並不是豬出欄多了,而是出欄的豬太肥,市場上豬肉多了。階段性的供應增加難改總體供應偏緊的事實。而且市場上壓欄的牛豬數量有限,在恐慌拋售後,已經耗盡,豬價止跌回穩。6月30日,生豬價格沒有續跌。」馮永輝指出。  袁松也表示,生豬產能剛開始恢復,還處於較低的水平。本輪「豬週期」還沒到頂。  馮永輝指出,2016年3月18日搜豬網發布年報預測,2016年生豬價格高點在每公斤21元左右,而且高點出現的時間可能等不到七八月份,但豬價高位的持續時間可能延續到九十月份。2016年豬價有望創歷史多項紀錄。  「豬價創新高並不會立即下跌,2004年、2007年、2011年皆如此,過去這三個豬價高峯區域從未出現過如此大幅度的暴跌。豬價能在高位徘徊數月,才開始下跌,因此雖然生豬價格可能高點已經出現,但不會馬上步入下跌通道,豬價在未來幾個月將維持高位震蕩態勢。」馮永輝表示。  但他同時表示:「現在的好行情也意味著生豬市場的危機已經到來。根據二元母豬的價格來判斷,母豬大量補欄已經在今年2月中下旬開啟,預計八九月開始,出欄生豬將上升,供應逐步恢復,因此如果2016年中國生豬價格保持在每斤9元以上,2017年豬價就會大幅下跌。」  他進一步指出,「豬週期」的真正機會,只存在於「豬週期」的交替期,「豬週期」的風險則存在於豬價最高的時期。目前,豬價已經處於歷史最高時期,養殖戶需警惕未來的風險。  凸顯產業鏈缺陷  生豬價格高位震蕩不僅對養殖戶敲響了警鐘,也暴露出生豬養殖業的弱勢。  今年生豬生意雖然不錯,但高價也是脆弱的,近期牛豬出欄,屠宰企業聯合壓價,收豬價在6月14日甚至出現每斤暴跌1元。  「上游養殖戶議價能力很弱。」馮永輝指出。  他指出,我們在五月就開始提醒養豬人,從以往的情況看,只要生豬供應緊張導致屠宰企業生豬收購困難,從而不得不提高生豬收購價,其會將豬肉價格提的更高,從而轉移風險。但需求的低迷導致轉移給消費者的難度大大增加,因此,隨後的幾個月中,屠宰企業受制於兩端的壓力會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屠宰企業和養豬人、消費者之間的定價權博弈會全面升級。  牛豬出欄給了屠宰企業壓價機會,否則絕大部分屠宰企業將面臨虧損、資金鏈緊張、甚至資金鏈斷裂的局面。  明明屠宰企業步步危機,為何養殖戶依然處於弱勢。  馮永輝強調,這主要是因為目前養殖業發展水平總體還不高,生豬養殖戶年平均出欄規模比較小,年出欄萬頭肥豬的大規模養殖場僅佔5%左右,年出欄500至1000頭豬的夫妻豬場佔比較大,還有55%的出欄肥豬由年出欄500頭以下的小散戶提供。小規模大羣體的生產格局特別容易出現「一哄而起」、「一鬨而散」的情況,生豬價格大漲大跌,均衡供給難以持續。  據他透露,現在大養豬廠都在紛紛建立包括溫室等基礎建設,基本上一年出來十萬頭豬的養殖場需要投入建設期一年,後續還要引進母豬、小豬儲備。這個週期是比較長的,但如果養豬場規模上來,未來生豬行業集中度、規模效益顯現,豬週期也會出現大改變。(記者張競怡)  作者:張競怡來源國際金融報)新聞來源: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豬價下跌「豬週期」已見頂 凸顯產業鏈缺陷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