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邊境爭端仍在持續,兩國官方不斷在「打嘴仗」。實際上,中印為在邊境積蓄力量,都加大邊境基礎設施建設。儘管印軍仍未撤離,但中國多次警告仍未開戰,其中有一重關鍵考量。

據7月5日報道,繼青藏鐵路後,中國目前正在建設第2條通向西藏的鐵路。由四川成都至西藏拉薩的鐵路段(下稱川藏鐵路),預計將耗時近10年才完工。建成後,從成都到拉薩的時間將由48小時減至13小時。

報道稱,川藏鐵路起於成都,經雅安、康定後進入西藏境內,再經昌都、林芝、山南後至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新建線路約1,700公里,總投資約2,500億元人民幣(1元約合0.147美元)。

川藏鐵路實施分段建設,目前正向兩端推進。成都至雅安段將於2018年6月實現雙線通車,雅安至康定段的可行性研究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

拉薩至林芝之間的鐵路工程也正加緊施工。由於正在規劃設計中的康定至西藏林芝段是全線最長、最難的一段,預計此段將於2019年動工,建設工期約7年。

目前中國進藏只有青藏鐵路一條,雖然滿負荷運載能改善中國軍隊在邊境的後勤補給,但仍舊無法滿足高強度作戰的後勤補給。

因此,從軍事角度而言,川藏鐵路一旦建成,將極大地改善中國軍隊在西藏的不利局面。

除川藏鐵路外,中國有意將拉薩至日喀則鐵路延伸至尼泊爾境內(中尼鐵路)。兩國領導人曾於2016年商討過此事,尼方也有意放行該工程。

因此,無論是川藏鐵路還是中尼鐵路,一旦建成,將極大地改善中國軍隊因惡劣的地理環境而造成的後勤補給不利局面,給印度帶來的軍事壓力和心裡壓力不言而喻。印度始終對此保持警惕。

當然,印度也開始加強在邊境的基礎設施建設。今年5月26日,印度總理莫迪在靠近中印邊境地區為多拉-薩迪亞大橋揭幕。

這座總長9.15公里的大橋是印度目前最長的橋樑,據說能將從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邦到「阿魯納恰爾邦」(即中國藏南地區)的行程縮短7至8個小時。此外,印度還計劃在中印邊境地區修築新的鐵路、公路網。

對於中國而言,改善西藏地區的基礎設施能夠有助於增強對抗印度的能力。但面對印軍「侵略」的事實,中國為何仍致力於口頭抗議,並未「消滅來犯之敵」呢?恐怕這與中國存在的軟肋有關。

據報道,未來數天內,印度將聯手美國、日本在孟加拉灣舉行為期十天的「馬拉巴爾」聯合軍演。

印度海軍將派出7艘軍艦和1艘潛艇,美國海軍派出航母戰鬥群,日本則派出「出雲」號航母參演。印度專家則直接表示,此舉就是為遏制中國海軍。

因此,如果中國一旦在邊境開啟戰端,那麼中國在印度洋的海上生命線將被印度,甚至美國和日本聯合切斷,這不僅會影響「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而且會嚴重威脅中國經濟安全。

中印東部邊境態勢圖。

最近十幾年來,中印邊境形勢總體穩定,中印雙方十年前開通了乃堆拉山口進行邊境貿易, 亞東縣和印度錫金邦邊境地區居民可憑邊民證過境往來開展貿易活動,開放印度佛教香客進入中方境內進行宗教活動。

中印雙方也一直都在自己境內進行以道路建設為主的基本建設,亞東的洞朗地區形勢一直平穩祥和。為何印軍突然發起挑釁,派出人員機械越境進入中國境內阻撓中方進行道路施工呢?

從軍事角度看,印軍到底為了什麼?要幹什麼?印軍到底為何要堅決地阻撓中方進行道路建設呢?

請看下圖,在這個地區原本沒有爭議的中方一側境內,道路密度顯然大於印方。

中印中段邊境態勢圖。

從道路情況看,這對於印軍而言就是極大的不利了。假設印軍進攻中國,即便突破了乃堆拉山口中方一側的防禦,但攻下去就是海拔高差平均約1600米的亞東河谷。

對面的山上中國可以組織強大防禦,攻下山的印軍部隊將被對面山上的中國部隊居高臨下射擊,印軍等於自尋死路。

但如果中方一旦突破乃堆拉山口,情況就不一樣了,中國軍隊可以順坡而下實施俯攻,可以從海拔4500米的山口一直攻到海拔100米的平原地區,輕而易舉佔領1975年被印軍武力威脅吞併的錫金王國----「錫金邦」。

更關鍵的是:中國軍隊可以直接掐斷印度平原連接其東北部的「喉管」----僅有24公里寬度的西里古里走廊,進而把印度佔領的我藏南地區(印稱阿魯納恰爾邦)、阿薩姆邦等整個印度東北部困為「孤島」。

中方可俯視印東北部咽喉----西里古里走廊。

而如果中國軍隊決心收復被印度佔領的藏南地區,總體態勢同樣是從非法的麥克馬洪線向下俯攻,如果中國軍隊再對布拉馬普特拉河(雅魯藏布江下游印度境內段的名稱)上的公路、鐵路實施轟炸。

這樣一來,印度東北部就成了切割成多塊的典型孤島,印軍不僅無法一雪前恥,丟掉非法佔領了50多年的中國藏南地區,甚至其東北地區也可能被中國佔領。

過去,在乃堆拉山口方向,印度錫金一側的道路基礎設施優於中方;而隨著中國經濟的強大,特別是我西藏方向國防建設的「補課」力度加大,中方一側交通基礎設施已經在趕上和局部超越印方,自然引發印方的恐慌。

上述原因恐怕還只是表面,如果印度沒有與中國打仗的想法,就不會對中方的道路建設加以阻撓。印軍這次之所以採取「1962年以來最長的對峙」行動。

結合印度拒絕參加「一帶一路論壇」的表現,印度恐怕還有更加深遠的考慮----或決心以中國為敵,破壞中國「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遏制中國的發展。

從印度軍方一貫的態度和不少民眾幾十年來的情緒看,特別是印度軍方以及部分國民一貫自不量力的自大看。

再結合印度國防部長前幾天圍繞中印兩軍對峙關於「2017年的印度已經和1962年的印度不一樣了」的回應,已經暴露了印度的野心,不排除印度存在想打一場戰爭的考慮。

印度為了西里古里走廊的安全,甚至不惜吞併錫金。

從國際政治和外交方面,這與印度總理莫迪訪問美國具有直接關聯。莫迪無非是想告訴美國三層意思:

第一,中國是美國的主要戰略對手,更是印度的第一戰略對手,美國與印度是同一條戰線上的盟友;

第二,在對抗中國方面,印度不僅有充足的理由對抗中國,並且可以發揮最大作用;第三,在邊境地區,印度的軍事實力不比中國差,甚至要強於中國。

莫迪這樣做的目的也是三個:

一是試圖通過實際行動證明印度很有利用價值,進而建立美印同盟,共同對抗中國;二是設法打亂中國「一帶一路」戰略,遏制中國發展步伐;三是獲取美國支持,特別是高技術裝備方面的支持,為「報仇雪恨」奠定武器裝備基礎。

誰控制了西里古里走廊,誰就能將印度本土與東北部地區攔腰斬斷。

總而言之,由於印度與中國有著面積12萬多平方公里的爭議區域,特別是印度佔領了中國9萬多平凡公里的藏南地區;因此印度是最害怕中國強大的國家,必定設法聯盟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抗衡中國,遏制中國發展。

在國內政治方面,莫迪政府為了下一步的連任,需要迎合民意,特別是「一雪前恥」的心理需求。筆者十年前因工作與印度軍人密切打交道一年半,對印軍軍官的心態有較深的了解。

印度軍隊中不少中高級軍官都是當年中印邊境戰爭中戰死戰傷和被俘的軍人後代,心裡深處一直窩著一口悶氣,報仇雪恨的心理需求比較強烈;

另一方面,為了強化軍隊的政治地位和獲得更多的經費預算,印軍與美軍一樣喜歡誇大威脅、惹是生非、製造摩擦。

壞事也會變成好事,就看如何因勢利導,如何運作。如果印度一意孤行,惡化事態,真的不幸發展到戰爭的地步,那麼也是中國收回藏南地區的時候了。

最近的印度三哥有些怪異,好像渾身都抹了印度神油一樣,都發起癲了!

6月26日,印度《經濟時報》曝光一段視頻,內容是中印兩軍士兵在巡邏途中出現對峙,隨後發生肢體衝突。印媒稱,在對峙之後,中國軍隊還摧毀了印軍的2個軍事碉堡。

顯然,印度這是惡人先告狀。針對印度媒體的報道,6月29日中國外交部網站就公布了雙方對峙照片。照片是於6月18日印度邊防人員在中印邊界錫金段多卡拉山口附近越過邊界線進入中方一側後拍攝的。

照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印度士兵和車輛越過作為邊界線的分水嶺,進入到中國境內。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也在新聞發布會上展示了照片並做了解釋。

針對這一事件,中印兩國的防務部門和外交部門開始進行了多次交鋒。在此期間,印度陸軍參謀長拉瓦特和中國進行輿論鬥狠,在接受亞洲國際新聞社採訪時表示,此類舉動是在為「2.5線戰爭」做準備。

所謂「2.5線戰爭」的說法來源於1960年代冷戰時期的美國,當時美國擔心蘇聯和中國在歐亞的威脅,提出要「在歐洲應對一場大規模戰爭,同時在亞洲應對一場大規模戰爭,在世界其他地區應對一場小規模地區衝突」,1+1+0.5=2.5,也就是「2.5線戰爭」。

印度陸軍參謀長所說的「2.5線戰爭」,意思是印度隨時準備應對同時與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國的戰爭,以及印度國內的安全威脅。中國和巴基斯坦是兩線,國內是0.5線。

這位參謀長還稱,如有必要,印度軍方會毫不猶豫使用武力。不過他同時稱,訴諸武力是最後的選項,摩擦應通過談判解決。

針對印度陸軍參謀長的鬥狠,中國國防部發言人立刻在6月29日就懟了回去。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印度陸軍參謀長的言論是極其不負責任的。我們希望印軍個別人能夠汲取歷史教訓,停止發表這種叫囂戰爭的危險言論。」

對於中國國防部的善意勸誡和提醒,印度方面不但沒有示好的意思,其身兼國防部長的印度財政部長阿倫·賈伊特利反而在6月30日還擊稱,印度已非1962年的印度。

意思是說,今天的印度早已非1962年被中國打敗的印度,中國拿那次戰爭敲列印度沒用,印度不吃這一套了,並且隨時準備和中國再干一場。

整個事件從發生到現在已經半個多月了,雙方依然在對峙,在媒體曝光後已經過去了一周多時間,雙方依然沒有妥協。

不但如此,印度高官還不斷叫囂,猖狂得不知道自己是誰了。那麼,我們不禁要問,印度為何突然此時對中國發起如此激烈的挑釁?背後有什麼深層次的原因?中國又該如何應對呢?

其實,這事從根源上說在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近期因素,另一方面是歷史因素。

近期因素:

近期因素其實很簡單,中國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建設,其中在南亞就包括中印緬孟經濟走廊和中巴經濟走廊。之所以將中印緬孟經濟走廊和中巴經濟走廊分開,根本原因就在於印巴關係長期的對立,中國只能這麼選擇。

本來,印度對此也很高興,2014年和2015年中印兩國兩道人連續互訪互動。

然而,在中國將中巴經濟走廊作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模板推進建設時,印度不高興了。印度擔心,巴基斯坦經濟發展起來對印度將是重大威脅,因為兩國不僅僅是世仇,還有領土爭端。

更重要的是,印度認為中巴經濟走廊涵蓋了克什米爾地區,侵犯了印度的領土。

於是,印度從2016年開始就不斷搗亂,試圖將巴基斯坦的恐怖主義問題國際化,從而打亂中國部署。結果當然瞎子點燈白費蠟,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白當的嗎?

印度的每一次企圖都被中國識破並否決,這讓印度非常懊惱,由此中印這梁子也就結下了。當然,印度試圖阻擋中巴經濟走廊發展的企圖也沒有得逞,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之中。

印度在中巴經濟走廊做文章沒有任何效果,面對中國心裡有些不自信,在這種背景下印度開始進一步加強與美國的關係。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莫迪這次訪問白宮用20億美元的天價購買22架捕食者無人機,其本質上就是想在政治上、軍事上獲得更大的支持,從而在與中國博弈中能夠更好地平衡。

這個大的現實環境,是中印邊境對峙的一個重要因素。不過,這次中印邊境對峙還有更深層次和更遠期的因素。

遠期因素:遠期因素說起來,就是小孩沒娘說來話長了。這要從兩個層面說起,一個是被印度吞併的錫金,另一個是中國和鄰國不丹的領土爭議。

先說印度吞併錫金。

錫金這個地方非常小,歷史上曾屬於西藏的一部分,但在第一個世襲王朝成立前其歷史已不可考。有確切記載的第一代國王是蓬楚格·納姆伽爾,其曾祖父是西藏的貴族古魯·塔希。

蓬楚格於1642年登上錫金王位,但1700年就被尼泊爾軍隊入侵,直到1791年才由乾隆派出大將福康安和海蘭察統率清軍驅逐了尼泊爾軍,自此錫金成了中國的藩屬國。

恢復錫金並將其納入清朝藩屬國是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的最後一件。不過,由於錫金太過羸弱,哪怕清廷幫助錫金趕走了尼泊爾的廓爾喀人,但由於接下來不丹的入侵,使得錫金依然丟了大部分領土,最終剩下比現在錫金邦大不了多少的領土。

到了19世紀的1835年,錫金又被英國入侵,直到1918年英國才返還政權。錫金和印度原來都是英國殖民地,雖然1918年英國返還了政權,但錫金與英屬印度依然關係密切。

1947年,印度獨立。雖然印度自己被殖民一兩個世紀,但這個國家的野心卻不小,國家剛獨立就開始了吞併錫金計劃。

1947年,印度與錫金簽訂《維持現狀協定》,繼續往錫金派駐專員。受印度扶持的錫金國家大會黨發起「不合作運動」,要求國王進行「改革」。

同年5月9日,國家大會黨政府正式成立,但遭錫金王族強烈反對。1949年6月初,印度以派兵進駐錫金,接管了成立不到一個月的新政府,並委任印度人拉爾為錫金首相。

1950年12月簽訂「《印度和錫金和平條約》」,規定錫金為印度的「保護國」,印度派駐錫金的首席行政官行使首相職權,並派政治專員對錫金的國防、外交和經濟進行全面的控制。

1968年8月,甘托克發生反印示威,要求廢除印錫條約。錫金的第12代國王帕爾登·頓杜普·納姆伽爾(1963年―1982年在位)提出錫金要錫金化,要求修改1950年的印錫條約。

1973年4月,印度軍隊開進甘托克,接管錫金政府的一切權力。同年5月8日,印度政府同錫金簽訂《錫金協定》,規定印度政府不僅對錫金的國防和外交「負完全責任」,而且對錫金的內政和經濟「負責」。

該協定削弱國王權力,使錫金的內政外交完全控制在印度手中。1974年6月20日,錫金議會通過了由印度擬定的錫金憲法,規定印度政府派駐的首席行政官為政府首腦和議會議長。

同年9月《印度憲法修正案》規定錫金為印度的「聯繫邦」,在印度兩院各為錫金設一個議席。1975年2月3日,印度軍隊解散錫金國王的宮廷衛隊,軟禁了錫金國王。

同年4月10日,錫金議會通過決議廢黜國王,把錫金變為印度的一個邦。4月14日,錫金又為此舉行了「全民投票」,決定錫金的未來,過後印度議會通過決議,正式把錫金變為印度的一個邦。

在印度吞併錫金前,錫金曾明確表示併入中國,但中國當時處於WG末期,第一代領導人的身體已經嚴重惡化,中國又剛剛恢復聯合國席位,哪裡顧得上錫金。最終,錫金國王含恨死在了美國,錫金這個國家也滅了。

由於中國和錫金沒有領土糾紛,所以中印邊境錫金段並無領土爭端,這一次中印邊境對峙事件則完全是另一個層面的誘發——中國和不但的領土糾紛。

中不兩國邊界長約600公里,從未正式劃定,邊界爭議地區一共為6處(魯林爭議區、洞郎爭議區、查瑪浦爭議區、基伍爭議區、白玉爭議區、墨拉薩丁爭議區),爭議領土4500平方公里。

1950年中國出版的地圖將不丹西部和北部部分區域劃入中國版圖,從此爭端開始。自1984年,中、不兩國輪流在北京和廷布舉行邊界會談。

1996年11月,中國政府和不丹王國政府11輪邊界會談中,中方曾提出爭議區北部(帕桑蘭山谷與賈卡蘭山谷)495平方公里歸不丹,西部(辛珠蘭巴、德拉瑪納和燮合托等地)269平方公里歸中國的交換意見,建議要交換的領土區域與印度的錫金為界。

這一提議被印度警惕而引發不丹的謹慎,最終協議未達成。

不丹夾在中印兩個大國之間是非常難受的。一方面,印度一直想像吞併錫金那樣吞併不丹的潛在意圖,這種意圖甚至也包括尼泊爾。

不丹對此當然有擔心,為此近些年一直在改善與中國的關係;另一方面,不丹又與中國有領土糾紛,這方面他又想依靠印度。

至於印度,對中國心態也很複雜。一方面中國越來越強大,印度面對中國其實是越來越沒底氣的。當年,印度之所以那麼著急吞併錫金,原因是錫金這個位置恰恰處於印度領土「最薄弱」的地方,一旦錫金歸屬中國,中國就可輕易將印度切為兩塊。

雖然,當時中國還沒那個實力也沒那個精力,但印度的長遠擔心一直存在。由於中不領土爭端在印度的壓力下一直未獲進展,中國於是就在中國亞東縣的洞朗進行了道路施工。

對於這事,不丹的心態是矛盾的,所以最初沒有明確表態,但印度一看不幹了,因為在印度看來,中國在這裡修路接下來可能就會修軍事設施,洞朗緊鄰錫金,這意味著中國將進一步增加在那裡的軍事存在。

中國增加在洞朗的存在,就必然會削弱印度在不丹、尼泊爾的影響力,在印度看來這回危及到其國家安全。

基於這種考量,印度才如此瘋狂地叫囂以顯示自己的強硬。那麼,不丹為何抗議呢?原因就在於,不丹認為洞朗是中不爭議領土,哪怕假模假樣也得表示一下抗議。

印軍跨過邊界阻撓中國施工,從根本上來說是想阻止中國進一步向南亞方向延伸影響力,而對中國來說在自己國家領土上施工正當權益,兩國當然就杠上了。

不過,印軍越境在先且是阻撓中國在中國領土上施工,顯然是輸理的。對印度來說,就是想通過這種鬧事來迫使中國讓步;對中國來說,就是要通過這種韌勁來迫使印度接受事實。

印度為此撕破臉將很不划算,對中國來說也是只想形成既定事實,並不想把事情激化。當然,由於在中國領土上,所以時間也在中國這邊。接下來中國的道路還是必修的,只是在中印雙方溝通過程中,彼此一定會提條件。

綜上所述,無論中國還是印度,都不會希望彼此開戰,更何況這裡並非中印爭議領土。

那位說了,如果印軍一直不離開怎麼辦?這個其實也很簡單,不離開就增加部隊清場唄,印度如果膽敢開槍,那就直接消滅。

如果因此導致兩國爆發軍事衝突,那也是印度負全責。印度之所以阻撓中國施工,根本上說還是擔心中國採取對印不利措施。但是,如果印度開戰,中國將立刻採取對印不利措施。兩害相權,占豪相信印度還不至於選擇過於冒險的事情。

當然,如果最終採取了過激措施,也不算什麼大事,中國直接進行嚴厲打擊就是。一個印度,沒什麼了不起的,中國還是應付得來。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