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機聽說是價格屠夫,不過,這有沒有動搖到其他國產手機(蘋果先不討論)?有沒有促進作用?還有對質量方面有什麼導向力?


謝邀,只要存在競爭,定價就會受到影響,多多少少罷了。小米手機的均價在15年前國產機最高,為什麼有「性價比」,因為從「配置」而言,小米手機「良心」。榮耀就是和小米競爭的產物,小米對於品質質量的貢獻,通過購物體驗而言,實話實話沒覺得有什麼貢獻。不過小米手機很多都做的不錯,可是受眾太有限了。學生和老年人用的比重明顯高於其他品牌。


小米之前國產旗艦 華為OPPOVIVO 的都是2000多點 小米之後 華為旗艦 matex(未上市預估價) 18000 p30p 6000左右 OPPO旗艦 find X 4999 VIVO 旗艦 4000左右 小米也從1999到了2999 就是這樣


質量不好說,但對價格的影響絕對存在。

不然大家想想魅族16定價2698究竟是因為直接競品米8定價2699,還是因為木匠一心一意要給消費者讓利?

今年的vivo子品牌iqoo堆出了近似米酒的配置,定價2998,大家說這到底是因為米酒定價2999,還是因為vivo良心發現回饋用戶?

否定這個品牌的價值沒什麼,但一邊享用著一定程度受粗糧品牌影響纔出現的高性價比產品,一邊對粗糧口誅筆伐,終歸是不合適的。


以前山寨機的價格在一千多左右,經過紅米的洗禮,山寨機幾乎死了,要不就三四百,虛假的高配!


我覺得有一定的影響,不然手機可能賣得更貴


對價格影響不大,米1沒出來包括剛出來的時候,國產智能手機大部分定價也在2K以下,2K到3K的非常少,2.5K以上主要是三星的市場。國產廠商沒有一家想過去競爭這塊市場。

真正有影響的是改變了手機廠商對國內消費者的態度。加速了國人手機從功能機到智能機的轉變速度。小米出來之前,中華酷聯靠著運營商發布的都是什麼機型?

線下市場熱熱鬧鬧的OV還在功能機的市場上獨霸天下。用好的SOC?對系統更新優化?針對消費者的訴求在下一個機型中優化修改?統統不存在的。

即使米1全機型都發布完後,國內友商基本還是看衰小米的,直到米2火爆了,這才緊張了,開始有樣學樣,萬年不更新系統的開始更新了,高通新出的CPU用起來了,新品牌趕緊用起來了,官網可以直接買手機了,就連到現在小米還在被指責的飢餓營銷每家也都學起來了。


它和價格有關係嗎?比它低的手機有的是,聯想,中興,華為,天語。。。,一堆一堆的

沒影響,這都是小米的營銷手段,利用很多噱頭來炒作,實際和小米沒有直接也沒有客觀的關係.

在國內,直接影響手機通信價格的案例是:

1:電池,比亞迪開發並突破電池的技術壟斷,所以當年纔有價格斷崖式集體跳水.

2:屏幕:這裡不點名.效果同上,突破西方壟斷,價格跳水5/1左右

3:編解短碼:代表小靈通,手機終端價腰斬

4:主控方案:不點名,成本價格影響7-13%

5:快閃記憶體:某朗,技術性反壟斷導致某些產品不敢集體漲價,影響100%

6:計算晶元:不點名(有十幾家,非華為),只要國內手機廠不追發燒機,國外晶元連進場的資格都沒有,中興屬於個例.

小米說到底,就是個集成組裝企業,所謂的ui(都是根據當前安卓版本做的深化主題而已).......說實話,能玩安卓主題的人或工作室都比比皆是,不是啥大活.太多的大佬拿原生做個性ui,而且用的人也不少,比較出名的就是鎚子等等.

小米有自已的軟與硬的開發能力,也有軟與硬的各種專利,但很少是其它廠商必須用且必須給小米專利費的技術項.嚴格的說,完全不用,也沒啥.

小米在手機市場的價格定位有沒有貢獻?答案是肯定的,貢獻多嗎?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沒有影響,那我只能說經濟學理論可以作廢了。


沒有競爭就沒有壓力,沒有壓力就會漲價


液晶電視的大降價,價格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都不到,來源於京東方的崛起。手機呢,大同小異。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