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丹崖 慈懷讀書會經授權發布

靜氣李丹崖

一朵花,開在深夜,幽幽的一束光照見它,它視而不見,意韻幽幽地開著,這樣的花朵有靜氣。

一個人,專心一件事,別的事情都攪擾不了他,別的誘惑都迷亂不了他,他就那樣心繫一處,彷彿進入了禪定,這樣的人也有靜氣。

人一鬧騰,六神無主;人一靜謐,風度俱來。

月朦朧,鳥朦朧,實因心朦朧,飄忽不定。心猿意馬,動若脫兔,實因沒有安全感,或是慾壑難填。

齊白石老先生在其成名後,有人問他,如何從一個木匠華麗轉身成一位巨匠?他答道:作畫是守靜之道,涵養靜氣,事業可成。

齊白石的畫讓我想起一則故事。

在雍正皇帝編著的《悅心集》裏,有一則《堯舜至今尚在》,裡面有這樣一段對話,很有意思: 「昔有一名僧,被召見駕,叩首呼萬歲。上日:『人生百年且不可得,何雲萬歲?』僧曰:『堯舜至今尚在。』上大悅。一日同御便殿,復問曰:『京師有多少人?』僧雲:『只有兩個人。』上日:『何謂?』僧日:『一個為名,一個為利。』上點頭稱善。」

京畿之地,熙熙攘攘,名利紛擾,何來靜氣?靜氣在哪裡,在山野清風徐來之處,明月皎皎之所。

難怪歷代聖賢中的許多人,心向田園,天子喊來不上朝,一心只謀三分田。餐風飲露好風雅,被天席地度韶華。這就是靜氣,八風吹不動,任何攪擾在他的面前都成為「蚍蜉撼大樹」,沉穩大氣有賢德,在心靈的颶風深處也能泰然自若。

翁同龢是清朝三代皇帝的老師,他曾寫過這樣一句話: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豐子愷也說:「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喜悅。既然沒有凈土,不如靜心。既然沒有如願,不如釋然。」多明亮的心態!

泰山崩於前而不改其色,危難轟頂而不移其步。這是靜氣帶給人的自信,也不失為是一種自覺。

靜氣在胸的人有涵養,靜氣在魄的人有格局,靜氣在靈的人有輝映。

《意林原創版》2014年4期卷首語

《讀者》2014年11期(6月上)卷首語

作者簡介:李丹崖,中國作協會員,《讀者》等多本暢銷期刊簽約作家,文字幽美且富有哲理,人間煙火中浸潤著生活的詩情。著有《揚眉歡喜,低眉自在》、《不出鞘的心靈》《人生有味是清歡》等10餘冊。新書《茶飯書》:喫貨和文青不可錯過。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