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

特別推薦 | 武當山最美季節與您相邀,第二期太極拳研修活動開始報名啦

太極養生堂公眾平臺將在10月21日繼續邀請太極拳友相聚武當「祈福太和,問道武當」第二期太極拳研修班,結緣武當,祡宵同修,大道同行!

報名方式: 請添加白老師微信諮詢(僅限報名,其它太極拳交流可在關注太極養生堂公眾號後回復「羣」)

 

陳式太極拳家傳功夫架又叫陳氏太極拳家傳功夫架,簡稱太極功夫架。功夫架分為一路89式和二路炮錘72式,是陳發科——陳照奎——陳瑜單脈相傳的拳架,是最傳統、最正宗的陳氏太極拳。為什麼叫「家傳」,顧名思義就是家裡面傳的拳架,這個「家」的範圍有多廣呢,大家查查資料應該就可以知道,以前「家傳」基本上只等於父傳子,子傳孫。

   一,單手雲手(定步)

雙腳開步站立,距離大約本人正常走步一步半的距離,左手放在腹前中心線,右手立掌與肩同高,同拳裏懶扎衣定式,重心在右。重心左移,蹬右腿合左腿,右手同時以小指領勁遞次轉至大指領勁先略外列再略下切,再略前擠下沉至腹前中心線,掌為切,肘為擓(音:kuai)。左掌隨之微螺旋上提。重心右移,蹬左腿合右腿,右掌以大指領勁遞次轉至小指領勁上穿至下頜高度,微坐按加棚勁後以小指領勁遞次轉至大指領勁略走上弧向右前上方外棚。左手隨之略螺旋下沉。如此反覆練習。左手練法相同,唯方向不同而已。

    二,定步雲手

兩腳開步站立,距離同單雲手,兩腳均向前,微外撇,兩手左右平舉,立掌,高與肩同,重心在中間。

身微右轉,重心左移,蹬右腿,合左腿,右掌以小指領勁遞次轉至大指領勁略外列、下切、前擠再弧線下沉至腹前中心線,掌為切,肘為擓,左掌隨之外棚。

身微左轉,重心右移,蹬左腿,合右腿,右掌以大指領勁遞次轉至小指領勁從中心線上穿至下頜高度,左掌同時以小指領勁遞次轉至大指領勁略外列、下切、前擠再弧線下沉至腹前中心線,掌為切,肘為擓,右掌隨之微坐按後以小指領勁遞次轉至大指領勁外棚。如此反覆練習。

無極樁

兩腳開步站立,與肩同寬,把膝蓋勁提到大腿上,兩肩從後面下沉再裹到前面松沉至丹田,兩雲門穴松沉至兩胯根,謂之肩與胯合,兩肘下墜有找膝之意,謂之肘與膝合,下頜微收,頂勁虛領,兩大腿外側堋起,兩大腿裏側微向後翻,兩小腿微裏旋,兩腳五趾扒住地,非扣地,兩腳後跟微外撐.兩腳湧泉穴內吸而使腳心含空,兩手大指與小指相合.食指與無名指相合,中指微提,勞宮穴內吸使雙手有漲熱感,兩手有找腳之意,謂之手與腳合,鼻尖吸氣,嘴吐氣,吸氣時把眼光收回,呼氣時把眼光無限放遠,耳略上弧線聽身後.如此靜站.膝蓋勁上提時,是大腿前側上提,後側下沉.兩大臂微外旋,兩小臂略裏旋,中指有找大指根之意,兩肩,背勁均下沉,兩雲門穴合向膻中穴再松沉至丹田,讓帶脈整個堋起.兩耳尖略往上領,喉頭內藏.

     板凳樁

基本的樁法先站板凳樁, 背對一堵牆站立, 兩腳與牆的距離為本人的大腿的長度, 屈膝下蹲, 讓大腿接近水平, 臀部不得低與膝蓋, 兩腳尖向前, 距離同本人肩的寬度. 兩後腰腎腧部位輕帖住牆, 力越小越好, 兩膝蓋勁提到兩大腿上, 兩大腿裏側肌肉略向後翻, 重心放在兩腳後跟, 不要放在前腳掌. 兩肩自然下沉, 胸略內含, 下頜微收, 喉頭內藏, 頂勁虛領. 兩手自然放於兩膝上, 手指輕掐住膝蓋穴位. 吸氣時, 用鼻尖吸氣, 同時把眼光收回, 呼氣時用嘴呼氣, 同時把眼光無限放遠. 吸氣時手略上提回抓, 呼氣時略下沉前推. 這是一步功法, 待此功能練習五分鐘以上而不覺得累時而練習二步功法. 二步功站法相同, 只是雙手在胸前環抱, 指尖相對, 雙手的距離同本人肩寬. 形成外撐裏抱之勢. 吸氣時胸略開, 背略合, 兩臂略外撐, 呼氣時胸略合, 背略開, 兩臂略裏合下沉. 這些都做到微動, 最好不露形. 待二步功能練習十五分鐘以上時再進行渾圓樁的練習.

個人觀點, 入門應從此樁開始練習. 對增長腿力很好, 為以後習拳能打下堅實的基礎. 望學者多加練習,堅持練習, 切記!!!!!越簡單的東西越出功夫. 功夫是積累出來的, 非一朝一夕之功.

  板凳樁注意事項及要點

一,要讓大小腿接近90度,不要小於90度.

二,兩腳的距離只能是一肩寬,不能過寬.因為兩肩井穴相當於井口,兩湧泉穴相當於井底.最好井口井底相當.

三,只是後腰兩腎腧輕貼牆,後背千萬不要用力靠牆.這樣才能保證力喫在兩大腿上,否則易喫在膝蓋上.

四,兩腳後跟微外撐,兩大腿裏側肌肉微向後翻,翻的量很小.相當於一元錢硬幣的厚度那麼大的量.這樣能保證力量繞過膝蓋而纏至腳底.

五,兩肩一定要從後下沉再向前合,走立體螺旋.絕不能平面前卷,胸微內含確保氣沉丹田.

六,兩大臂微外旋,確保墜肘.兩小臂微裏旋確保勁纏到手.把勁放遠.

七,後背撐圓,肩背勁下沉,下頜微收,吼頭內藏對拉出頂勁虛領.

八,吸氣時勁從後下沉,呼氣時勁從前上返出.

九,吸氣時胸微開,背略合,命門略外棚.呼氣時胸微合,背略開,肩背腰腹略下沉.

十,吸氣時眼光略走下弧收回,同時舌抵上齶.呼氣時眼光無限放遠.同時舌自然平放.鼻尖吸氣.嘴呼氣.

十一,練功初期,兩大腿發熱,發燙.痠痛.都屬正常.堅持一段時間就會過去.時間要逐漸加長.只能增,不能減.

渾元樁

兩腳開步站立與肩同寬,腳尖朝前,微外撇,兩腳彎曲:膝蓋往回收一下,兩胯根往回收一下謂之縮胯,微微蹲下即可,頭頸正直。下頜微向裏收喉嚨內藏,下頜領向百會,與百會說上話.脖子向後輕貼衣領(似貼未貼)。前頂與後頂在百會上方微微相碰,合住勁,頂松豎,百會似有繩子提懸之意。兩耳順耳尖方向略上弧向後聽,面部肌肉放鬆自然,嘴脣輕閉,牙齒微合,舌抵上齶齦齒之間。立身中正,雙手環抱於胸前,兩手指尖相對、高與肩平、距與肩寬, 大指與小指相合,食指與無名指相合,中指微勾,大指與其他三指也要說上話,手指,手背, 小臂, 大臂外側均外棚, 裏側微回抱,手微外翻使雙手小指側微下沉,手指有麻漲感。兩肩鬆開似脫,兩肘向兩側拉伸, 下墜。肩井穴有意松沉,雲門穴內涵,兩雲門穴合向膻中穴再松沉合至丹田。兩肩從後下沉,走立體螺旋向下,向前微含,前卷裏合。兩肘下沉有找膝之意,腋下微撐,膻中穴聚而內涵,促使橫隔膜下降,導引心氣松沉於小腹丹田處。腰部向後撐平,也叫棚腰,讓帶脈一圈整個棚起,如一氣球。向下塌住勁,謂之塌腰(並非往前腆肚)。骶骨尖上泛,使尾閭中正直豎而含下沉之感,謂之翻臀或泛臀。兩胯爭橫前卷裏合,兩大腿裏側有向後、外後撐之意。兩膝內撐外棚,雙臏骨同步裏旋相合。委中穴有挺拔之意,不要軟而無力。兩腳跟略外撐,雙足大趾、二趾領頸內旋,餘下之腳趾隨之,靠趾肚扒住地,雙腳五趾隨著腰勁松串腳底而抓地並植地生根,謂之五趾抓地,並非五趾扣地。湧泉穴要虛而又含有吸地之意,促使清氣順兩腿經過會陰穴上升於小腹,並與百會所採之天氣,鼻尖所吸之氣共融匯於小腹丹田處。吸氣時舌舐上齶,意想從鼻尖兒吸入,兩臂向外撐棚之意。同時把眼光從無限遠方收回。呼氣時,用嘴脣吐氣,舌自然平放,兩臂向裏下沉合抱之意,同時把眼光無限放遠。此樁要站半小時以上,功久自會有一股熱氣從腳底湧泉穴順腿而上至會陰穴至命門而達於雙手及頭部,身體發熱見汗,兩手如抱一氣球隨呼吸有鼓盪開合之感。每人身體素質不一,感覺不盡相同,不可強求。久練此功可使雙足生根,內勁大增,練成渾元力,不可間斷。

本功要點:

(1)百會穴與會陰要做到上下一線。

(2)重心在雙腳後跟,不要在前腳掌。

(3)要松肩、空腋,肩與臂之間松下來時各有一個窩,自己能摸到。

(4)後背要有往下、左右和斜向的對拉之勁。

(5)上體松沉地象坐在兩胯之上,兩胯內側大筋要松下來。

(6)掌要含,指要舒,虎口要圓,雙手大指和小指相合,食指和無名指相合,中指微勾,象各拿一氣球。雙臂象抱一大氣球,有外撐裏抱之勢。

(7)雙足外側比裏側喫勁略多一些。

(8)襠部要求前襠合,後襠開,襠開一線即可。

(9)要做到外三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腳合。

*註:渾元樁有幾種,有雙手抱在丹田的、胸部的、頭部的,無論雙手抱在何處,身體架構不變,只是手的位置改變,要領一樣,自選一種即可,本人只習胸前一各效果很好。陳氏太極拳歷來都是口傳心授,並非保守只是有一些東西不是用語言所表達的,未練到怎麼講也不理解,功到自然成。正如已故武術家萬籟聲先生所言「真傳一張紙,假傳萬卷書。」有的東西當面只須幾句話即可,用文字就得一大篇。奉勸習者應當練出自己的體悟去寫,而非憑空想像再去捕風捉影地練,有人曾問我的師父陳瑜先生陳氏太極拳的祕訣是什麼?師父回答:「祕訣只有一個字『練』,不練什麼都沒有,再好的東西都是按照正確的方法練出來的,不是憑空想像出來的」。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