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沒有消費者,任何一個品牌都一文不值。消費市場造就了汽車品牌的生存空間,汽車品牌引領了消費方式,在這個稍微專業點的買與賣的過程裏,消費者成爲了偏弱的一方,這不像是買白菜,用肉眼嗅覺就能判斷好與壞。一輛汽車能夠隱瞞的東西很多,能夠做文章的地方很多,不尊重消費者,不尊重市場,也必將被市場反噬,被消費者唾棄。

  “坐在豪車裏哭”本來是個段子,和汽車沒有什麼聯繫,但是近來爆發的事件將這一句玩笑話變成了現實,只不過不是坐寶馬車內,而是變成了奔馳的引擎蓋。

  近日一位奔馳女車主在多次維權都未成功的前提下,無奈坐上了奔馳的引擎蓋,開始了她的哭訴,“坐在豪車上哭”徹底的以另一種形式照進了現實。

  奔馳本就是豪車市場的熱點和重點所在,品牌高度和影響力都得到行業內外的認可,去年年銷破65萬大關,緊追不捨讓豪車市場冠軍奧迪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2019年這份勢頭依然強勁,北京奔馳連續三個月躋身車企銷量排行榜單前十五名,月銷量比奇瑞等家用車品牌還多。奔馳E級和奔馳C級以及奔馳GLC等產品,恰逢奧迪品牌車型換代和輿論影響,趁機拿下細分市場的冠軍。本來這份耀眼的銷量就足以吸引消費者的目光,最新事件的曝光,讓奔馳再一次站到了“風口浪尖”。

  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奧迪異味風波還未平息,現在奔馳又深陷輿論旋渦,代表汽車行業頂級技術和服務以及質量的豪華品牌接連“淪陷”,一時間讓人感慨萬千,身爲消費者權益如何才能夠得到應有的保障?店大欺客的現象何時才能徹底結束?

  其實不止豪車,我們每個人在購買家用車的時候都會陷入廠家這樣或者那樣的套路。尤其是一些供不應求的產品,產能受限自然就是價高者得,比如當年路虎極光加價20萬,豐田埃爾法還有過加價幾十萬的鉅額案例。後來有相關的法規落地,加價提車的現象才得以改善。

  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尤其是當下車市汽車產品價格走低,裸車價格利潤空間不斷被壓榨,只能從其他的方面來獲取利潤,比如上牌服務費,一款十萬的產品上牌費用近幾百到上千的;或者是貸款金融手續費,又或者是提車費,各種費用層出不窮。還有最常見也是最經典的“選裝”,都成爲了4S店牟利的方式。

  我們幾乎都遇到過這樣那樣的額外購車支出,有的是部分銷售人員行爲,有時候是某些經銷商爲了利潤,有時候可能也有品牌的介入和默認,這些的確一定程度上侵犯了消費者的權益,現在恰逢車市大環境遇冷,豪車頻頻爆出醜聞和風波,或將引起行業的動盪和整改。作爲消費者,最關心的還是自己的權益能夠得到保障。奔馳事件的背後,是整個汽車產銷鏈,幾年十幾年留下的“病”,是時候治一治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