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當今世界,基督教是當仁不讓的第一大宗教。那麼,它是怎麼誕生的呢?

  按照基督教史,公元1世紀,上帝之子耶穌降臨在古猶太之伯利恆。成年後,耶穌在底層民眾中傳教,傳播天國福音。鑒於他的教訓和所行之神跡,在民間大受歡迎,進而威脅到當地猶太教祭司團的地位,甚至羅馬帝國的統治,所以統治集團將耶穌抓起來,釘死在十字架上。

  不過耶穌受難三天後,居然神奇的復活,並昇天而去!在見證了這一神跡後,耶穌的門徒們更加堅信它就是救世主,並奉基督之名,結成基督教會。

  這是基督教的經典教史記載。這套創教史對基督教徒而言,當然是深信不疑的。不過對異教徒以及無神論者來說,他們並無這一信仰,所以自然有理由從世俗的角度,來看待基督教的創教歷史。

  那麼,如何從世俗史學的角度,解釋基督教的誕生呢?

  基督教誕生於公元一世紀的古敘利亞迦南地區。而當時古敘利亞,乃至整個近東,都歸羅馬帝國統治。

  

  只是,雖然地盤是羅馬的,但這並不是說迦南當地的民眾就是羅馬公民了。當時的羅馬帝國轄區內的居民,大致可分為四個等級:奴隸主貴族,平民(羅馬公民),異族平民,以及奴隸。這裡面,貴族和羅馬公民屬於帝國體制下的既得利益者,可以在資源方面得到帝國體制的照顧和傾斜,而異族平民與奴隸,則基本都是被統治者,必須負擔沉重的賦稅乃至勞役。

  這當然很不公平。而且這種階級劃分,有很明顯的種族色彩。貴族和羅馬公民,大多由羅馬人構成,而非羅馬——拉丁族系的異族與奴隸,除極少數外,大多都是下等階級。

  民族與階級成分的掛鉤,造成的後果就是:這種體制下,非羅馬人基本沒有上升空間,註定終身都是被剝削、被壓榨的命。

  異族對此自然非常不滿。但不滿也是白搭。面對羅馬帝國的強大實力,尤其是軍事實力,弱小鬆散的異族們毫無反抗之力。

  活的憋屈,卻又無力反抗,可以想像異族們的心理陰影面積。既然現實無法改變,那它們就只好在精神層面尋找慰藉。換句話說,必須有一定的精神力量做支撐,他們纔可以在這個暗無天日的現實世界中繼續忍受煎熬。

  那麼,什麼樣的精神力量,纔可以讓他們有動力繼續生活下去呢?很簡單,虛構一個美好的前景——只要你在日常中遵循某種規則,將來就能享受幸福。

  可是,傻子都知道:只要羅馬還在,異族們就不可能有什麼享福日子。故而若不想這個虛構幻象被最終戳穿。那這個所謂的幸福生活,就只能是在人死之後,也就是說,你現實中的苦難,能夠換得死後的幸福。

  當然,現在的無神論者,可以對此嗤之以鼻。但在當時的環境下,這確實是羅馬治下的異族,尤其是底層民眾活下去的重要精神支撐。

  這就為基督教的出現提供了土壤。基督教構畫出一個美輪美奐的天國,並對民眾播撒天國福音。《聖經》說:虔心之人有天國;哀痛之人得安慰;溫柔之人承受土地;慕義之人必得暴屍;憐憫之人必蒙憐憫;清心志人得見上帝;使人和睦之人被稱為上帝之子;為義被逼迫之人有天國——即「真福八瑞」。符合「真福八瑞」要求的人,就得以享受天國——只不過是在離開人世之後。

  客觀的說,真福八瑞的標準都是「良善」導向的,達到這些條件,非但人自身能夠獲得更多活下去的動力,底層社會秩序也能夠有一個良性的運轉——這樣可以確保所有人都更好的生存。

  所以,基督教的這套理論體系,適應了那些迦南地區異族底層民眾的生存需要。

  只不過,基督教的出現,侵犯了一些人的既得利益——比如猶太教。

  猶太教跟基督教的教義有很多相通之處(基督教本身就是在猶太教基礎上發展演化而來的),但是猶太教更加成熟——它比基督教早出現1000多年,而且羣眾基礎深厚——所有猶太人都是猶太教徒。按理說,既然有了猶太教這個珠玉在前,迦南部應該再有新宗教的生存空間

  

  但現實中,基督教依然出現,而且其底層影響力很快就超越了猶太教。

  這是為何?

  歸根結底,是猶太教的結構性缺陷導致的:

  首先,猶太教極端封閉,必須是猶太人才能入教。可當時的迦南地區,除了猶太人,還有其他異族,而把範圍再擴大些,在古敘利亞乃至近東,還有色雷斯、帕爾米拉、亞述等一大串其他民族,它們都被羅馬壓迫,都需要精神慰藉。

  關於猶太教為何封閉排外,雲石君在《地緣政治:猶太探索 》系列中曾有分析,此處就不再累述。而猶太教的封閉排他的現實,導致它天然不適用於非猶太人。這就為基督教提供了生存空間。

  其次,猶太教與底層需求大幅脫節。

  由於羅馬本部遠在義大利,與迦南地緣距離較為遙遠——這意味著羅馬中樞對迦南的影響力天然較弱。要鞏固對迦南的統治,羅馬有必要爭取當地土著勢力的協助。而猶太人的宗教及政治勢力,則正適合扮演這個角色。

  猶太教勢力給羅馬打下手,好處是可以享受一定的獨立空間和社會地位。但壞處就是,它在某種程度上,站到了底層民眾的對立面。

  這種形勢下,即便是猶太人,底層百姓跟中上層的猶太宗教政治勢力之間,也自然而然的產生裂痕。至於基督教這個源自猶太教,但又遊離於猶太宗教政治勢力掌控之外,代表底層百姓利益和心聲的新興宗教,就很自然的獲得了民眾的認可。

  關於這一點,基督教教史中已經有隱晦的說明。根據基督教教史,猶太教祭司團向羅馬人告發耶穌,所以羅馬總督下令將耶穌逮捕並處決。

  祭司團為何要告發耶穌?很有可能的一點就是,耶穌傳播基督教,嚴重威脅到猶太教在底層社會的影響力,進而削弱了祭司團對底層猶太人的控制。

  最後一個原因,則是底層百姓的抗爭訴求。羅馬人的高壓統治,自然會讓異族不滿抗爭。儘管異族沒有能力推翻羅馬統治,不過暗中積蓄反抗能量,這幾乎成為這個羣體的本能。

  如何積蓄能量?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一切被羅馬壓迫的人民聯合起來。問題是,被羅馬壓迫的民族一大堆,他們種族不同、語言不通、聚居區不一樣,生活方式、習慣也大不相同。這麼多差異,怎樣才能將他們有效凝聚到一起呢?

  答案就是基督教。基督教就相當於一根精神紐帶,把羅馬治下的異族串聯到一起。一旦紐帶成型,就可以以基督教為精神引領,以基督教會為組織依託,發起大規模的反羅馬起義。即便形勢沒到這份上,但隨著異族凝聚力的上升,對羅馬的威脅也自然而然的相應增大。這種情況下,羅馬要繼續維繫統治,就有必要異族更多讓步——這樣一來,就算異族依然不能完全擺脫壓迫,但起碼日子會更好過一點。

  

  猶太教的封閉排外基因,猶太體系內部的上下層對立,以及受壓迫異族對羅馬與生俱來的抗爭訴求,這三大因素,一起催生了基督教。

  這便是對基督教創教史的世俗解讀。

  通過這些解讀,大家很容易就會發現:基督教創教之初,由於其站在被壓迫的底層異族立場上,所以跟作為統治者的羅馬人是存在利益衝突的。

  事實也確實如此。根據基督教史,非但耶穌被羅馬總督下令釘死,基督教成立的頭幾百年中,也受到了羅馬當局的殘酷打壓,被列為非法宗教,只能在地下偷偷摸摸發展。

  但到了公元3世紀,羅馬的立場逐漸發生改變,不僅不再壓制基督教,反而步步將它合法化,最後甚至將其尊為國教!羅馬帝國政府的這種態度轉變,讓基督教獲得了一次重大歷史發展機遇,靠著帝國政府的鼎力支持,基督教一掃之前見不得光的悲催,華麗逆襲,並最終發展成影響歐洲、乃至全球的世界型宗教

  這下問題就來了:羅馬帝國之前對基督教深惡痛絕,為什麼到了中晚期,卻又態度大變,從打擊變為追捧呢?

  這與羅馬帝國內部結構的變化,以及所面臨的時代環境與國際形勢大有關聯。關於這一點,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在下一節中繼續為您分析。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第101篇——基督教之第一節。對地緣政治和國際關係感興趣的讀者,請用手機搜索微信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地緣政治文章。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