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權監李蓮英

大內屬於皇帝私人生活空間,嚴格說來跟朝廷是兩回事,但事實上,大內對政局往往有著決定性影響。因此,大內總管這個角色非常微妙。

漢朝:皇帝的盟友

  在漢朝,尤其是東漢,朝廷大致可以分成三個部分:一個是外朝,三公九卿就屬於外朝;一個是內朝,皇帝的秘書機構尚書台就屬於內朝;第三個就是後宮大內。外朝以「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為名義上的首領,內朝以大將軍為首。外朝呈上的奏章,皇帝下發的旨意,都要通過內朝的尚書台。簡化地說,就是三公帶著一群官僚在外朝,大將軍帶著尚書台在內朝,皇帝帶著一群太監在大內。

  東漢史講的總是同一個故事:一開始是小皇帝登基,他的嫡母讓娘家哥或娘家爹來當大將軍。多年後,小皇帝長大了,跟身邊的宦官聯合起來殺掉大將軍,然後,宦官們風光一陣子,接著皇帝駕崩,上面這個故事重講一遍。有點程序死循環的感覺。惟一能打破這個死循環的辦法,是讓皇帝多活幾年,別讓兒子太小登基。但頗為神奇的是,東漢中後期的所有皇帝,除了嬰兒期早夭的以外,都在27~35歲之間死掉。只有漢獻帝打破了這個局面,但可惜那時已經沒什麼用了。

  東漢名義上的大內總管是少府,實際上的大內總管叫中常侍。中常侍是宦官頭領,經常有幾個十幾個之多,他們通過一種複雜的方式分享權力,往往會有兩個中常侍做他們的總首領。漢朝宦官是個很奇特的群體,他們經常拖家帶口弄一大家族的人。反宦官的官員們就從這些外圍下手。所以,鬥爭模式總是這樣:官員們在地方上整理罪狀,殺宦官的家屬;宦官們到皇上面前一通哭訴,皇帝龍顏大怒,處罰官員。

  而且,官員們對大內總管們好像也不怎麼懼怕,下手特別狠。宦官們當然也狠毒,但他們好像很少主動進攻,多半是防禦性的,或報復性的。這其中的原因很複雜,一方面是東漢的士大夫有抱團精神,一方面則是宦官權力終究有限。宦官集團得勢,也不過是大內佔據優勢而已。宦官們既沒有完整地控制內朝,更沒有牢牢控制軍權。

唐朝:卧在皇帝身後的虎豹

  經過一個漫長的混亂時期,中華進入第二帝國時代──隋唐時期。此時,政治體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尚書台從內朝走到了外朝,中書、門下兩省成了新的內朝。

  唐朝早期,宰相控制著內朝,同時又有對外朝的指揮權,兼兩朝權力於一體。相比之下,大內總管的權力就相當受限了。但在中唐之後,帝國危機不斷,皇帝們的本能反應是把更多的權力交給最信賴的人,也就是太監。於是,皇帝改組內朝,設立了兩個樞密使,和宰相對掌內朝權力。此外,唐德宗還把禁軍交給了太監掌管。這支禁軍叫神策軍,時間一長,神策軍就成了太監們自己的武裝。

  大內出了四個總管:兩個樞密使,兩個神策軍中尉。他們分享了內朝的權力,又握有禁衛軍軍權,其權勢之大,達到整個宦官史上的巔峰。唐朝的大內總管們成了卧在皇帝身後的虎豹,隨時可能吞噬主人。他們也確實這麼幹了。從唐德宗之後,宦官們殺了兩個皇帝,廢了一個皇帝,立了八個皇帝。在歷代大內總管里,仇士良可算是一個異數。他打倒了一個皇帝,立了一個皇帝,前後殺了二王、一妃、四宰相。

明朝:皇帝培養出的「權閹」

  明朝的中樞制度發生了兩個重要變化:一是朱元璋廢掉了宰相,後來雖然產生了內閣,但內閣大學士不同於唐朝的宰相。大學士只負責內省,理論上並不能直接指揮外省六部。內省和外省出現了永久性的斷裂。

  還有一點,明朝萬曆皇帝幾十年不上朝,和大學士沒有面對面的聯繫,帝國照樣運轉。各地公文匯總到內閣,內閣做「票擬」起草處理意見,司禮監按票擬審閱「批紅」,文件就生效發回。(明朝內閣大臣對公文的處理建議是寫在一張紙上,貼在奏章上面,這叫做「票擬」,而皇帝用紅字做批示,叫「批紅」,而「批紅」往往由宦官代行。)

  明朝管理宦官的機構是二十四衙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司禮監。司禮監掌印太監就相當於大內總管,其副手是司禮監秉筆太監。一般來說,秉筆太監負責具體批紅,掌印太監負責最後審核、在上面蓋印。按制度規定,他們只能按皇帝的意思批紅,主動權還不如內閣的票擬。但如果皇帝懶惰,他們的權力就會變得相當驚人。在外省、內省、大內這個權力鏈條里,他們身為大內總管,又能控制內省的最上游,所以才會培養出魏忠賢這樣的權閹。

清朝:皇權下的食腐動物

  清朝依舊沒有設立宰相,但是卻取消了司禮監。他必須不斷批讀奏摺,必須不斷接見軍機大臣。制度逼著他們變成了行業里的勞模。

  清朝的大內總管並不是太監,而是內務府大臣。內務府大臣如果由權臣兼任的話,確實可以凌駕在太監之上。但內務府這個機構本身權力並不算大,就是皇帝生活秘書而已。但它也有一個好處,就是能撈錢,因為皇上要花錢都要通過內務府。清朝太監地位非常低。明朝大臣見了太監都客客氣氣,有時候還要搶先行禮,但是,清朝皇帝就明令規定,太監們見了朝臣,不管對方品級如何,一律要低頭讓道。

  內務府和太監們的關係也不是一成不變。和珅當大臣的時候,可以不把太監放在眼裡,但是到了慈禧時代,雖然名義上李蓮英還歸內務府管,但李蓮英卻成了真正的大內總管。

  關於李蓮英,存在很多誤解。其實,李蓮英很有人格魅力,完全不是電視里那種陰調調的形象。按照當時記載,李蓮英身材高大,性格溫和詼諧,跟人聊天的時候笑話段子不離口,跟他接觸過的幾乎沒有不喜歡他的。另外,李蓮英也很低調,非常會做人。李蓮英的權力又有多大?說起來還真沒多大,他沒有任何制度上的權力,不過是靠離慈禧太后近,可以得到一些情報,施加一些影響。

  對他來說,只有交易者,沒有依附者。他在朝廷上連一個真正的心腹黨羽都沒有。這樣的人不可能掌控政局。他當了近30年總管,攢下了300萬兩銀子,說起來好像不少,其實連慶親王奕劻的一個零頭都不到。這是為什麼?有一部分原因是李蓮英做事不敢過分,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李蓮英沒有任何制度化的權力,他不過是靠著慈禧太后指縫間漏下的一些權力渣渣為食,說到底就是皇權下的食腐動物而已。

(文/ 押沙龍 據《新周報》)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