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更加細緻的來說!

1、如果倪光南還在聯想:

按照現有聯想的發展情況看,聯想在基於貿易的這條路上算是走的挺順,但是由於技術的缺失,使其在整個IT科技產業鏈上根本毫無作用,其基本盤仍舊只是PC業務及相關(如伺服器等),說白了就是現在還是各電腦組裝廠。看似PC業務每年幾千億的營收,但實則利潤低的可憐。這就是沒有核心技術,沒有將觸手像核心產業鏈進發的結果,沒對在技術研發上下苦功的結果。

如果倪光南還在聯想,那現在的聯想一定不會是現在這種局面。

倪光南的眼光超前:1992年的時候,倪光南就在聯想研發程式控制交換機,2年後程式控制交換機事業部已經成了聯想第二大事業部,和華為同時取得了國家的入網證。但是至從倪光南被踢開之後,這塊業務就被廢掉了。而華為卻靠著這塊業務從起步,再到自主研發,最終到現在實現技術騰飛。同樣的業務,結果在不同的人手裡實現了不同的結果,看了讓人唏噓不已。

除了交換機這塊業務外,倪光南當年還想在顯示器/面板,以及高附加值電腦配件(硬碟、內存、工控等),甚至是集成電路等技術上發力 。但是這些均未能成行,因為其已經被排除出核心決策圈。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看,倪光南想要搞的這些業務,現在都已經是比較重要的產業鏈項目,現在的面板有了京東方,內存有長江存儲和紫光。而上世紀90年代,如果聯想布局的話,或許以上產業項目就由聯想集團在掌控,可以更好的引領整個國產科技產業的發展。

聯想發展技術不愁資金:很多人會可能會覺得聯想如果當年在技術這塊加大投入,走技術路線,可能沒資金來維持,我覺得這是偽命題。否則,國家對於這些核心的產業其實一直是比較支持的,京東方這塊一直有政府再背後燒錢,而紫光此前曾獲得國家開發銀行和華芯投資1500億投資,顯然,只要你肯在技術上進行投入,錢並不是問題。加上本身聯想還有政府採購這塊,也是資金扶持的來源。所以,聯想如果當年走技術路線,錢並非一大障礙,加上聯想當年還是中科院旗下的公司,有這個上級單位背書,找投資並不難。

2、倪光南帶領聯想:

倪光南是工程院院士,是純技術人員,做研發在行,對技術領域有清醒的認識,也知道掌握核心技術的重要性,其在聯想那階段也一直要求專註於技術上的研發。但是這並不代表倪光南是很好的企業運營人員,能很好的懂得企業管理,帶領聯想一步步發展!所以,如果柳傳志離開,單純的只是倪光南帶領聯想我覺得未必會有好結果。

綜合上述情況來看的話,如果倪光南當年沒有被踢出聯想,並且持續主持技術研發方面的決策和規劃工作,那現在的聯想絕對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至少可以在不少產業上能取得一定的成績,最差也能在高附加值電腦配件以及網路設備這塊能掌握核心技術。

最後,只能說可惜了!


感謝閱讀,給點個贊鼓勵下吧,歡迎關注【羅氏蟲社】,謝謝~~


謝邀!

所謂一碼歸一碼,雖然大眾目前對於聯想品牌已經到了非常抵觸的階段,但我們沒有必要所謂的落井下石或者是無中生有,就事論事的話,我們可以從倪光南離開聯想之後的後續情況來進行分析。

事實上,倪光南院士一直是堅持發展核心科技的人群,而且是這尋有志之士的領導者,不過進程並不是那麼順利,我們知道在2000年前後其實國內在晶元領域包括操作系統以及office軟體層面都進行了大量的研發,這其中都是以倪光南為主所做的產業項目。

這其中包括了著名的方舟晶元以及紅旗Linux.,還有所謂的永中office. 當年紅旗Linux, 這一款操作系統最鼎盛的裝機量已經達到了100萬套,這幾乎是國產操作系統最巔峰的時期,要知道,在2000年前後國內的電腦存量還是非常少的。

除此之外,永中office也獲得了不小的成功,但隨後微軟開始大力的營銷和宣傳自己的windows, 同時還在國際上發出了一套標準是基於微軟office的,而永中office也發表了自己的相關協議,兩者在競爭之中微軟獲得了投票,也就是說微軟的標準成為主流,而永中office自此一蹶不振。

一蹶不振後的office其實帶來了所謂的連鎖反應,我們知道一顆核心處理器是需要相關的操作系統為其準備,而操作系統又需要office或者說其他軟體來做運行環境這都是相輔相成的,當永中office失敗的時候,其實也就意味著紅旗Linux面臨著失敗,而紅旗Linux面基失敗之後,也就意味著方舟晶元的失敗。

那麼到了2010年前後,這些東西幾乎都已經不復存在,而且也都在清算之中。所以從倪光南院士的這一段經歷可以發現,我們並不是造不出晶元,但整個市場對我們的友好程度已經遠非當年所能相比。

所以從這件事情上來看的話,如果聯想當年讓倪光南掌權的話,完全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物力去做研發的話,那麼其實聯想到目前可能連PC這個市場都沒有了,甚至早在2000年前後就已經不復存在了。

很多事情我們都要理性或者說辯證的看待,聯想不是沒有錯誤聯想的錯誤,其實是在於已經獲得了大量市場份額,或者說大量資金之後沒有逐漸的去轉向研發,這是聯想最大的失敗,也是聯想目前應該承受的後果。

但並不是說在八九十年代聯想剛剛才成立,還沒有發展壯大的時候,就利用辛苦賺來資金去投入到研發那個無底洞中去,這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其實都是不划算的,而且也是不現實的。

即便是華為我們也可以發現,其實華為大批量的研發是在2000年之後,也就是說華為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市場一定的市場份額和比較眾多的用戶群體,然後才逐漸轉入到研發上。

所以如果倪光南院士掌權聯想的話,那麼聯想可能到今天都不復存在了。學者院士其實有時候的理念也是需要和市場經濟結合到一起,而不是一味的去追求所謂的尖端技術或者是高科技技術,這些東西都是需要時機的,時機不成熟做什麼都是失敗。

而在強調一遍,我們不是為聯想洗白而是說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情,這才是正確的,但聯想確實是錯過了合適的時間,也沒有做合適的事情,目前已經沒有合適的機會了,也就是說,自己也不會有一個比較合適的後果,或者說發展的機遇。


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現實背景,當年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工貿派戰勝技術派應該是大概率的事情,聯想也曾經是中國企業的驕傲!記得87年的時候,我的一個同學在給領導開車,一汽有位搞市場調查的問他,用車感受以及改進建議,我的同學說:不要改進了,最好直接引進國外的技術,你們的差距不是改進可以解決的!今天都在說自主研發,但在當年經濟困境之下,你根本沒有可能的,當年經濟體制改革,國企改制,大量的技術人員下崗自某生路,現在我都記憶尤新,正是有了這麼多年的經濟積累,才有可能出現今天這樣百花齊放,百業盛興。聯想當年為國家的經濟繁榮是做出了巨大貢獻的,這應該給與肯定,今天,聯想的格局也是市場生存決定了的,pc機業務市場本來也是夕陽西下,能活成這樣已經很不容易了,何必親者痛仇者快的罵聯想呢。至於聯想是否買的貴,它又沒有壟斷市場,大家可以自由選。當年倪光南如果當上聯想執行估計聯想死了,我相信當年的選擇應該是對的,至少這麼多年來聯想的發展證明了這一點!


問題其實是,聯想如果走華為之路會怎樣?華為和聯想是不同的企業,幾乎沒有可比性。華為和聯想起步差不多,都是幾乎從零做起,然後慢慢做大,成為世界大公司。

美國為什麼要打擊華為?還包括中興,因為他們動了美國的大乳酪,那叫規則。規則是最賺錢的部分,所以美國打擊中國很大一幫企業,以華為為代表。他們只要頂住壓力過去,就是一個新天地,就有了話語權,但如果頂壓刀過不去,就會一蹶不振,永遠再也不會爬起來。這也是中國的現狀,所以中國不能輸,只能贏。美國輸得起,即使美國輸了,美國還是世界老大。中國現狀有些像以色列在中東,只能贏不能輸。

但聯想不一樣,聯想本身就是打工企業,踏踏實實的做世界工廠。聯想從來不想做決策者,而華為這些企業想做決策者,世界老大美國當然不同意。所以美國對聯想是放心的,而且很歡迎聯想這樣的企業。就像打工者,站在弱勢的地位上,各企業當然歡迎。包括台灣的郭台銘,他做的是世界打工者,大工頭,解決就業問題,各國都歡迎。

如果聯想也像華為一樣,要做說了算的企業,美國早就打壓了,以聯想現在的狀態,不知道能不能頂得住。楊元慶自己又說,聯想不需要核心技術,只是做加工廠,這也是一種生存之道。就像有的人,就不想做老闆,日子過得也挺好,人們有必要指責嗎?

其實聯想如果沒有柳傳志,可能也沒有這麼大的聯想,如果按照倪光南院士的想法,其實不知道結果會怎麼樣?有可能成功了,更大可能是失敗了。因為在高技術企業,創新投入太大了,成功屬於少數。但是失敗了也是英雄,現在倪光南院士就是個英雄,出師未捷身下馬。

即使現在聯想想做核心技術也沒問題,關鍵是前行太難,聯想現在的日子過得不錯,現在他還想砥礪前行嗎?聯想自己說是世界大公司,人們也認為聯想是世界大公司,其實和世界的真正大公司相比,就顯得比較小了。時勢造英雄,看吧,反正聯想現在沒有這種想法,誰知道以後會怎麼樣呢?


真有如果那是民族工業的福音。柳在改革開放初期的貢獻有目共睹。但這不代表其自己及聯想在後來發展理念及模式的先進。而華為確以明確的發展戰略和先進的技術路線,成為優秀民族工業的一面旗幟。所以說,聯想代表的是過去,而沒有與時俱進。而華為代表的是未來。可悲的不是二者目前的差距,而是聯想決策者知迷不悟,甚至對華為摸式缺乏應有的科學認知和尊重。看看華為,並沒有因自己的進步去貶低任何企業。這就是一種胸懷。這種大格局是聯想不具備的。所以聯想不可能持續過去的輝煌,也不可能是一家優秀企業。


倪光南上任,也許聯想就是個技術型企業,目標也許是現在的ibm或者amd這樣類型的企業。

企業大了,要去做一些看似沒必要的事情,因為要承擔社會責任和民族發展的重任。

但是可惜現在的聯想不再是十五年前的聯想,真的是連想都不想,萬般皆向錢。

聯想管理者從言語中可見長期內心認為自己有超級大局觀,自己屬於高端上流人群,這種心態導致聯想早就不是民族企業也早就不是中國企業的印象遍布。

管理者需要落地與實地,可惜廉頗老矣思維僵化了,還是我們一開始就看錯了?

百度也是,渡不了別人也渡不了自己,當年中國一部分原因是為了保你,封閉了google搜索,給了你這麼多年,除了基本搜索功能,為民族進步帶來了什麼。

在該進步的地方停步,在該發力的地方隔岸觀賞,卻在不該發聲的地方大放厥詞。

不求你們理解,只願你們早日安息。


如果不是柳傳志,聯想很可能象北大方正、清華同方等一同消失了,在pc領域,處理器及晶元組被英特爾和AMD壟斷,如果沒有反壟斷法案制約,AMD也很可能早就倒下了,在這一塊,聯想投入再大也不會有什麼成果,龍芯就是一面鏡子。聯想要搞研發,只能在主板、顯卡上,當初聯想在主板研發上也償試過,但相比採購現成的主板並沒有什麼優勢,企業首先要想辦法活下來,聯想不但活下來了,並且做到了全球第一,柳傳志功不可沒。


如果是倪而不是柳主掌聯想,坦率的說,不如現在的聯想可能性極大。

倪光南雖然倡導技術研發,也有對技術發展的眼光,但是想讓聯想成為華為這樣的企業很難。華為中興是藉助於通信行業的長期蓬勃發展而起,聯想是PC起家,行業趨勢有所不同。而且聯想這樣的混合體制企業,受各種制約更多,在處理各方關係能力上,顯然柳傳志更擅長。

目前的聯想是一家成功企業,很多人對此有誤解,總拿華為來比較,這是不公平的。聯想的年營收約3000億,在民企中絕對是排名靠前的規模。沒有靠大量的借貸去擴張,雖然盈利不高,但整體財務健康。一直被詬病的核心技術確實有所欠缺,但也不是完全一無是處。

如果是倪主掌聯想至今,更大的可能性是一家偏重行業的科技公司,而無今天規模與影響。


現在是大敵當前,一場席捲全球的貿易戰已拉開序幕!

必須用毛主席的套路指導這場不見硝煙的戰爭:一是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二是敵人支持的我們就反對,敵人反對我們要支持!三是團結一切量,包括敵人內部同情我們的力量,一起來打倒敵人!這是中國人民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制勝法寶!

聯想與美國公司的聯繫比較深,如果能爭取聯想一起來做美國朋友的工作,一起來反對這場美國政客發起的貿易戰!那當然好,我們就團結支持聯想!如果聯想遵循美國政客的意願,充當對華貿易戰的急先鋒!那麼我們只好把他們當作漢奸打!亳不留情!

環球時報的胡總,軍界評論局張召中局座都就美國政客制裁華為一事發表了很好很鼓舞人心的評論文章,網友點贊也很多,說明很得人心!

在民族大義前面,我們應當旗幟鮮明的捍衛我們的民族!

位卑未敢忘憂國!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歷史不容納「如果」,成就不歡迎「假如」。唯有造反派對「如果」和「假如」情有獨鍾。

文化厚重的我們很少有「技術人員」在技術的發展史上引領潮流?而引領潮流的似乎都是善於游泳的「思想」人或「改變」者。只不過善於改變者的格局參差不齊和目的不盡相同,才會結成不同的果實。

華為的任正非是領袖級格局和少私無畏的膽魄,終究使「中國技術」大旗冉冉升起。

這一點聯想的柳傳志自己確認自嘆不如的。

也使得百姓聯想翩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