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7

记者凌美雪/专题报导

第一次从高铁左营站摸索著转乘捷运到卫武营站,加上美丽岛站红线换橘线的时间,全程约40分钟,令人安慰的是,从6号出口走出捷运站,卫武营场馆就在眼前,距离之近,即便下著小雨,加快脚步,甚至可以不用撑伞。

一棵大榕树伸展出无限文化能量

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这个位于高雄市凤山区的南台湾第一座国家级表演艺术场馆,也是全台规模最大的文化硬体建设,主体建筑由荷兰建筑师法兰馨·侯班设计,包含4个室内表演厅院,分别为2236席座位的歌剧院、1981席座位的音乐厅、1210席座位的戏剧院与434席座位的表演厅,共5861席;南侧有户外剧场,与都会公园连结,最高可容纳3万人欣赏户外演出活动。

以卫武营榕树群蓬勃生命力为灵感设计,基地面积9.9公顷,建物面积3.3公顷,与47公顷的卫武营都会公园为邻,在大片绿意环绕下,场馆犹如根须盘错的老榕树,以极为流畅的弧线带著人们穿梭其间。4个厅院共用1个屋顶,厅院间的半户外公共空间,如树穴般随高低起伏带出不同视野,也塑造榕树下乘凉的意象,称之为榕树广场。

筹备开幕的这半年来,有不少高雄市民已习惯午后来这里散步,或参与各种休闲活动,以「树洞计划」为题,有人参加了有即兴音乐伴奏的百人瑜珈,有人来写生,还有树下荡秋千、「树洞不投币卡拉派对,以及树洞窥电影等,全都是免费参加,各年龄层共同参与。

开幕季准备程序紧锣密鼓,几场对外公开试演活动于上周末告一段落,不曾在「葡萄园式」音乐厅举办过演奏会的高雄市立交响乐团,在全新的卫武营音乐厅里,接受了一场自我挑战的震撼洗礼,虽只有短短一个多小时,从彩排到正式演出,从观众到乐团成员,几乎都怀抱著期待与新鲜感,因为是试演,还有许多可调整之处,但气氛相对轻松,演出者与观众之间也显得格外亲近。

试演场有惊喜 声学满场测试难得一见

演出之前,艺术总监简文彬先上台打招呼,并预告2首曲目中场将有一场长度约5分钟的声学满场测试,是由旅法建筑声学名家徐亚英与其法国专业团队所进行的现场声学测试。据了解,这是继30年前两厅院的测试之后,国内首次再度有场馆在观众现场进行公开测试,也让观众初步了解到,原来每一个厅院的每一席座位音场都大有学问。

高龄已83岁的徐亚英,是贝聿铭、法兰克‧盖瑞等建筑大师的长期搭档,这次受邀为卫武营文化艺术中心担任音响设计,也于上周的试演进行最后验收与纪录。作为国际型专业表演场馆必备的声学测试数据,可供国内外即将进场表演的团体参考,所以在正式开幕前,有多次针对空场或满席的测试与调整,是相当关键的的环节,对于「卫武营」成为自己全新的作品成果,徐亚英表示相当满意!

不过,在舞台上,徐亚英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对观众说,葡萄园式音乐厅最大特色是可以做到几乎每个位置听到的声音都是平均的,但因为演出编制不同,每个位置的效果也会不太一样。环绕著舞台的观众席,在乐团正后方部分,观众的视线将可穿越一本本乐谱与乐器直接看到指挥的表情,是与指挥最亲近的位置。

3万人派对盛大开幕

在大榕树概念延展的厅院之间,时常可看到一个倒数计日牌,最终将迎接的指标日期是10月13日,由当天下午的开幕音乐会揭开序幕,紧接著则是名为「众人的派对」的开幕晚会,展现卫武营将扮演「众人的艺术中心」的愿景,邀请民众一起庆祝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的诞生,以户外演出自由入场的形式,于晚间7时展开,估计可容纳约3万人左右。

「派对」由德国知名艺术团队phase7与卫武营联手策画,phase7因策办打开柏林围墙25周年纪念活动广获世界注目,擅长将表演结合视觉效果及多媒体应用创作新类型演出。表演时间60分钟,内容约有9个主要段落,带出「诞生」、「不同领域艺术工作者」、「东西方跨界、融合」等意涵,由国内百余名专业表演者共同演出,借此庆贺台湾最大综合剧院正式开幕。

艺术总监简文彬以中长期的目标来看,卫武营期望能尽快以「19/20」或「20/21」的跨年度乐季计划,与国际惯用的9月到隔年7月的乐季期程接轨。但正式开幕的3个月称为「开幕季」,希望能为卫武营立足南台湾、打开国际视野,做一次最完美的启程。

「开幕季」不以传统音乐、戏剧、舞蹈等分类方式,而是区分为4大主轴,分别有「地表天团篇」,如指挥大师杜达美与柏林爱乐、杨颂斯与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拉夫拉前卫剧团创世纪与云门舞集45周年林怀民舞作精选等;「独家登场篇」则有为卫武营全台规模最大的管风琴量身制作的节目,邀请管风琴天后伊维塔・艾普卡娜独奏会。「艺术大无畏篇」有独幕装置歌剧惊园、台湾舞蹈平台、马戏平台以及西楼记;还有「不妥协精神篇」多档极具创意的节目。

勾勒卫武营2日文化生活圈

开幕季售票的演出节目总计41档59场,共60个国内外艺术团队。简文彬坦承,基于新鲜感,开幕季的票房亮眼是可预期的,就场馆营运的帐面上来看,票房固然很重要,但他更企望透过营运策略,做到无论是高雄市民或南台湾地区喜爱艺术的朋友,甚至是台北来的游客与国际观光客,都能在看表演同时或之外,与卫武营产生更多互动连结,可以为了一杯好咖啡,或是细雨迷蒙中的悠然景致,即便是发呆冥想,都能觉得到卫武营很喜欢,还要再来。

至于是不是可能颠覆南部人到台北看表演当天来回的一日生活圈概念?简文彬也坦承,以现有交通位置与接驳功能来看,卫武营晚间表演很难与台北建立起一日生活圈,但他反问,卫武营周遭以及高雄甚至南台湾这么多文化景点,「2日文化生活圈」岂不是更适合?

  • 从6号出口走出捷运站,离卫武营场馆最近。(记者凌美雪摄)

    从6号出口走出捷运站,离卫武营场馆最近。(记者凌美雪摄)

  • 身为全台规模最大的文化硬体建设,卫武营努力发展成南台湾最重要的2日文化生活圈。(资料照,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提供)

    身为全台规模最大的文化硬体建设,卫武营努力发展成南台湾最重要的2日文化生活圈。(资料照,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提供)

  • 卫武营音乐听是国内第一个「葡萄园式」音乐厅。(记者凌美雪摄)

    卫武营音乐听是国内第一个「葡萄园式」音乐厅。(记者凌美雪摄)

  • 建筑声学名家徐亚英(左)与艺术总监简文彬进行声学满场测试。(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提供)

    建筑声学名家徐亚英(左)与艺术总监简文彬进行声学满场测试。(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提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