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你要知道什麼是元素,在物理學上,組成物資的最小單位是原子,不同的原子構成不同的元素,原子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不同的原子之間的區別只是質子個數的區別,比如第1號元素氫就只是一個質子構成,第2號原子氦由2個質子2個中子構成,以此類推,但是隨著原子序號的增加,原子核裡面的質子越多,原子就越不穩定,具有放射性,即釋放出射線然後衰變成原子序號小的穩定元素。自然界能發現的最大原子就是92號的鈾,比鈾再大的元素從93到100多都是人在實驗室合成的,這些元素都很不穩定,衰變時間越來越短,後面的甚至只有幾毫秒,即合成後馬上就衰變成小號的穩定元素了,實際上這些元素從化學性質上說都沒有什麼意義。根據目前的知識,所有比氫大的元素都是通過核聚變產生的,比如在太陽裡面兩個氫原子聚變形成氦原子,氦原子聚變形成碳和氧,原子越大,需要聚變的條件越大,鐵以上的原子需要在中子星裡面產生。而行星是由中子星爆炸後的殘骸組成的,所以具有各種重元素。從目前的理論來說,行星如你說的木水金火土都達不到元素聚變的條件,意思就是行星的重元素都是形成的時候就有了,那麼,既然地球上從第1種到第92種元素都具有,那麼別的行星上也不會再有比這更多的元素種類了。


可以肯定,以宇宙之浩瀚,任何匪夷所思的假說都不為過,都是可以成立的。

宇宙中神馬黑洞,白洞,蟲洞,超新星爆炸,邊緣宇宙牆,宇宙空洞,暗物質,暗能量,多維空間等等人類不瞭解的時空,何其多也!那裡有地球上沒有的元素,實在是太正常了!

宇宙中高等級文明,他們使用的航天器,如果不是在時光隧道中穿梭,就一定可以以接近光速在宇宙時空中穿梭。在航天器周圍,可以自動形成真空,形成光波牆,規避摩擦力,規避任何導彈等武器攻擊。

那麼,製造航天器的耐高溫的物質元素,肯定是地球元素週期表裡沒有的,是一種新型材料。

超新星爆炸形成的元素,黑洞裏的,高維度空間裏的元素,一定有人類難以想像的物質存在。

以人類的思維水平,連自己大腦都沒有研究清楚,只開發不到百分之十。人類連宇宙的皮毛都沒有認識清楚,更不要說瞭解和掌握全部物質元素了!


超新星爆炸,在超新星爆發的過程中會產生極少量的原子序號大於鐵的其他各種元素。大量的氫元素與氦元素夾雜著這些重元素在爆炸中被拋離,形成星雲,其中部分星雲在合適條件下會形成第二代恆星。我們的太陽就是這樣一個星二代的恆星,因此太陽中包含有各種天然元素。


元素是以質子數多少命名的,理論上從一到無窮,但是質子教越多,半衰期越短,所以宇宙中肯定有地球上沒有的元素,只是大部分行星上沉澱的都是半衰期較長的無素


聽說現在最新發現的是119號。目前新元素的生成,基本都通過大型強子對撞機製造的。不過地球上的能量有限,在恆星內部,黑洞,甚至超新星爆炸等複雜環境,出現更高序數的元素,還是有可能的


元素不太可能了。人類已經把元素都發現的差不多了。再高編號的元素都非常的不穩定。同位素倒是有可能。同素異形體和化合物應該會有很多。


想要超越元素週期表中的玩意,不是中子星也只有黑洞可以搞定,金木水火土幾乎沒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