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音有一位表姐,前幾天一起吃飯的時候向我吐槽說,別人家的孩子不到一週歲就會喊爸爸了,自家的寶寶卻總是“欲言又止”。爲此,表姐痛苦萬分,每天總覺得自己是不是哪裏做的不對。

我安慰她,每個孩子的情況不一樣,所以你也不用太着急。

前幾天,音音又把這個問題拋給了一位同事,她回答說,愛因斯坦兩歲纔開口說話,晚說話的都是天才。因爲這句回答,音音覺得應該去重新審視這個問題,因爲,關於孩子說話晚和說話不清的問題,也是廣大父母中一直存在的疑問。

孩子開口晚,新手爸媽們是否需要擔心?開口晚的孩子真的更聰明嗎?

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孩子說話晚、說話不清的情況,到底是因爲什麼?

1孩子開口晚一點,是正常的

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他們的語言發展進程是這樣的:

12~16 個月:能聽懂 100~150 詞、說 20~30 個詞;

16~20 個月:能理解 200 個詞和詞組;能說 50~200 個詞;

但是,每個寶寶其實都有自身發展的規律,由於個體差異,他們語言發展的進程也有所不同。

有些寶寶一歲多還沒開口也是正常的。一般來說,推遲的時間在 6 個月內都不會有什麼問題。至於開口晚更聰明,更是想多啦。

2幫助孩子開口,這幾件事一定要避免

1.一歲了,還在吃粥、爛麪條

很多寶媽都會擔心寶寶嚼不爛、不好消化,而讓寶寶總吃過於細軟的食物。卻不知道這樣做,會影響孩子的口腔肌肉發育!逐漸讓寶寶難以接受一些有韌性的食物,哪怕吃硬一點的飯也有困難。

口腔肌肉得不到鍛鍊,就會導致寶寶發音不標準、口吃。因爲輔食過軟過細造成寶寶語言發育緩慢的實例可不在少數。

正確做法:

在寶寶添加輔食2~3個月以後,就應該由細膩的米糊菜泥逐步過渡到大顆粒的食物,10個月左右就可以給寶寶一些略硬的食物(像胡蘿蔔條和芹菜條)不僅可以用來磨牙,還能促進寶寶的口腔發育。

2. 過於“心有靈犀”,寶寶不說你就懂

當寶寶指着桌子“嗯”的時候,你就知道他要喝水;

寶寶指着水果“啊”的時候,你就知道他要吃蘋果;

家長立刻能理解的“嗯啊”,隨機就能做出滿足寶寶的需求,讓寶寶覺得溝通根本就不需要說話,這種“心有靈犀”可算得上是寶寶語言發育的最大障礙!

正確做法:

平時有意“爲難爲難”寶寶,反而能增加TA表達的慾望。例如:當他指着某處大叫時,你要假裝聽不懂的樣子,然後告訴ta喊叫並不能讓媽媽明白你要什麼,然後問ta你是要碗?筷子?還是勺子呢?當寶寶清楚表達自己要勺時,才能滿足TA。

3. 寶寶說錯的時候,你笑了

每個媽媽都覺得自己的寶寶是最可愛的,當寶寶發出“錯誤的怪音”時,總會忍俊不禁,笑他、甚至模仿他,讓寶寶覺得這是一種鼓勵和喜愛,就強化了這種異常的說話方式,導致寶寶無法學習用正確方式說話。

正確做法:

用略誇張的口型配合標準的發音,繼續和寶寶交流,讓寶寶慢慢調整,而不是笑寶寶和強制糾錯!

4. 你說話太快,寶寶跟不上

有些家長說話速度太快,沒有給寶寶一個充足的時間,讓TA“聽到→理解→回答”,這樣寶寶會很難接收到有效信息。當寶寶下意識地追着你說的內容去聽,這時候TA的大腦和語言無法同步,就有可能會導致口吃或不愛說話。

正確做法:

請和寶寶面對面、眼對眼的進行交流,有意識的放慢語速,並保持耐心和微笑,適時還要給予寶寶點頭鼓勵。

糾正了錯誤之後,我們再來看看怎麼做才能真正幫到寶寶開發語言能力,要知道語言能力不光意味着能說會道更意味着他一輩子的情商和人際關係。

3記住這幾點,讓寶寶不再“愛你在心口難開”

1.你和寶寶說的越多越豐富,ta就越會說

從寶寶出生起,TA就開始在努力地“儲備語言”,你和TA說的越多,TA的儲備就越多。還能無意識的發出a、o、e音,來回應。

對於0~6個月的寶寶,不要覺得TA還什麼都聽不懂,化身唐僧,跟TA一直說一直說吧!

不斷地和寶寶說話,各種詞彙將會在寶寶大腦中留下記憶,當TA一旦會說話了,就會將記憶中的詞彙帶出,一張嘴就能說出很多。

當寶寶四個月上身力量增強時,可以抱着TA看周圍事物,爲TA一一講解,告訴TA哪個是冰箱、哪個是電視、電燈、水壺……

很多懶媽媽,用早教機、故事機來充當“唐僧”,替代年老的爺爺奶奶和有口音的保姆,但要記得和寶寶面對面、眼對眼的用心交流,纔是讓寶寶進步最快的方式。

2. 抓住“詞彙爆炸期”和“塗鴉期”

從19個月開始,寶寶掌握新詞彙的速度加快,平均每個月25個新詞,就是所謂的詞彙爆炸期。

這時的寶寶可是很愛“偷聽”大人聊天的,大人說什麼,TA就學什麼,如果你不想寶寶滿口方言、口頭禪,甚至髒話,那麼你就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措辭了!

寶寶在兩歲前處在“塗鴉期”,塗鴉可以刺激寶寶的語言表達 。

尤其是對那些語言發育緩慢的寶寶更是如此,語言能力有問題的孩子,一般情緒都不會太好,因爲TA無法表達,不被理解,而塗鴉可以讓TA將情緒痛快的宣泄出來,這時家長應正確引導,假裝十分理解,並鼓勵TA說說自己畫了些什麼,讓TA養成用語言表達情緒的習慣。

3. 帶寶寶讀繪本

親子閱讀不僅能增進親子關係,還能快速提高寶寶的語言能力,通過讀繪本,能學會不同的語句、單詞。通過圖畫,把這些單詞聯繫一起,慢慢消化成自己的詞彙。

很多親子共讀的媽媽都發現,寶寶看過很多次的繪本,已經能記住一些繪本的細節了,當你提問“貨車在哪裏?”“貓咪在哪裏?”的時候,寶寶都能順利指出來。

等寶寶大點,3-4歲的時候,對於重複看過很多次的繪本,已經能用自己的語言給媽媽簡單講出來了。

4. 故意“爲難”一下寶寶

學習語言的目的是交流,在寶寶2歲左右,能用簡單詞彙交流,但詞彙量還不足夠多的時候,家長可以時不時“爲難”一下他,比如,寶寶指着牛奶,明顯是想喝牛奶,但媽媽故意指着牛奶隔壁的餅乾,說“寶寶想吃餅乾,是嗎?”其實就是想引導孩子說出“牛奶”這個詞。

如果孩子做個動作,媽媽就能明白他的心意,那麼就沒必要開口說話了。平時試着給寶寶製造一點難題,引導他說出想表達的詞語。

5. 做寶寶的聆聽者

在寶寶24個月開始,已經學會用簡單語句表達自我,家長一定要表現出對孩子說話的興趣和尊重,即使寶寶咿呀呀的語法錯誤,說很多無所謂的話,但也要認真聽,並給寶寶積極的迴應。

寶寶會因爲大人認真聽他說話,而對說話這件事更感興趣,有更強的表達慾望。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