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改寫全球棋局 上集

~ 全球結構翻轉下的投資思維 (7) ~

~ TPP 協議看全球經貿格局 與 地緣政經競賽

2015 1007 James

 

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 終於達成協議,經歷五年多的推動,突破美日間的產業利益矛盾,通過美國參眾兩院來回折衝方取得快速授權 TPA,最終一輪部長級談判在105日完成實質協議,預計將在11月份APEC領袖會議時期完成條約簽署,隨後送交各國議會覆核,雖然距離正式生效仍有一小段時間甚至可能還有些小插曲,不過這個巨型貿易協議可視為基本上已經達成。終局談判的幾天前,適逢中國領袖習近平訪美,美中競合、大國崛起的煙硝味還瀰漫在空氣中,美國有意無意選擇在此氣氛下,將亞太12國部長閉門在亞特蘭大務求把最後一哩的歧見給磋商完成,雖然部分不樂見此協議者事前還有零星懷疑甚至訕笑協議終將難產,但美國展現的強勢主導力,將亞太地區的國家,從國民所得將近六萬美元的新加坡到一千多美元的越南,都拉進來參加這個國際協定,將早陷入泥淖的國際經貿規則談判帶出新局,証明在全球舞台美國仍是具有主導力的龍頭,也回敬了今年三月間亞投行成立給美中競賽帶來的外交衝擊,歐巴馬總統明言: “不能讓像中國這樣的國家寫下國際經貿規則

 

本文將從幾個面向來評估解讀這個協議完成的影響、背後的涵義、乃至研判未來局勢走向,其中最重要的是TPP正改寫全球經貿競賽的大棋局,包含遊戲規則、結盟對象、強弱地位、國際分工、乃至地緣戰略,對於投資佈局自有深遠影響,以下分別說明。

 

一、自由貿易推進一大步,先不論是利是弊

TPP 簽約國的經濟規模涵蓋了全球GDP 40%,號稱二十一世紀高標準、高開放的複邊貿易協議,是自1994WTO 烏拉圭回合談判以來,最重大的國際經貿協議,從主張貿易開放一派的角度來看,這是邁向貿易全球化的一大步。

 

二次戰後以來至今70週年,國際經貿格局以布列敦森林體制為主軸,成立了IMFWorld BankWTO 三大跨國組織來鞏固此體制,分別就貨幣交換、經濟發展、貿易流通三個面向,搭建跨國協商、交換利益、秩序維持、危機處理的平台,藉此強力推動自由市場全球化的理念,將全球化遍及到更多國家地區、更深入的市場領域、更緊密的交流互動、更快速的物流、人流、資金流、資訊流。

 

不過自由貿易全球化的利弊之爭,隨著擴張的速度與範圍不斷加快加大,產生的諸多衝擊、風暴、傷害,也不斷加快加大,強國弱國間的利益矛盾、貧富之間的地位落差、資本沖刷對社會人性與自然環境的衝擊,在在都讓反全球化的另一股力量在不斷升高,世界各地紛起的佔領運動、顏色革命,背後都有對全球化、自由化所引發困境的反抗。

 

從國家的層面來看,自1995WTO 成立以來,全球性的貿易協定幾乎完全停滯不前,這反映的是將近兩百個會員國數量太多難再達成共識決,也反映著上述矛盾歧見無法獲得妥協安排。雖然現有條約架構可能已經無法滿足新的產業型態與經貿活動所需,卻遲遲難以形成更新的、修正的、進一步的跨國協議,也因此,全球經貿活動僅能就20年前制訂的條約來作規範與仲裁平台,再無新的進展。

 

過去十多年間,有人另闢蹊徑以雙邊FTA來突破上述泥淖,不知是真的相信FTA能帶來好處還是單純為了怕落人之後被邊緣化、被貿易壁壘排擠,總之跟風的效果,造成風起雲湧的FTA狂潮,至全世界上有超過260個生效的FTA/RTA 已向WTO核備 (參見下圖黑色線),但雙邊FTA 對於貿易促進的效果是正是負,對居民福祉的影響是正是負,仍飽受爭論,而全球貿易佔GDP比、貿易量卻隨著FTA數量增加而反向下滑,到底FTA帶來的是貿易壁壘、還是貿易促進,從實際資料上已經很難有讓對手服氣的論點,懸而未決的學理探討還在爭辯,刀光劍影的利害較量已經在街頭上演。根據WTO研究統計,實際上被運用的FTA大約只有兩到三成,多數廠商根本看不清楚這些糾纏複雜的一個又一個FTA該怎樣運用,這樣的義大利麵效果也是對FTA的另一個批評。

                       

Source: WTO Secretariat

雙邊之外,還有複邊跨國協議,TPP 就是其中代表,透過多國同時協商,減少雙邊FTA可能產生的條款複雜糾結、相互矛盾抵銷、失序競賽簽約的種種毛病,複邊協議更接近WTO的多邊共識精神,原則上比雙邊談判的失序競賽對全球的整體效應可能較為正面。當然,拉到更高層次來評估,對於布列頓森林體制下「所定義」的自由貿易,其利弊得失同樣具有高度爭議,有興趣者可參見

l     2008年11月開始的 全球化好嗎?”九篇系列文章

l     2013年5月開始的 審思TPP 與 RCEP 狂潮四篇觀點分享

未來可以視需要作更深入的討論。

 

姑且先不論全球化的利弊爭議,自由貿易在全球進展,隨著12國共同簽定TPP,將向前邁開一大步,涵蓋過去WTO所尚未涉及的諸多商業領域、社經面向、市場範圍、乃至國家主權,對於自由貿易的信仰者、受益者,TPP的完成是一大進展,對於懷疑者、受害者,則是一大噩夢,緊接著我們僅就TPP 本身的高度爭議來談談。

 

二、TPP 的內容爭論

TPP 本身有許多前所未見的觀點與規範,遠超越傳統貿易協定的涵蓋範圍,除了被視作藉以突破WTO停滯不前的泥淖,也是為了修補WTO現行規範被操弄規避的教訓而設計,例如中國雖依加入WTO 承諾在2006年全面開放外資銀行進入市場,但透過逐項業務審批等保護手法,表面合規實質抗拒,造成外銀業務在中國寸步難行,近幾年已大量退出中國市場,這類問題就是TPP要修補的條約缺口。還有一種更激烈但不無道理的觀點,主張TPP主要是依照美國產業發展與打開外國市場所需,量身訂做的規則。

 

對此,我們曾針對部分議題作探討,可參見

l        2014 0214 - 觀點分享全球結構翻轉下的投資思維 (4) 美國的戰略四支箭

 

該文說明,整體而言,TPP的諸多條款,看來較有利於美國產業擴張,但不一定適合其他國家的產業需求、社會承受能力、或文化習慣。例如TPP要求的智財保護年限拉長有利製藥商,但不利於消費者;TPP要求的環保、勞動條件,社會發展程度有落差的國家不一定適合採納;TPP 要求食品安全採用美國式的管理原則,只要無法以科學證明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就不能禁止,這與歐日台等地對於飲食風險的態度就有很大落差,到底瘦肉精、基改食品、乃至複製動物能不能吃,就是一個爭點,美國主張可以,歐洲不同意。

 

對於糧食安全、在地農業的理念,國營企業的角色,政府採購的主權,跨境電信、金融營運模式的突破等,在TPP中都可能對許多國家與產業產生刀刀見骨的衝擊,對於跨國企業的擴張營運則有迎刃而解的助益,當然,全球性的跨國企業,當以美國為最大宗。至於最被歐洲人所排斥的ISDS 條款,約定外來投資者與地主國之間的法律紛爭,如何適用國際仲裁而不受地主國司法規範,幾乎等同於帝國殖民時期租界內擁有的治外法權,這點成為美歐之間跨大西洋貿易夥伴協議 (TTIP) 最關鍵的爭點之一,因為等同於放棄地主國的司法主權,交給國際商事法領域的律師群們去主持正義,歐盟很難接受,TTIP談判至今也懸而未決。不過亞太地區12TPP 成員國,對這些項目,應該已經達成妥協共識,至於最終到底誰得利、誰受害,等待TPP條款正式公開之後,各界可更有依據來作探討,爭論乃至抗爭才正要開始,其他有興趣參加第二輪TPP談判的國家,對這些議題也可盡早作好評估研究與交付辯論,以利凝聚社會共識。

 

如果TPP只對美國有利,對外國不利,應該就不會有那麼多國家同意簽署,除了單純的貿易利益,還有其他那些面向的考量,以下繼續討論。

 

三、區域整合 or 貿易區塊壁壘

ASEAN +1 ASEAN +N 的倡議,乃至部分協議已經生效,FTA/RTA 形成對非簽約國的貿易排擠效果,造成各國有非簽不可的壓力。擔心被邊緣化的國家如台灣,許多人更是毫不保留主張只要有簽任何FTA 就會利大於弊,如果不簽未來就會很糟糕,或者把許多經濟發展的困境過度簡化 (甚至誤導成) 要以簽定FTA 作為必要的突破口。這樣的簽約競賽,可能犯了 race to the bottom、或 Fallacy of composition 等策略陷阱。前者例如競相降稅、競相降低必要的環保、勞工、產業保護條款、競賽所謂的自由度排名,後者如別人有我也要有、集體盲從行為、一個人先作有效果大家都作就沒效甚至作太多有害,明顯的例子是全民都來搶房地產。囚犯困境、從眾行為、網路效果、擔心被排擠、合成的謬誤等,都很能解釋為何經濟條件上明明不具備條件整合成自由貿易區的亞洲國家,還要(至少表面上、口頭上) 拼命尋求區域整合,為何政治條件上明明不具備形成亞太、亞洲或兩岸共同市場,卻還要口口聲聲主張朝向區域整合、FTAAP的夢想是不可逆的趨勢。

 

TPP 之外,還有RCEP,以及今年開始中國舊瓶裝新酒的FTAAP 倡議,貌似各國群起競相推動亞太區域整合,不過亞太地區整合協以之下,經濟政治基礎,遠低於歐盟,甚至連更淺層的整合模式如北美共同市場的條件,亞洲都不具備。

 光看歐盟與歐元區,未來十年能否續存就保受質疑,希臘危機就是根植於歐洲統合的揠苗助長,硬將各國綁在一起產生的矛盾困境傷害很大,卻至今無解。亞洲各國的發展程度落差過大不利於經貿體制整合,許多國家仍不具備民主機制不利於共識的平和形成,各國主權觀念與民族主義高漲不利於更進一步的主權讓渡,而區域整合的口號看似高遠美妙,能否真如部份人以為的是不可逆的大趨勢,是否真的利大於弊,充滿疑問,不過 TPP 在美國主導下,已經率先跨出第一步,很大的一步,這點或可放在大國競賽的格局下來看,更容易理解其由來。

 

關於大國競賽的局勢分析、前景預判,以及TPP的影響等議題,請接著看下集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