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6

记者郑名翔/专题报导

二○一八年印尼亚运台湾队成绩亮眼,台湾健儿在赛场上发光发热,但根据教育部统计,全台三千六百四十二所国中、小学中,有多达一千两百六十五所学校无活动中心、体育馆、风雨球场等基础设施,甚至有两成学校连操场都没有。

勇夺亚运两百公尺银牌的「台湾最速男」杨俊瀚出身自花莲县玉里镇的偏乡部落,靠著苦练、「跑」出一片天。但基层体育教练坦言,学童天分及兴趣不同,有些孩子向往篮球、棒球甚至足球,但缺乏完善硬体设施,让孩子们的发展受限。

篮球全国冠军东河国小 顶烈日、寒风练球

苗栗县南庄乡偏乡小校东河国小,全校学生数不到五十人,多数为来自赛夏族及泰雅族原乡部落的孩子,过去是闻名全国的拔河劲旅,近来随著学生数逐渐减少,改为发展篮球运动,今年夺下全国冠军,许多小球员也被名校教练相中。

但东河国小篮球队教练叶致良感叹,偏乡学校除要克服先天学生数不足的问题,硬体教学设备也远不如都市学校,小球员们夏日要顶著烈日艳阳、冬季又要忍受刺骨寒风,若遇到下雨,更是连体育课都上不成,遑论练球。

4年编列逾12亿 教部改善基层硬体

立法委员蔡培慧指出,台湾许多优秀运动选手来自偏乡,但连基本运动设施都极度缺乏,使得许多小选手必须在克难环境中苦练。对此,教育部体育署已编列四年十二亿零廿万元经费,针对全国九百卅二所中小学既有老旧损坏设施空间整建,协助部分学校增建含田径场的操场。

但由于部分偏乡学校空间有限,无法增设室内或半开放式场馆,体育署评估后,也预计补助五百卅八所学校将旧有校舍改建成「乐活运动站」,活化闲置教学场域。

另依前瞻计划的城乡建设—校园社区化改造计划,也将于全国设置五十五座体育场馆示范点,短期内计划先媒合民间企业,协助校园打造太阳能发电式风雨球场,由企业出资营收、校方可获得球场及回馈金,共同建构更完善的基层体育环境。

  • 苗栗县南庄乡东河国小篮球队今年夺下全国冠军,但校内并无体育馆或风雨球场,小球员只能顶著烈日或风雨苦练。(记者郑名翔摄)

    苗栗县南庄乡东河国小篮球队今年夺下全国冠军,但校内并无体育馆或风雨球场,小球员只能顶著烈日或风雨苦练。(记者郑名翔摄)

  • 苗栗县南庄乡东河国小篮球队获得全国冠军。(记者郑名翔摄)

    苗栗县南庄乡东河国小篮球队获得全国冠军。(记者郑名翔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