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是公認的扼殺孩子想像力和天性的,這導致中國很難出現頂級人才。但我們無法改變這一現狀(只是短時間內不能),那麼我們又該如何應對這一問題呢?


非教育圈的人短時期內看不見中國教育領域的變革和進步,這可以理解。實際上,這個問題根本不可能用三言兩語說清,簡單列幾個要點供思考和了解:

1. 對於現今的中國教育,不應該只糾結於學校教育,或者是傳統公立學校教育。其實教育一直以來都是全社會的責任,現代教育尤其如此。從單位來講,對教育起到重大影響的主要包括:學校、家庭、社會辦學機構等。尤其是近十年來社會辦學力量的逐漸成熟,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已經有很大的衝擊。我們看到的很多問題,例如「孩子的創造力被扼殺或扼制」,不只是任何一方造成的,而是這三股力量的交織。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課外補習班的衍生和發展。

2. 家庭教育越來越受社會所重視,而越來越多的父母也逐漸認識到原生家庭對於孩子的影響遠遠大於社會。史蒂芬柯維博士在《高效能家庭的7個習慣》裏提到,如果我們沒有給予孩子適當的家庭教育就把孩子交給社會,這是非常可怕的。所以,越來越多的民間資本也開始進入家庭教育(親子教育)領域。就這樣,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考試變得炙手可熱,各類學派的家庭教育導師層出不窮……然而,家長們能吸收到幾成功力,或者說如何在「競爭焦慮」與「讓孩子自主成長」兩種思維之間平衡,這個就太因人而異了。我看到的大部分家長,在小學以前還是傾向於「讓孩子自主成長」,小學開始後就抑制不住焦慮了,但還是有少部分家長意志堅定地堅持不受環境影響。

3. 學校辦學理念已經在不斷更新和進步。不過必須承認,北上廣深的教育肯定是走在改革前沿的,二線城市、三線城市...基本可以依次排序...即便如此,一線城市的教育資源和教育理念也會因為區域不同有很大差異,舉個例子,北京的海淀區和大興區的學校教育就完全無法同日而語,這也是為什麼一個大興區的學生轉學到海淀區後會產生自卑感。再即便是在同一地區,國際學校/非國際學校,重點學校/非重點學校的發展也都是有挺大差異的。

凡是探討「中國教育」這類問題真的不能隨便給出一個決斷的答案,那都只是八卦瞎聊。所以,總看到有人提這種問題,我也不知道到底在期望什麼答案。我只能說,如果你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那請用辯證的哲學思維來看待中國發展過程的一切問題。要不然還能怎麼著呢?


民主,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頂級人才想像力很難被抹殺,抹殺的只是一些小創意,但小創意被抹殺的太嚴重,而頂級人才的能力也會越來越難發展。所以,人口第一大國的科技創新不強。可人口多管理也麻煩,不抹點小創意,設計些靈感的阻力,那可能會亂得一塌糊塗。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啊。


保護孩子的想像力和天性需要家長、老師以及社會上的每一個人去共同努力。

1、父母:轉變固有的思維模式,多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家長要尊重教育的客觀規律,尊重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不要將教育盲目的視為一場比賽,過分看重「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偽命題。

2、老師:公平對待每一位孩子,不要用學習成績去評價孩子。同時,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

3、社會:儘可能的去改變社會的風氣。積極參與到監督舉報幼兒園「小學化」行動中來,加強多方監管,讓幼兒園教育曬在「太陽下」,使其認真辦學培養孩子,不以追求超前教育來吸引生源,正規辦學。

來自公眾號:TeachFuture蔚來教育(ID:teachfuture)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