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次級貸款危機警醒中國胡星斗目前,美國的次級抵押貸款危機正在進一步地惡化並且波及歐洲、日本。8月初,美聯儲下屬的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增加了240億美元的臨時儲備,歐洲中央銀行先後向歐元區各銀行注資948億歐元和610億歐元,日本央行向貨幣市場投入1萬億日元。近日,美國道瓊斯指數受到「次貸」危機的影響也持續跳水,歐洲三大股市指數、日經指數、恒生指數紛紛出現了暴跌行情。有統計稱,在短短48小時,世界各地央行已注資超過3200億美元緊急「救火」。這是自「9·11」事件以來國際上首次大規模地幹預金融市場。所謂次級抵押貸款,是美國相對於「優惠級」貸款而言的對中低信用度人士、窮人的購房貸款,一般不用首付,貸款利率較高,但還款違約率也較高。前幾年,美國人對房地產市場普遍樂觀,房價不斷走高,加上低利率,導致次級房貸市場規模迅速膨脹。美國政府的數據顯示,從2003年到2005年,次級貸款佔總抵押貸款的比例從不到10%上升到30%左右。然而,近一年來,美國住房價格逐漸回落,利率卻不斷上升,這使得「次貸」的借款人越來越難以按期償付貸款,一些貸款機構、投資銀行、對沖基金紛紛出現巨額虧損,甚至倒閉。據美國按揭銀行家協會估計,2006年,有30%的「次貸」借款人無法及時償還貸款。新世紀金融公司、美國住宅抵押貸款投資公司相繼倒下,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旗下的兩隻對沖基金幾乎完全蒸發,公司總裁已辭職。受此牽連,花旗集團、摩根大通銀行、美洲銀行、德意志銀行、摩根士丹利也損失慘重。目前,許多人擔心的次貸危機向國際金融市場乃至商品市場擴散正在成為事實,8月份全球商品市場出現持續下跌,金屬、原油、農產品等無一倖免。不過,也有分析家認為,美國的金融市場十分發達、成熟,具有各種對沖工具和風險防範渠道,資產證券化雖然傳播了風險,同時它也起到了分散風險的作用。一些對沖基金也早已看空市場並建立了空頭頭寸,他們反過來還會成為危機的漁翁得利者。所以,「次貸」危機不會轉化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美國的次貸危機卻給中國敲響了警鐘。我國少數商業銀行如中行、工行因為次貸危機蒙受了一些損失,但據稱影響不大。然而,這次危機提醒我們,國內企業在進入境外高風險行業時必須慎之又慎。據美國財政部近日公佈的一項研究指出,截止到2006年6月底,中國機構購入美國按揭證券1075億美元,其中相當部分是次貸業務。中國擁有龐大的外匯儲備,必然會成為次貸業務極力促銷的對象,而次貸因為高回報,當然也是高風險。日前,央行、匯金公司高層人士批評國內此時購買美國次貸證券,等於是用中國的外匯儲備替美國人買單,為美國人承擔風險。中國自身的房貸風險也不容小覷。目前,國內房價高企,房地產利潤空間巨大,對於商業銀行是致命的誘惑。各大銀行紛紛爭食房貸蛋糕。但與美國不同的是,國內個人信用制度還不完善,銀行的風險防範能力也很差,而且國內的房地產抵押貸款全部由銀行提供,房貸風險也由銀行獨家承擔。我們沒有建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更不存在抵押貸款證券化,房貸風險也就不能分散由眾多的投資者來分擔。在這樣的情況下,防範中國的房貸風險該引起高層的重視了。2007-8-31(「胡星斗中國問題學、民生經濟學」網站:http://www.huxingdou.com.cn。)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