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植物油致癌?別慌!少食油炸食品 多換油才健康

  本報記者曹漫通訊員孫潔

  英國《每日電訊報》近日報道,用玉米油或葵花籽油做飯,可能導致包括癌症在內的多種疾病。研究發現,普通植物油加熱做飯時會產生大量醛類化合物;而醛類化合物可能導致癌症、心臟疾病以及痴獃等多種病症。英國人的研究適用中國人嗎?

  「光說植物油炒菜致癌,這不準確,植物油在高溫的狀態下,一般要220℃以上,經常加工做菜才會致癌。」浙江醫院消化內科、營養科主任鄭培奮主任醫師說,而能達到220℃以上,一般是`油炸食物了,也就是說盡量不要進食植物油炸制的食品,而普通的炒菜並不會導致這類問題。

  玉米油、葵花籽油、米糠油、山茶油、稻米油、橄欖油等各類油琳琅滿目,在杭州市慶春路的世紀聯華超市二樓糧油專區里,記者看到的基本還是以植物油為主。某品牌的導購員說,雖然自己看到了這則消息,但這兩周,油的銷售並未受到影響。「不會吧,植物油致癌?我們都吃了好多年。」65歲的劉大媽聽到記者的問話很吃驚,並表示不相信,說著選了一瓶玉米油準備付款。在記者隨機採訪的10個人中,有6個人和劉大媽一樣認為植物油很健康,其他有3位則說報道中的葵花籽油之類平時吃得少,經常換油吃,剩下的一位則表示,自己家已經換成吃橄欖油了。

  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近日發布《食品安全風險解析》,建議科學合理食用植物油,一般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同時,國家食葯監管總局指出,評判食用油脂優劣應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油脂的脂肪酸組成和甘油酯構型是否合理;二是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天然微量營養成分的含量高低;三是是否存在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物質。

  而談植物油的益處或危害主要有兩個方面指標:一個是總量,一個是種類。就總量而言,《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議的是每日25克至30克的食用油,由於單一油種的脂肪酸構成不同,營養價值亦不相同,應根據自身需要選擇,最好不要單純食用一種食用油。

  這樣的觀點鄭培奮也表示認同,她建議,老人在烹飪時,不妨多種油換著吃,如植物油、橄欖油和豬油每周輪換著吃。如果想自製油炸食品,她建議,優先選用豬油、牛油、椰子油。「動物類油脂飽和脂肪酸較高,溶鹼含量低,油溫最高只能達到180℃,相對安全。」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