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剛畢業那會兒,

非常渴望找到一份工作,

可以不用做設計的那種設計師。

於是,我如願以償了。

在14年的春天,

我拿到了某企業的校招offer,

做了一個甲方設計師。

在這個公司里,

除了剛進來那會,

有前輩帶著我,

讓我做了幾組排版設計之外,

往後的日常工作是「創意策劃」「把控品質」、「溝通協調」。

聽起來是不是特別爽,

只需要想一想方案,動動嘴皮子,

就可以發外包執行了。

其實一開始我也覺得挺爽的,

但是最近我開始反思了。

這種只需要動動腦子和嘴皮子的工種,

既沒有積累作品,

也沒有致富,

還隨時可能會被代替的崗位,

究竟有沒有價值所在。

產生質疑的幾個點:

1、關於跳槽。

我發現自己整理出來的作品,其實都不是自己做的,也可以理解為其實根本沒有積累什麼拿得出手的作品集。假如要跳槽,這是非常不利的,不利的因素有幾方面:

一是可以養得起像我這個工種的崗位的大企業很少,中小型企業是不可能養設計師還要發外包的,都是設計師自己執行。

二是需要同樣崗位的大型企業在社招時要求特別高,一般都會以「高執行水平」來招一個所謂的把控設計師,通常這種情況是他們非常喜歡招在廣告公司做了幾年的美術執行,而不是像我這樣的在甲方公司做了幾年的偽設計師。

三是還需要行業對口。很多人認為都是做平面設計師,有什麼區別嗎?那麼就太天真了。舉個例子:做電商的行業不會優先選擇做了幾年遊戲行業的同樣經驗的。做電商時裝服裝行業的不會優先考慮做傳統食品或旅遊行業的。所以一開始選擇行業的時候也很重要。

那麼問題來了,需要找一家相同行業、規模接近、待遇更好、且接納做「甲方設計師」崗位的企業,如果不是像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那不是很難么。

2、關於晉陞空間和上限。

現在的互聯網企業領導都很年輕,正當壯年,僧多粥少。我自問我也沒有能力超群到可以三年當主管,五年當總監的那種程度,也沒有剛好遇到特別賞識我的伯樂的那個運氣,畢竟大家都知道,設計和創意也是一個很主觀的領域。即使我有這個能力和運氣,那也還得看自己身體吃不吃得消啊,畢竟多一個title,多一份責任,互聯網行業加班風氣這麼盛行,如何熬得起。

註:我知道有些在事業單位上班的朋友也經常抱怨自己加班,一問加到幾點,回答說7點多呢。我心裡有一句mmp不知道當講不當講。在互聯網上班你七點多下班也叫「加班」?呵呵呵呵。沒個10點11點那根本不算什麼加班好嗎,第二天也要照常按點打卡好嗎。

如果不能晉陞到管理崗,那上限就很低了,收入增長率根本比不過現在的物價上漲。那生活品質只會越來越低吧。

3、關於「不可替代性」。

基本上毫無「不可替代性」可言。提意見誰不會,溝通誰不會,但凡一個情商高點的pm都可能都做的比科班出身的設計師要好,人家內心還沒有那些設計師情懷,更加放得開呢。

再談談「專業性」,至少我接觸到的所謂的創意環節,無非是借鑒那個大片、借鑒這個廣告,借鑒來借鑒去,揉出來所謂的「創意」。隨便一個剛畢業的年輕設計師都可能做的比我們這種幹了幾年的老油條更有「新意」呢。

何況創意是多麼主觀的,不懂得八面玲瓏、討好上級的人,直接就局限了他的發展前景。

4、關於提前到來的中年危機和焦慮感。

作為一個28歲的未婚女青年,晉陞無望,跳槽也不合適,那也就意味著我只能繼續在這裡消耗自己,混著,慢慢磨滅那些年輕時候理想的火花,慢慢地變成一條隨波逐流的鹹魚,結婚,生子,贍養父母。將來的日子如果一帆風順還好,如果一旦有什麼意外,我該怎樣去承擔和面對?想想如此的人生,突然間整個世界都變成了灰色。

5、關於改行。

改行或許是一個不錯的想法。僅僅是想法而已。

之前我有寫過一篇關於分析改行入坑平面設計的文章,那麼我認為從平面設計改行到別的行業也會遇到同樣多的門檻和問題吧。

所以我覺得我暫時也不會輕易改行去做另一個行業的。

那麼我應該如何應對,

等我仔細想想吧,

有結論了下一篇文章再分享出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