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末,奇妙觀影團組織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的觀影活動,包含了片前導賞和映後分享。在耀萊影城的杜比影院,200多名影迷沉浸投入地共同觀影,並在映後一個小時左右的分享交流中收穫滿滿,如癡如醉。

葛格使出渾身解數,從《綠皮書》說開去,從奧斯卡談到戛納,從馬赫沙拉阿里談到了文森特·明奈利,一小時的交流時間硬生生談出了兩小時的內容和效果,最後整理出來的初稿有2萬多字。

以下就是葛格和奇妙觀影團老蔡的部分對談觀點,再次感謝影迷對本次活動的支持和厚愛。

· 1 ·

《綠皮書》這片說起來非常有趣,導演叫彼得·法雷裏。這位在90年代是以兄弟組合的面貌出現的,基本上可以評價爲“美國的王晶”,是專門拍屎尿屁喜劇的一位高手。

那會兒特別流行金凱瑞這位喜劇大師的片子,《一個頭兩個大》《阿呆與阿瓜》之類的,幾乎都是所謂的“兄弟電影”,Buddy Film,《綠皮書》也是這樣類似的模式,所以它其實有很多地方和90年代的無厘頭美國喜劇非常相似。

但彼得·法雷裏獲獎大家都不看好,因爲他不是一個獲獎型的導演,他能掙錢,大家喜歡,但是拍的總是下里巴人的東西。這次捲土重來,他拍了一部相對溫情搞笑的公路喜劇,同時裏面還夾雜了不少社會議題。我說這有點像維果·莫滕森的《魔戒》第三集“國王歸來”,這哥們最後就歸來了,還拿了奧斯卡的最佳影片大獎。

· 2 ·

《綠皮書》這個電影雖然沒有獲得最佳導演的提名,但是之前由於獲得了製片人工會的最佳影片,爲它到最後奧斯卡獲獎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礎。我們在之前預測奧斯卡所有獎項的時候,有兩個獎絕對是板上釘釘的,一個是最佳原創劇本(彼得·法雷裏雖然沒有被提名最佳導演,但是由於他自己掛了一個編劇的名字,等於實際上也很開心地拿了一個小金人),另外就是馬赫沙拉·阿里,這哥們已經是二提二中,很厲害。

影片獲獎後,前幾天投資了《綠皮書》馬雲“爸爸”去了博納悠唐的慶功會,馬赫沙拉·阿里向阿里影業送來了視頻祝賀,他還參加了最近福斯出品的《阿麗塔》(都是“阿里”,簡直像說繞口令),以及非常火的美劇《真探》第三季。都是這哥們兒來演的,真的是前途無量。

· 3 ·

《羅馬》的公司是網飛(Netflix),因爲太強勢,現在幾乎成爲了世界電影公敵。網飛是一個非常新鮮的互聯網流媒體力量,每年光投入到買電影版權的資金大概在100億美元以上。他們甚至投資了非常多的電影人進行製作,像阿方索·卡隆、科恩兄弟,馬丁·斯科塞斯最新的片子《愛爾蘭人》也是由網飛去做的。

網飛甚至買了《流浪地球》在美國的發行權。

網飛用燒錢的方法進行原始積累,把觀衆從電影院導向流媒體。受網飛的影響,美國六大電影公司當中的五家公司都各自開始準備做自己的流媒體,這是未來世界電影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趨勢。

《羅馬》

網飛在戛納電影節和法國藝術院線的思維是不太一樣的,因爲它希望電影能夠在線上和線下同步進行,對於傳統的電影影院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打擊,因此也被四面夾擊,各種抵制。

據說,爲了《羅馬》能在奧斯卡拿下最佳影片,網飛拿了2500萬美元做遊說資金。但是美國不少相對來說比較傳統思維的人士,都認爲網飛的電影如果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話,對整個電影業絕對是一個極大的風向標。

傳統電影業和流媒體背後的這些大佬,說白了,實際上還是是利益之爭,有非常多的博弈。就像《綠皮書》的製片方夢工廠和安布林,老闆斯皮爾伯格最近一直在對網飛開炮,總之一定要把它“搞下去”。

最後奧斯卡一開獎,《綠皮書》果真打敗了《羅馬》。

· 4 ·

《綠皮書》並不是沒有爭議,它也遭到了諸如斯派克·李的批評。

導演《黑色黨徒》的斯派克·李屬於美國紐約學派,紐約大學畢業,是真正的紐約之子。在他看來,《綠皮書》這電影代表黑人發聲,是有一定問題的。

我們普通人會覺得這個電影不就是一個黑白調和的作品嗎,但是黑人藝術家就覺得它不是那麼的政治正確,因爲白人有什麼資格能代表我們來去表達這些觀點呢?

所以我們都說《綠皮書》很“政治正確”,但這個“政治正確”的背後還是應該去仔細分析。

《黑色黨徒》

前年《愛樂之城》就有一個類似的問題,這個電影當中講爵士樂,黑人認爲這是他們的文化,卻是被高斯林這個白人所代表的人羣去拯救。因此黑人會認爲,這簡直就是對我們族羣的一個冒犯和侮辱。

斯派克·李兩次進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爭奪,兩次敗在了“開車”上。八十年代的時候,他拍了一部特別重要的電影《爲所欲爲》,當年正好碰上了《爲黛西小姐開車》,一個黑人給白人開車。終於《黑色黨徒》又入選奧斯卡最佳影片評比,卻又遇上一個開車的《綠皮書》——這命怎麼那麼慘,淨碰上開車的。

《爲黛西小姐開車》

· 5 ·

從我的角度來看,我是覺得《綠皮書》跟那種所謂的單純議題電影還不太一樣。第一層次在於,它實際上是一個真正的走向和解、成長,關注自身問題的電影。這個電影當中談的問題其實不光有白人對黑人的歧視,還有階層問題。所以從電影語言角度來說,我們可以看到,有非常多的鏡頭都是用仰視、仰拍的方法去拍阿里,因爲他站在社會階層比較高的一個位置。

《綠皮書》這個影片是比過去的那種所謂的政治正確電影,像《猜猜誰來吃晚餐》《爲黛西小姐開車》這樣的電影來說,是一個非常重大的進步,因爲它採用雙向的設計,要求黑人白人都需要審視自己,不斷進步。

《我們夫婦之間》

這讓我想到中國在50年代初期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電影,叫《我們夫婦之間》。那時候建國伊始,電影人需要拍一些呼應政治形勢的電影,主要的方針是電影要轉向工農兵服務。上海電影出身的鄭君裏就拍了這部片子。

《我們夫婦之間》講蔣天流飾演的農婦在山東解放區打勝仗之後,跟着老公趙丹飾演的小知識分子來到上海,到了大城市之後兩人之間出了問題。農民階級和小資產階級存在着生活觀念矛盾,經過互動、衝突、理解,影片的結論就是,知識分子和農民階級都要去分析自己的問題。

這簡直跟《綠皮書》是一模一樣。可見中外電影真是萬變不離其宗。

第二的層面,《綠皮書》甚至還帶有一點點不是那麼強的關於性向的議題。最重要的那句臺詞就是“我既不像黑人那麼黑,也不像白人那麼白,也不像男人那麼男人,那我到底是什麼?”這臺詞甩出來,基本上這電影在奧斯卡就贏了。

這句話反射了當下公共議題中的大量熱點,就是在階層中你處於什麼樣一個位置?和另外一個族羣之間是怎樣的關係?我到底是什麼?要不要給我一個證明自我的權利?

· 6 ·

第三個層面,這個電影當中還有非常多的歷史性的問題。比如他們巡演路過了小石城,小石城在美國50年代發生了一件大事情,就是艾森豪威爾總統讓美國101空降師保護黑人小朋友進到學校當中去學習。在電影裏1962年發生的故事對這個歷史事實做了一個呼應,黑人音樂家就要到那去去拼搏、去戰鬥——雖然南方演出的費用非常低,只有紐約演出費的三分之一。

電影當中還有很多電影史中有趣的小細節。比方說他們在最後回到紐約的時候,意大利裔白人家庭中在過聖誕節的時候放了《盡情享受吧,我的小小聖誕節》(Have Yourself a Merry Little Christmas)這首歌。

《火樹銀花》

聖誕曲子非常之多,那爲什麼要用這個曲子?它最早出現在1944年文森特·明奈利拍的一部電影《火樹銀花》,直譯叫《相逢在聖路易》的電影裏,由朱迪·嘉蘭主演。影片中的這家人原本準備從聖路易遷移到紐約,他們思念故土,最後主角和她心愛的男孩留在聖路易這個地方,等待着世博會的召開。

當年這首歌第一次唱響的時候是主人公不去紐約,要留在家鄉;而這個電影在使用這首歌的時候是我們在南方奮鬥完了,我們要回紐約,紐約就是我們的家——所以從路線角度來說,實際上是相反的一個過程。

這首歌曲當中帶有非常主流的、中產的、保守的家庭觀念——所以這個影片最後也是用這樣的一種方法來體現出奧斯卡所最喜歡的守護家庭觀念的意識形態。

最近老牛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拍了一個片子《騾子》,未來上映之後大家可以把這兩個影片做一個分析。它們之間有非常大的對於政治正確表述的區別,但是都落在家庭的重要性上。包括《超人特工隊》拯救世界,維護家庭的觀念。這種價值觀是奧斯卡學院一直需要去維護的東西。

· 7 ·

維果·莫騰森這個角色來自意大利裔的家庭,居住在紐約布朗克斯這個區,是在紐約相對來說比較差的一個貧民區。而生活在卡內基音樂廳的阿里,則坐在一個王座上,穿的像個非洲酋長一樣,但經過南方之旅,他最後走進了普通的布朗克斯區的白人家庭中,一起度過快樂聖誕——這個講的就是人的自身成長。

這也就是這個電影非常曖昧而不簡單的地方,它的主題不是簡單的說,我們白人一定要看得起黑人。就像當年《猜猜誰來吃晚餐》,白人女兒帶着一個黑人來家裏見父母,這可了不得!?這是當年在50年代、60年代的時候,第一波電影正視族羣平等時,經常採用的敘事。

整個60年代,冷戰最嚴重的時期,古巴導彈危機剛剛結束,在這個電影當中都體現了;同時,60年代是人權的解放,女權運動、黑人解放,大量事情都在60年代出現。

影片中通過電話,還出現了肯尼迪總統的弟弟,叫鮑比。影片中的黑人音樂家在監獄裏打了個電話,打給誰?打給鮑比。鮑比是當時美國的一個重要的參議員,也是肯尼迪總統的弟弟,這個人最後也被政見不同者刺殺了,後來在2006年的時候有人就拍了一個片子叫《刺殺鮑比》。

這個人雖然自己的觀點相對來說比較開明,要提倡族羣之間和解,但最後要競選總統時被異見者給殺掉了。所以電影當中使用這樣一個角色,實際上是在提醒我們,一些根深蒂固的社會問題,放在一個大的國家和歷史進程中都不是這麼簡單可以解決。但是從每一個個體角度來說,我們可以從自身努力,就像片中白人駕駛員,變成這樣的自省、進步和轉變。

而這個轉變的對應,就是黑人音樂家從高高在上的神殿走下,走進一個布朗克斯區的一個窮苦的意大利裔白人家庭。這個黑人最後從神性的位置最後變成平民化的角色,體現出的,就是《綠皮書》的核心主題:人性解放、族羣諒解和自我成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