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前輩大家好,本人畢業不滿一年,在做一個項目的時候發現荷載加少了或者說模型有點問題,跟總工反應,總工不太理會,不認可我出修改通知單的建議。那麼如果在未來這個樓塌了我需要負責麼?沒有我的簽名,我還沒有助工證,總工有蓋章。建模的是我。畫圖的也是我。主要的問題是pkpm配筋的時候使用的是剛性假定。我設成t型梁對比了一下發現梁配筋需要13隻配了11。請問這樣問題大麼?跪求各位前輩給點意見與建議!


看到這個問題還以為是多大的失誤,嚇我一跳。

個別梁少配一點鋼筋問題不大,把心放肚子裏。

但是別聽人說什麼規範多保守之類的話就隨隨便便設計,結構工程師還是要從一開始就養成嚴謹細緻的工作習慣,保護好自己,不要給自己埋雷。


做結構要膽大心細。所謂膽大,是知道每一步是怎麼來的,從材料的標準值到設計值是怎麼取值的,從基本組合到地震組合各種效應是怎麼乘分項係數的,又是分別怎樣對應計算配筋的,在不同的抗震等級下,從柱到牆到梁,從一層到頂層,從加強區到非加強區,剪力和彎矩是怎樣調整的,再瞭解一下彎矩是怎麼分配,內力又是怎麼重分佈的,你就不會對這種問題有擔心了。所謂心細,是指在膽大的基礎上你仍然要認真對待每一個參數的選擇,每一個荷載的取值,特別特別是設計冗餘度低的地方,比如懸挑,比如樑上起柱,比如鋼構件的連接節點。話再說回來,有這個精力擔驚受怕,邀請別人來寬慰自己,不如好好捧捧規範學習。


首先,這個事兒擔責輪不到你;

其次,養成好習慣,所有發現問題,自己留存裝訂!


告訴總工是對的,然後聽你們總工的,這是你的責任。不過你這個同志明顯心不細,啥東西放大或者正常配,都是在計算正確的基礎上,荷載的要求是準確(荷載不放大,配筋放大)。這種計算書,我們院在審核階段,審核人是可以直接打回來的

剛工作就要放正態度,別聽上面幾個人的,荷載不要亂輸,做結構的要嚴謹再嚴謹。

軟體不是萬能的,但是是應該認真對待,然後根據實際情況予以調整判斷,你第一步都沒能保證正確,後面的工作就打了一些折扣。建模階段的心細,主要說的就是荷載檢查


放心吧,沒事的,塌不了,塌了也是抓賣註冊章的,沒你什麼事。我當年也遇到過類似情況,甚至比你還嚴重。那次我受傷在家,甲方催得緊,同事幫我完成最後一張樁基礎圖,可能是因為改的次數太多了,他居然少畫一根樁。等到結構專負發現時,施工那邊都幹到地上好幾層了。結構專負後來給壓下來了,也沒告訴院長,甲方和施工方,自己算算感覺塌不了就拉倒了。那時我也是坐立不安,現在想想那時的責任感和罪惡感真是可笑。規範各種係數放大,沒事,別怕。


設計失誤是不可避免的。能夠避免的方法是三級校審,總工還要審定。如果你們是大設計院,技術中心還有一輪審查。然後業主方還會組織人員審查。如果是大型交通工程,還有行業強審。以不同的單位,不同的人員,對一份圖紙的多級審查制度來確保設計人員的差錯碰漏降低到最低。在實際施工過程中,還會有配合施工,監理,第三方檢測,質監站的抽查。

所以。一般來說,問題不大。

但是,作為設計人員,還是要謹慎,謹慎,再謹慎。自己這次出現了問題,拿小本本記記好。

順便。如果你沒簽字。那麼你就沒責任。不管是不是你畫的。你都沒責任。


荷載少了,是少了多少,要是僅僅是少了每平米1-2KN這種,說句不負責任的話,這根本不是多大事情。平常結構設計還是有一定的富裕度的,正常使用還是沒啥問題的,不至於樓塌。沒有你的簽名。那你就最多算個製圖的。還有童鞋啊,T型梁是考慮到周邊樓板的翼緣作用了,所以配筋應該沒有少那麼多。

說完不負責任的話,再來點負責任的話吧:這樣的公司我建議你還是早點離開為好。做設計和製圖的有考慮不到的地方情有可原。何況事後還知道和總工反映情況。但這種連基本的校對審核都做不到的公司。繼續幹下去早晚有真正出事的風險!


別慌,你把地震作用取消了過一下,看看配筋啥樣,然後你就心裡有個底了,沒事的。


作為施工方,看圖也有可能發現有問題,最後要求設計改圖


這都不是事。樓板也可以參與


特意來搜這類問題,這兩天真的很累了,當初和建築協商不夠,導致現在圖紙對不上,施工單位已經做好一層,二層還在施工,變更出了一遍又一遍,施工單位天天催專業負責人,然後總是發現問題,好累,覺得自己是不是不適合做這個,還只是一個未進門的小新人,問專業負責人做了怎麼辦,負責人說做了就只能砸掉,說真的負責人很好了,脾氣並不好也沒有沖我們發火,但是真的心裡質疑自己。已經施工了卻對不上,唉


我也是,第一次做建模,畫圖,然後建模完了畫圖懸挑梁的配筋比裡面另一側還大,過後發現不對了,但是已經通過專負責人傳給甲方了,我跟專負說了也沒能改。睡覺都睡不安穩,做夢都夢到這些。

還有一次是有關雙層坡屋面,對於新手建模有點複雜,然後也出藍圖了,但總感覺最後出圖版時間緊還沒給最後一版給專負看過,總感覺有些地方不太對,但又不敢說出設計變更,後來我還是在別人出設計變更的時候一起說了一起改。

然後剛開始的這幾個月裏建模畫圖出圖,感覺安全責任會讓我逐漸產生恐懼感,總工還說過安全責任你們一個都逃不掉,該賠錢的賠錢,甚至嚴重的會去坐牢。聽到開會講這些都覺得可怕。

結構設計加班就算了,主要是畫圖安全責任時間緊出圖和要圖快,有時候會讓我心慌。感覺像又有一個心結一樣。

但是不做這個又能做什麼呢?除了一些文員,還能做啥?家裡人都想讓我先畫圖幾年,以後再說以後的事情。我的性格也是那種一直幫別人打工的性格。

我最後還想問問,參考大家意見,是去某個大學設計研究院(事業單位)交通不太方便,還是去某個還行的私企(交通便利主要提供午休)?


沒事,塌不了。因為我們計算的時候算著地震,但是平時用的時候是沒有地震的。並且荷載本來就有放大係數。而且你差的真心不多。結構抗震等級不錯就行,基礎和豎向構件都比梁板重要


這種失誤大可放心。可能不滿足規範計算要求,但是,結構本身就是算不準的學科。首先各種分項係數,各種放大係數不同時期,不同國家都是不一樣的,這對你配筋的影響遠遠大於你少配的那麼點鋼筋。再就是,結構作為一個超靜定體系,遠比你想像的聰明,在一定範圍內即便局部少配了很多,它也可以內部消化掉。踏實睡覺吧。


根據你的回答,你可以放一萬個心,不會垮的。你的經驗還是不足,有空多多看一下《荷載規範》,《可靠度統一標準》理解一下荷載取值是怎麼來的,荷載組合是怎麼回事,你就會感受到你的富餘量有多少。就不會再擔心這種問題了。

沒簽字就不用擔責任,把心放在肚子裏


結構計算時,沒有考慮樓板自重,這個失誤怎麼辦?


雖然不太清楚建築行業具體是怎樣的,但是看這些回答我慌的一匹,本來能抗8級地震的建築可能就在一次七級震中塌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