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是華爾街前五大投資銀行之ㄧ的李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倒閉及引發席捲全球的2008年經濟危機十週年之日;面對美國的經濟增長,經濟學家們卻提出警告:表象蒙人,下次金融災難仍可能發生。

史密斯調研評估公司(Smith’s Research and Gradings)首席經濟學者麥克唐納(Scott MacDonald)表示,由於龐大的主權國債務和公司企業債務,投資者信心喪失以及其它原因,經濟危機完全可能會在美國重演。

在接受俄新社訪問時,麥克唐納說:「總是會將有下一次危機。可能我們不會看到抵押貸款銀行破產以及其後發生的事情重演。但是我們積累了大量的債務,像美國、英國、日本和義大利等主權國債務的增加,並且這個過程不會停止,臨界的債務負擔增長還在繼續;市場上的公司企業也積累了大量債務」。

麥克唐納認為,市場發展的主要因素是投資者的信心,現在這種信心直接以美國經濟快速發展和將簽訂貿易協議為基礎,但這種信心很容易動搖,「如果貿易戰失控,將對經濟製造嚴重的威脅,就像2008年那樣。」

德國之聲報導,十年前,美國房地產市場泡沫告破,拖曳經濟跌入蕭條深淵:股票市場動蕩,7兆元蒸發;短短兩年內,近900萬美國人失去工作。美國納稅人支付了帳單;立法機構出臺多德-佛蘭克法案(Dodd-Frank-Act),收緊對金融業的監管繮繩;全球範圍,各央行向市場大筆注資,將利息降至零點。計畫成功了。

今年前三季度,美國經濟增長幅度超過4%,美國企業營利節節上升;就業市場報稱幾近實現全民就業;華爾街股市一次次刷新最高紀錄。蘋果和亞馬遜一舉成為市值超兆元企業;消費者信心指數攀上十年最高。川普總統推文盛讚這一「偉大成果」,聯準會也一再對經濟前景表示樂觀。

然而,作為寬鬆貨幣政策的結果,從金融危機前夜至2017年,在全球範圍,家庭、企業和國家的債務增長了74%,本年創下247兆元的創紀錄峯值。企業諮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的研究數據顯示:僅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債務負擔同比即已增加11%。

賓州大學沃頓商學院教授戈爾德施泰因(Itay Goldstein)指出,零利息政策還有另一效應:使有垃圾債券之稱的高利息高風險債券更具吸引力,但它們血本無歸的可能性極高;經濟狀況越好,投資者便越敢冒險、越加樂觀。而一旦欠債行為增加,高額債務的負擔便變得危險。

當前的經濟復甦期之長在美國歷史上排名第二。然而經濟學者阿楚坦(Lakshman Achuthan)指出,經濟的漲落自有周期,總有終結時,他預言美國經濟不久後將降溫。全球最大對沖基金ㄧ橋水投資(Bridgewater Associates)創辦人達裏奧(Ray Dalio)認為,美國經濟已處在泡沫前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