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對於家長而言,比蜀道更難的,莫過於陪孩子寫作業了。

這兩天,廣州一位媽媽因為陪孩子寫作業又火了:為了忍住不吼孩子,她一頭扎進了冰箱里,說是自己剛輔導完作業,需要冷靜一下。

別以為這個畫面很搞笑,這可是陪娃寫作業的老母們的真實寫照。

看著這位媽媽,突然就想起來前段時間看過的一則新聞,媽媽在陪孩子寫作業過程中,順便考了教師資格證。

原來真的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寫作業的娃。

在陪娃寫作業的路上,多數媽媽是一不小心就「氣到腦梗心塞」,甚至「拍出骨折」、「吼到地動山搖」。萬一,夫妻倆意見再有點不一樣,還有可能驚動警察,到了最後,不但夫妻失和,還母子離心。

蘇州一媽媽,因為檢查兒子作業遭丈夫耳光,最後連警察都驚動了。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只要一寫作業,上一秒還和諧的母子關係,下一秒就岌岌可危了。母子關係瞬間分崩離析,媽媽吼,孩子哭。

作業已經成為傷害中國家庭親子關係的第一殺手,成了父母談之色變的一個魔咒。

生娃不易,養娃更不易。比養娃更難的,是陪娃寫作業。

有調查顯示,在中國,中小學生平均花在作業上的時間為3小時左右,是全球平均水平的近3倍,居世界第一。

作為陪寫作業大軍里的一枚媽媽,我常常陷入這樣的沉思,作業怎麼就成了橫亘在母子之間的一座不可逾越的鴻溝了呢?

難道,這註定是一道沒有解的千年難題嗎?

然而,並不是。

就在我因為孩子寫作業,愁得白頭髮都多了3根,準備在朋友圈低價「甩賣」孩子,讓她未來婆家來招領時,卻看到,竟然有朋友在朋友圈大張旗鼓地曬娃,而且,這姿態看上去還很美。她家孩子竟然作業寫得賊快,半個小時就能完成。而且,寫作業這種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她家孩子還能隨時隨地寫,寫得還挺歡。

她說,自己找到了教育的真諦:發掘孩子的內力。

孩子的內在潛力被喚醒後,做作業就像吃飯、睡覺一樣,變得簡單多了。而且,和朋友一起的其他家長,也都反饋良好。

小朋友們的媽媽,不止一次在朋友圈分享孩子的學習情況,孩子的點滴變化,都讓她們感覺驚喜異常。

還有什麼比來自於學生和家長的真實體驗,更有說服力的呢?

一位叫劉素文的媽媽在接受採訪時候說,孩子上三年學,她就焦慮三年。孩子每天睡覺時間都在11點之後,有時候還會拖到12點。輔導作業沒耐心時,自己也經常忍不住會咆哮。

但自從把孩子從知名公辦學校轉到一所國際學校,三周後,她就發現孩子和換了一個人一樣。

「女兒住校,有了正常的作息時間,每天不再輔導女兒作業,朋友說我氣色都變更好了。女兒作業1小時內就完成了,相比以前刷的題少了,但女兒可以「分神」去做更多事情,比如在探究課上有更寬的視野,有朋友,還有時間去學習喜歡的圍棋,每個周末女兒都興高采烈地分享成長的點點滴滴。」

這個學校到底有多神奇?忍不住,想一睹為快。

這就是中大附屬外國語小學,廣州市唯一一所以「私人定製」為辦學原則的,中西合璧IB PYP 世界會員學校。

相比於傳統學校動輒3小時以上作業量,他們的作業基本上1小時內就能完成,基礎好的學生30分鐘搞定。並不是簡單把作業減少2/3,而是改變了教育教學模式。

比如說,同樣一首古詩,傳統教育中,老師講解30分鐘,學生抄寫20遍,誦讀30遍,最後能背下來,考試時候會默寫,就達標了。但在中黃國際教育,一首寫植物的古詩,首先不會是孤立的知識點,在「植物」的超學科探究課程里,孩子們從自然、生物、數學、美術等不同學科層面了解植物,學生去探究植物與沙塵暴的關係,模擬水土流失、做防風林,親手種下一顆種子,觀察植物生長變化。

老師還會帶孩子們去植物園,聽植物專家講解,孩子們對植物的好奇和熱愛被充分激發,一年級小朋友當場在植物園就能寫下自己的小詩。再去學習課本上所有關於植物的古詩和課文,孩子們獲得的絕不僅僅是單個知識點,學習的知識面被拓寬,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被提高,學習興趣和效率也成幾何倍增長。

這所學校今年11月9號還作為了東道主承辦IB中國論壇,獲得全球500多位教育界專家認可。

為了讓更多人理解他們中西合璧國際化教育的辦學模式,今年12月22日,他們首次舉辦校園開放日活動,對外開放100個名額,邀請家長來校參觀體驗。這200個名額相對於廣州市白雲區300多所幼兒園來說,名額非常有限,先搶先得。

與其在日後為孩子的作業傷透腦筋,不如在擇校時候就睜大眼睛。

抓緊報名去搶面試會名額。一次面試,若能給孩子帶來一生的改變,再忙,都能抽出這一個上午的時間來一場奇妙之旅,開啟一場有關未來的探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