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國時代有兩個超級間諜,一個是張儀,一個就是蘇秦。為什麼說張儀是個超級間諜呢?他為了秦國利益,曾免相前往魏國當魏相拆解六國合縱,然後又勸兩任魏王聽命於秦,後來終於得手。得手之後的張儀離開魏國,又回到秦國當秦相。這時候秦惠文王想攻打齊國,但是苦於齊楚聯盟,無處下手,於是又故伎重演,秦王公開免罷張儀秦相,讓張儀南下去當楚國國相,離間齊楚聯盟。

而張儀戲耍楚懷王之事,就是在他當楚國國相的時候。那麼,他是怎麼戲耍楚懷王的呢?

張儀入楚後,楚懷王不知其計,反而視之若寶,虛心向他指教強國之策。張儀告訴楚懷王,我和秦王最討厭的人就是齊王了,如果你能夠關閉關口斷絕跟齊國往來,那我可以幫您向秦國要回秦國曾經侵佔楚國的六百里商於之地。這樣的話,向東弱齊,向西對秦有恩德,而又據有六百里,你一計三得,何不美妙?

楚懷王見利眼開,馬上派人斷絕跟齊國的外交關係。

緊接著,就派人跟隨張儀回秦國索要土地。不料,張儀回到秦國後,假裝醉酒摔傷,三月不見楚國使者。楚懷王天真地以為張儀不見楚使者,肯定是自己在對齊國斷絕關係方面不夠乾淨,於是派人專程前往齊國大罵齊王。齊王大怒,折斷楚國信符,然後跟秦國達成了盟約。

張儀見目的已經達到,這才上朝見楚國使者,說你為什麼還不受地,從某地到某地,總共有六里。楚國使者莫名其妙,不是說好的六百里麼,怎麼變成了六里呢?

楚國使者回國彙報,楚懷王這才知道自己上當,被張儀耍了。憤怒之下,發兵攻打秦國。不料,楚國不是秦國對手,被對手打得落花流水,損兵八萬,七十餘名將士亦成了俘虜,漢中諸郡亦被搶走。

楚懷王仍然不服,舉全國之力,再次攻打秦國,兩軍於藍田大戰,又被打敗。 更可怕的是,這時候韓魏齊三國,攻擊楚國,趁機打劫。

楚懷王無奈之下,只好還兵,然後派屈原前往齊國修復兩國關係。秦國見齊楚聯盟再次達成,十分恐懼,主動跟楚國和好,說如果同意和解的話,秦國願意將漢中一半土地歸還給楚國。然而楚懷王卻說,我不要土地,只要張儀一人足矣。

楚懷王這個要求讓秦惠文王十分為難,但是張儀卻主動說,沒關係,如果楚王殺死我而有利於秦國,也是值得的。

張儀果然如約來到了楚國。而楚懷王一見張儀,馬上將他關起來,準備殺之而後快。

那麼,張儀能順利逃脫楚懷王的魔掌麼?

所謂沒有金剛鑽,也就不攬你這瓷器活了。事實上,張儀在入楚之前,早就做了一翻為自己開脫的逃亡方案了。

張儀的突破口是楚懷王的寵臣靳尚。他一到楚國派人重金賄賂靳尚,靳尚就到楚懷王那裡吹風說,張儀可是秦國使者,如果你敢殺他,那秦王一定發怒而攻打楚國,那時候其他諸侯國就等著看你的笑話了。

楚懷王經藍田一役,前喫敗仗,後方又被諸侯國趁機打劫,想想靳尚說的似乎有道理。而這時,靳尚又去遊說楚懷王的寵姬鄭袖,鄭袖也跑來對楚懷王說,如果你要殺秦使張儀,到時秦國攻打楚國,我們母子倆就被人魚肉了,請將我們母子倆送往江南吧。

經倆人一說, 楚懷王終於深刻地認識到,決定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不是別的,而是實力。方今秦強楚弱,如果他任性殺掉張儀,那麼恰好讓秦國有攻打楚國的藉口,楚國實力不濟,有可能會再度淪陷。

一想到這,楚懷王就將張儀放了出來。

不料,張儀被放出來後,非但沒有立即逃走,而是天天跟楚懷設宴喝酒,並且力勸楚懷背棄合縱盟約,跟秦國交百年之好。

楚懷王又一次上當了,竟然答應了。

這時屈原從齊國趕回來,勸諫楚懷王當斷即斷,殺張儀。楚懷王說跟秦國結交有好處,不殺。

就這樣,張儀就大搖大擺地離開楚國,凱旋而去。


首先我們來分析清楚,為什麼縱橫家在那個時候可以如此喫香,一些國家傾全國之力都難求一士!

此時,到了戰國時代,各個國家之間的戰爭已經持續了近百年,國家與國家之間都已經知根知底,兩個國家打了無數次,此時很多國家都經明確表示。打不動了,這個時候已經不是說一怒而興王師了,軍隊經過長時間的戰爭,無論是軍隊的組成的人數還是武器,軍械方面都需要時間來重新的打造,重新的磨合,這個時候就需要縱橫家登場了。只憑一張利嘴,就能夠得到大片的土地,這種傢伙在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消息之間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此時,對於楚懷王而言,此時此刻剛剛經歷過秦國與楚國之間的戰爭出國元氣大傷,這個時候。誰沒有看到秦國手裡面有一個張儀的好處,但是人是有,可不是你楚國的,但是不得不說,張儀這個人品不咋地,為了秦國的天下霸業他可以犧牲一切,甚至自己的名聲,設置自己的人品。

當時秦國正在攻打巴國蜀國,楚國帥軍兵臨漢中,張儀利用自己的名聲,拖住了楚國,也就是他的詐楚國600裏漢中之地,要知道,無論這件事情的成敗得失,張儀這個人名聲算是壞掉了,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甚至連欺騙小孩子的把戲都用了出來,在這之前,張儀為了達成秦國的戰略目標,出使魏國做了他們的相國,給世人留下了張子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這個時候楚王就開始摩挲著自己手裡的算盤了,好,只要這時候你自己猶豫了,那就別怪張儀這個人自己屬泥鰍的,滑不溜秋的,他賄賂楚國重臣,楚王的小兒子,楚王身邊最親近的女人,告訴他殺了張儀,秦國一定會復仇,而且秦國和楚國之間的戰爭,秦國是勝利者,秦國隨時都可以找藉口攻打你楚國,張儀只不過是一個由頭罷了。

這個時候楚懷王心裡的打算,肯定就是。殺了張儀一堆的麻煩,留下張儀說不定有好處,就這麼盤算著,張儀自己跑了。


當時的局勢錯綜複雜,六國並非一心。張儀當時在魏國擔任相邦,國君魏惠王已經在位四十多年,年齡已經很大,早年的雄心壯志早已經被齊秦兩國打得沒脾氣了,張儀利用自己的政治地位竭力破壞魏齊關係。魏惠王去世前後組織的五國聯合攻秦,在修魚之戰中被徹底擊破,再想聯合就不容易了。張儀則利用魏國當時國君更替的機會得以保全,回歸秦國繼續擔任相邦。

張儀戲耍楚懷王之事,主要是出自《戰國策》的記載,說張儀許諾秦國將向楚國移交商於之地,相應的代價是與齊國斷交。而《戰國策》是資料來源複雜,真偽難辨。張儀當時確實在楚國進行外交活動,並且也一度擔任楚相(令尹),但可能有其他背景。

當時韓宣惠王將死,執政的公仲倗與在野的公叔各擁立一個公子,爭奪韓王繼承權而鬥爭。公叔依附楚國,擁立流亡在楚的公子幾瑟(蟣蝨)。公仲倗則將太子伯嬰送往秦國為質,藉此拉攏秦國。楚國想借著韓國內鬥的機會發起進攻,需要與秦國取得和睦。當時齊國在與魏國交戰。而秦國不僅要介入韓國內亂,還要助魏攻齊。

由此看來,張儀的主要任務未必是促成楚齊斷交,而是敦促楚國放棄攻打韓國。這樣就可以理解後來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張儀代表秦國調停楚國攻韓,可能中間有土地交易的許諾。但楚懷王認為秦國不會過多介入,於是命令大將景翠繼續圍攻韓國的重鎮雍氏。結果秦國出手,庶長魏章進攻楚國丹陽,俘虜屈丐,並攻入漢中地區。庶長公子疾(即樗裏疾)則助韓抵禦齊國進攻,並聯魏攻燕。楚懷王在遭受一系列挫敗之後,向張儀討要秦國的土地來賠償自己的損失。張儀則許諾將秦惠文王之女嫁給楚懷王,並將攻佔楚國的上庸之地作為陪嫁贈與楚國。楚懷王對張儀的許諾十分滿意,並且繼續支持張儀。不過後來發生了一系列偏差。首先是秦惠文王病死,張儀和魏章在秦武王那裡失寵。張儀來到魏國試圖奪取相邦之位,被楚國暗中報復,魏國讓太子擔任相邦,張儀就此死在魏國。後來到了秦昭襄王三年的時候,秦昭襄王舉行成年禮,並且與楚懷王相會與黃棘,不僅割讓上庸之地,並且將秦女嫁給楚懷王,時隔近七年,算是履行了張儀當年的外交承諾。張儀戲耍楚懷王之事可能只是後世遊說之士的傳說。


我們對縱橫家最常見的誤解就是,覺得他們只是靠耍嘴皮子,只是靠忽悠,其實他們真正成功的地方是為君王分析天下大勢,從而把局勢一步步推導向自己需要的結果。「使詐」只是末流,偶一為之或許可能奏效,但代價勢必是自己信用的破產,以張儀為例,行騙的名聲傳遍天下後,所有人都要防備自己,那他再想故技重施已經不可能了,沒人信他了。就像聖鬥士裏有一句話,同樣的招數對聖鬥士是不起作用的。所以我們看張儀列傳,他的欺詐行為,只有在楚國這一次,之前和之後都沒有過。因為他知道,這一手以後就不好使了。

而張儀行騙成功的關鍵,主要原因並不是他手腕多高明,而是楚懷王的貪慾和輕信,夢想著「不興師發兵得六百里地」,事實上明眼人都能看出,當時各國之間即便有割地,也不可能一下割讓那麼多,但楚懷王利令智昏,輕而易舉就上了鉤。

被騙之後,楚懷王盛怒之下發兵攻秦,連喫敗仗。秦國主動和好,表示願意退還土地,楚懷王卻表示,土地可以不要,但要張儀這個人,很明顯這是在賭氣。一國之君,僅以個人好惡來對待國事,未免太草率。更坑的是,張儀真的來了,他又在鄭袖和靳尚的遊說下放了張儀;放走之後,屈原勸他「何不殺張儀」,他馬上又後了悔。總體來看,楚懷王屬於意志不堅定,耳根又很軟的君王,被張儀一次次戲耍也就很自然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