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已配妥,學校也是江湖。

船已離岸,泛舟纔是出路。

春已到來,荊棘藏有花骨。

孩子,你爲什麼牴觸學習

我遞給你一張紙,希望你寫出9個不願學習的理由,要發自肺腑,要秉持誠意。

半個小時後,你完成了我給你佈置的“作業”,遞給我時小眼睛裏有着好奇,也有些疑慮。

看着紙條你認真寫下的這9個問題 ,我想,這來自你內心的疑惑,也讓很多孩子頭疼不已。

1

我不想學習,你能拿我怎麼樣?

孩子,媽媽必須坦白,和這世間的很多事一樣,學習本質上也是一種自願行爲。如果你不願意學,我無法強迫你,控制你,辱罵你,或毆打你。

即便我這麼做後,你去學習了,但你和學習之間依然沒有建立真正的連接,所以,你很難學好,也不會快樂。

因此,如果你不想學習,我不能拿你怎麼樣,但你自己會變得和想象的越來越不一樣。

2

家長和老師爲什麼要管我?

對父母和老師不滿,大概是每個人小時候都會有過的情緒。媽媽小時候也總覺得父母管太多,老師有偏見還太嚴格。

有不少孩子,討厭父母的嘮叨和控制,不服老師的傳授和管教。他們中有的人,很早放棄學業,用一時的輕鬆換來一生的卑微,因爲他們沒能力。他們中有的人,因此聞雞起舞,結果靠學習和成績來到父母和老師都無法企及的開闊之地。

所以,孩子,如果你不願被老師和父母管,最好從此刻起管好你自己,這樣將來纔可能生活在能支配的自由裏。

3

學習太枯燥了,沒有遊戲好玩。

孩子,遊戲的確好玩,不僅小孩子愛玩遊戲,大人們也愛玩。玩遊戲是每個人的天性,它輕鬆有趣,唾手可得,自帶快樂。

但3歲時你玩的遊戲,現在看來很弱,早不玩了;6歲時你玩的遊戲,現在看來太無趣,也早捨棄。如今的你,喜歡更有挑戰性的遊戲。

爲什麼?因爲破解複雜和超越難度纔是人生的意義。那些一開始就選擇好玩和簡單的人,後來越過越難了。而一開始就選擇枯燥和艱難的人,後來卻越過越好。

孩子,學習和遊戲並不完全對立。對立的是,你先解決複雜的學習,還是沉迷於簡單的遊戲。

4

比學習更討厭的,是考試。

孩子,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你在已經連續5次考滿分了。我記得不久前,再次受到老師的表揚後,你曾興奮地對我說:“媽媽,要不是這次考試,我都不知道每天堅持背單詞,這麼有效。”

你不是一個害怕考試的孩子,只是害怕考試你沒有用功的科目,因爲這會暴露你偷懶的問題,讓你感到壓力。

玩遊戲時,你也知道:制服一頭魔獸的最好方法,並不是躲開它,而是用更好的武器和裝備打敗它。

所以,我的孩子,與其畏懼考試,不如好好準備打敗它。

5

咱家不愁喫穿,我爲什麼學習?

你不能躺在這個起點上,坐等喫喝。因爲,時代越發展,物質越豐盛,思想越超前,要學習的東西越多,知識更新得越快,競爭的壓力越大。

所以,不缺喫穿的年代,更要好好學習。因爲,解決了嘴的問題後,人們更注重腦的問題。

6

我爲什麼非要給你們考高分?

在過去的學習生活中,你曾不止一次這樣對我說:

我這次一定給你考個一百分。

我這次一定給你好好練字。

我這回一定給你寫篇漂亮的作文……

“學習是爲了父母”這種認知,我不知道是我不自覺地強加給你的,還是你無形中這樣認爲的。如果是前者,我立即改正。如果是後者,我願你明白:

你考一百分,媽媽爲你高興,但掌握的知識都在你腦袋裏,誰也偷不走。你練一手好字,媽媽爲你鼓掌,但練筆的技巧都在你手上,誰也拿不跑。你作文寫得優美,媽媽爲你驕傲,但美好的詞彙紮根你心裏,誰也學不了。

當你長大,成爲一個知識牢固、書寫有力、文筆驚豔的人,你終將明白:

你喫過的所有苦,都鋪成了腳下的路。你從未爲父母而學,你都是爲自己而習。

7

要是早點畢業,不再學習就好了。

長大是件值得期許的事情,因爲你會更強壯,去更多地方,見更多人,有更多想法和選擇的權利,做更多不同的嘗試和體驗。

我相信,成年的你,長大的你,自由的你,在經歷上述種種後,會恍然大悟:

畢業並不比在校輕鬆,不過是上到更大更高的臺階上,和更多更優質的人競爭。

因爲,學習的終點不是畢業,而是生命的盡頭。

8

我要是學習不好,你還愛我嗎?

過去,你曾問過我這個問題:“我重要,還是成績重要?”

我的回答向來是:

你重要,什麼也沒有你重要。

但,這並不意味着學習就不重要。

媽媽愛你,是因爲你是媽媽的孩子,不管你是學習好還是學習壞,我都會愛你,這是一個母親的本能。

但孩子,你有自己的使命和未來,那是媽媽無法替你完成的,也不是僅僅有媽媽的愛就夠的。你要自己去探索,去嘗試,去體驗,去經歷。而這一切,也是學習。

所以,孩子,我愛你,和學習無關。而你要成爲你自己,必須和學習有關。

9

學習是衡量一個人唯一的標準嗎?

孩子,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

學習不是衡量一個孩子唯一的標準,成績也不是審視一個人唯一的量尺。因爲,在成績之外,生活還有無限廣大的外延和內涵。

所以,除了陪伴你讀書學習,媽媽還帶你結交朋友,帶你出門旅行,帶你嘗試很多你沒有體驗過的事情。

因爲,媽媽希望,除了成績之外,你更是一個友好的人,明亮的人,勇敢的人,善良的人,智慧的人。

要成爲這樣的人,不是簡單的書本知識和考試成績能夠囊括的,需要我們從他人他事、外物外界中學習,然後回到自身自心,變得自尊自愛。

所以,我的孩子,成績不是衡量一個人唯一的標準,但學習卻決定一個人修爲的重量。

孩子,媽媽知道,這9個問答,並不能解決你疑惑的全部。但媽媽相信,只要我願意敞開心扉,向你靠近一步,你就會在學習之路上少些迷霧。

願你背上書包,明白爲何學習自主,爲何多練苦讀,爲何踏實戒躁,爲何精進付出。

願你走出校園,懂得何謂父母深情,何謂師長囑咐,何謂天道酬勤,何謂自我之路。

因爲,總有一天,你會懂得:

學習從來不是爲父母,人生舍此並無其他路。

孩子不想學習時,就讓他看看這部紀錄片!

我曾經推薦過很多評分很高,非常優秀的紀錄片給孩子們,不過今天這部紀錄片非常特殊,看過這部片子的人很少,以至於現在它的豆瓣評分還是0。

但是,這並不影響,這部紀錄片的優秀和深刻,我甚至覺得:比起很多高分動畫和電影,這部片子更值得我們專門地抽出時間陪孩子們看一看。

這部紀錄片名字被翻譯爲《翻山涉水上學路》,主要是展現世界各地,住在偏遠地區的孩子們,是怎樣每天克服各種艱險到學校求學的歷程。

片中的孩子們4歲-12歲不等,正是花朵一樣需要被呵護的年紀,但是他們的上學之路十分艱難。

或是要穿越猛獸密佈的草原;

或是要面對危險萬分的索橋;

或是要克服超過零下50℃的嚴寒;

或是要划着蘆葦做的下船,獨自穿過8000多平米的湖面……

這一切都沒有阻止孩子們渴望上學、渴望求知的腳步,知識改變命運對這些孩子來說,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每天支撐他們,與求學路上的危險,以命相博的原動力。

看完這部紀錄片,相信我們的孩子們,再不會對每天享受到的一切,覺得那樣理所當然和滿不在乎,走在上學路上的時候,也會多一些珍惜和思考。

01

《翻山涉水上學路》之肯尼亞

《翻山涉水上學路》這部紀錄片,是德國Maximus團隊歷時5年拍攝的,總共有10集,記錄了肯尼亞、尼泊爾、西伯利亞、祕魯、喜馬拉雅、埃塞俄比亞、墨西哥、蒙古、玻利維亞、越南10個非常有代表性的國家,孩子們爲了求學,而每天與危險打交道的故事。

央視引進的翻譯版,目前有肯尼亞、尼泊爾、西伯利亞、祕魯4集,第一集講述的就是肯尼亞孩子們的求學之路。

肯尼亞西南部是個遠離城市的地方,也是馬賽族人居住的地方,這裏只有大片大片的草原。

馬賽人就在草原上,以牧牛牧羊爲生,當牲畜沒有食物可喫,他們就會遷徙到草原上另外的地方,村子與村子之間相隔很遠。

也正是因爲這樣,所以孩子們的上學之路,往往漫長而危險。

8歲的馬賽孩子莫斯卡,要整晚守在篝火旁邊,防止野獸來攻擊家中牲畜。

第二天早上,辛苦守了一夜後,他的早餐也只是鑽到牛的肚子下面,匆匆喝上幾口牛奶。

之後他就必須,穿過整個草原去上學,從家到學校要2個小時左右,而且上學的路上,非常有可能遇見大象、花豹、野牛等野獸。

連學校裏的老師都說,在這裏如果一個學生遲到了,那就意味着他可能,永遠也來不了學校了。

由於家境困難,他不能像寄宿生一樣,在學校喫到午餐,早上的幾口牛奶要支撐他一整天的能量,飢餓讓他在上學途中會採摘一點野果充飢,哪怕這種果子很苦澀,但能提供一點點的能量也是好的。

4歲的萊里昂卡是最讓我感覺心疼的孩子,雖然他的家離學校只有不到一個小時的路程,他也不需要起太早 ,但他卻不得不面對,太多殘酷的考驗和難題。

他成長在單親家庭,父親在一場事故中罹難,他原本只能留在家裏幫母親照顧牲畜。

但母親覺得還是讀書能夠讓萊里昂卡以後獲得更好的生活,所以還是讓他去上學了。

4歲的孩子爲了上學,必須徒步穿過草原,母親很擔憂孩子的安全,可也只能無奈的說,她把孩子的命運交給神靈照顧,剩下的自己無能爲力。

他每天的飲食,也只是一點茶和牛奶,很少能喫到肉類,4歲正是長身體的年紀,加上每天要走太多的路,他看起來很瘦弱。

每天上學他會跟村子裏,其他孩子結伴而行,學校裏沒有飲用水,所以他們會在路上唯一的一個取水點,儘量多喝一點。

他每天8點30之前就能到達學校,作爲低年級的孩子,他每天12點放學再走一個多小時的路回到家裏。

回家後也不能像同齡人一樣玩耍或者學習,而是必須要做農活、照顧家裏的牛和羊。

飢腸轆轆一上午之後,他的午餐也只是快速地喝一點牛奶,然後就得去照顧牛。

從中午到傍晚,他都要照顧牛羣,偶爾他也會想想自己的夢想:希望以後能成爲老師,去別的國家旅行,可是一切似乎又非常遙遠……

02

《翻山涉水上學路》之尼泊爾

尼泊爾偏遠山區的孩子們,早上也要早起幫父母幹農活,男孩阿吉特就是其中之一,那裏學校上課的時間是上午10:00,所以他從早上6:00到8:00,都要幫爸爸打理農田。

他們生活在一個叫做昆普的村子裏,這裏的孩子們上學需要先翻越高山,走到山腳下,之後還必須穿過60米寬的河面。

河流上方並沒有橋樑,孩子們只有一種過河的方法,就是利用懸掛在河流兩岸鋼索上的鐵筐。

村子裏的孩子們每天上學前都會在山腳下集合,他們時常會遇到的情況是鐵筐在河流的對岸孩子們夠不到鐵筐,就只能等待,等待對岸有人過來,有時候要等上3個小時,一直沒人的話,他們就只能被迫回家。

孩子們不願意缺課,因爲缺課就意味着,被同學們落下,每天在上學路上奔波,本來已經消耗掉太多的學習時間和精力,再不去上課,他們的功課就更堪憂了。

當鐵筐回到孩子們這邊時,考慮到鐵筐的承重,孩子們必須分批過河,年齡小的孩子們可以坐在鐵筐裏面,而年齡大一點的孩子,必須要站在鋼索上推着鐵筐前進。

推鐵筐是特別危險的事情,鋼索因爲時間太久,已經長滿了鏽跡,手跟鋼索接觸的話,很容易就會被尖銳的鏽跡劃傷,而當地並沒有破傷風疫苗,很多村民都曾因此而大病。

也曾有孩子因爲推鋼索,而掉進湍急的河水中,但爲了能夠上學,孩子們別無選擇。

一批孩子們過河後,年齡大一點的孩子們,還需要把鐵筐推回到河對岸,去接另一些小孩子們。

這些鋼索已經很鬆弛,沒人知道什麼時候會斷裂。

但是所有村民都知道,這條河上不可能修橋,除非真的有人因爲過鋼索的時候喪命,那時候當地政府,纔可能會出面組織修橋。

男孩阿吉特有個強烈的夢想,希望將來成爲一名飛行員。但他說如果可以選擇,情願放下自己的夢想,只要這裏能有一座橋就好。

過橋之後孩子們,還要經歷另外的考驗,他們還需要在公路上能夠搭乘到便車,才能到達學校。

有時候孩子們運氣會好一些,很快能遇到順路的車,有時候孩子們運氣差一些,等了很久都沒有順路的,遲到是孩子們的家常便飯,可是他們同樣沒有選擇。

學校10點鐘上課,到下午4點鐘纔會放學,中午孩子們能喫到一點午餐,然後放學再重新經歷,路上攔順風車、推着鐵筐過河、翻山回到家的過程。

孩子們到家之後,還需要幫助父母繼續幹農活,第二天周而復始。

每個孩子和父母都知道這條上學路的危險,但是這也是他們能夠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

03

《翻山涉水上學路》之西伯利亞

西伯利亞孩子們的上學之路,堪稱是世界上最寒冷的上學路。

在奧伊米亞康,這裏的最低氣溫是零下70℃、零下50℃是冬天的常態,只要氣溫不低於零下55℃,學校都是正常上課的。

由於溫度太低,水管很容易被凍住,所以這裏也是沒有自來水的。

居民們從河裏取來冰塊,在需要的時候將冰塊融化,就有了生活用水和飲用水。

孩子們的媽媽會在早上取來冰塊加熱,然後叫孩子們起牀,在這裏的孩子每天出門必須穿上6-7層左右的衣服,否則非常容易被凍傷。

離學校近一些的孩子可以選擇走路上學,不過往往一出家門,睫毛和頭髮上已經滿滿都是白霜了。

離學校遠一些的孩子,必須要乘坐校車上學,同樣因爲天氣太寒冷,校車安裝空調也無法工作。

所以校車一旦拋錨,對孩子們來說也非常危險,車內溫度很快會下降到零下50℃以下,孩子們就很容易被凍壞了。

在這裏,出門都是一件危險的事情,可即使在這樣的條件下,孩子們還是很珍惜上學的時間,不到萬不得已,都不願意缺課,他們知道,學習是實現夢想的途徑,有着讓自己對抗嚴寒的力量。

04

《翻山涉水上學路》之祕魯

祕魯的的喀喀湖海拔有3800多米,湖上有兩所學校,但附近的孩子們爲了上學都必須穿過整個湖泊。

有很多孩子爲了上學,需要獨自划船,在蘆葦蕩中穿行4個小時以上,一路上與多變的天氣和湖水斗爭,這些都是上學必須的代價。

住在湖上的居民多數爲烏魯人,他們的房子在漂流島上,幾乎所有家庭都以捕魚爲生,早上孩子們要用冰冷的湖水洗臉,然後各自準備划船去學校。

11歲的比達爾每天上學劃的小船,是他自己用蘆葦做成的,他不僅會製作蘆葦船,還會捕魚和抓鳥,非常的能幹。

從他的家到學校單程路就需要划船2個小時,而這條路,從8歲開始他就一個人完成了。

而9歲的姑娘馬尼拉和妹妹,也正在準備上學,馬尼拉是從5歲就能划船的,之後在6歲就能劃得很好了。

她不僅能夠帶着妹妹上學,還能拐到別的人家,捎帶上一個4歲的孩子,把那個孩子送到學校,再帶着妹妹到自己的學校去。

孩子們的父母,都很擔心孩子們的安危,湖面看上去平靜,但實際上可能存在很多危險。

如果突然起風或者下雨,對孩子們來說很危險,同時現在湖面也出現了一些,摩托艇之類的船隻,如果孩子們不小心,撞上摩托艇的話,小船一定會沉下去的。

但是父母們也知道,如果不讓孩子們上學,孩子們會一輩子困在漂流島,無法從事任何體面的工作,相比之下,危險的上學路,竟然顯得異常的珍貴。

最後的話

我看完這部紀錄片,心中有很多感慨,關於艱難的求學路,我經歷過也見過很多。

比如在青海的大山裏,那裏就有很多孩子們穿着破舊的衣服,在冷颼颼的露天環境裏,喫着熱水泡飯。

他們學校裏只有2個班級,40幾個學生,也只有2位老師。2位老師要負責教孩子們語文、數學、美術、音樂等等所有的科目,還要負責孩子們的日常所有事物……

那裏的很多孩子,甚至連一本課外書都沒有見過。

看完這部紀錄片,我也想到了生活在那裏的那些孩子們,生活固然貧困,求學之路固然辛苦,但世界各地的孩子們,臉上充滿希望的笑容,卻似乎都有着相似之處。

不怨天尤人,而是咬緊牙關面對一切困難,因爲懂得沒有知識的苦處,所以更加珍惜每一個機會。

跟他們比起來,現在很多孩子所討厭的上學之路又何嘗不能理解爲另一種穩定和幸福?

真的願每個身處逆境的孩子,都能成爲實現夢想的強者,也願更多城市裏的孩子,能夠更加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不辜負好時光和好條件,成爲更好的那個自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