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子材,廣西欽州人,清末知名將領,官至提督,為人所知的是他在中越邊境取得鎮南關大捷,擊敗法蘭西軍隊。至於如何評價馮子材,一言難盡,在此筆者主要評價他的軍事能力。

1、太平天國時期,他是常敗將軍。馮子材早年追隨劉八造反,參加天地會,後來轉頭清廷懷抱,北上江南鎮壓太平軍,隸屬向榮部。1856年,馮子材在江南大營側翼以兩千軍攻擊太平軍陳玉成營壘,幾乎被全殲,大敗而歸。1858年,馮子材率5000領兵北上救援江北大營,在小店一戰中被陳玉成圍殲,僅有200人逃回大營。1860年,李秀成再次攻破江南大營,馮子材敗逃鎮江,從此就再也不能外出作戰了,因為他野戰能力太差,曾國藩不讓他打。曾國藩、李鴻章評價其軍事水平時說「尚能打」,一個「尚」字表明上司確實不看好他的水平。

2、圍剿天地會,屢屢得手。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馮子材被調往廣西、廣東一帶鎮壓天地會起義,屢戰屢勝,所向無敵。天地會首領黃崇英被迫退往越南境內,馮子材則隨後出關追擊,同時對天地會份子採取分化瓦解的政策,黃崇英因此而死於內鬥。1885年之後,張之洞將馮子材調往廣東雷州半島鎮壓亂民,1888年,雷州基本安定。

3、痛打法蘭西,取得鎮南關大捷。1885年4月,法蘭西遠東殖民軍從河內出兵進犯中越邊境,前鋒直抵鎮南關。此時,清朝重新起用馮子材,認命其為廣西關外幫辦軍務,節制關外清軍。馮子材抵達前線後便立刻勘察地形、山川、河流、關隘,加強鎮南關防務。法蘭西軍隊進犯鎮南關關外營壘,連破十餘座,部分法軍甚至突入鎮南關內,形式岌岌可危。此時,年近70歲的馮子材披掛上馬,越出戰壕,一馬當先沖入敵陣。部下見老將軍如此威武雄壯,亦紛紛追隨其後,法軍由此大敗而逃。馮子材乘勝追擊,連續收復文淵、涼山等越北重鎮,這邊是震驚世界的鎮南關大捷。

從以上分析可知,馮子材外鬥內行,內鬥外行;其善於防守,不善於進攻和野戰。不過不管怎樣,他都是民族英雄,是華夏的驕傲!


馮子材在很多人眼裡是比較陌生的,其實,在清末,馮子材幾乎參加了所有著名的「內戰」和「外戰」。

首先,內戰方面,他參加了鎮壓「太平天國」,之後圍剿天地會,並最終剿滅。同時也鎮壓了廣東廣西的一些農民起義。朝廷封賞剿滅太平天國的功臣時,他也是賞穿黃馬褂的功臣。

外戰方面,可以說是近代最牛的猛人。他指揮了和日本,英國,法國的所有戰爭,幾乎沒有敗績,其中「鎮南關大捷」是近代外戰完勝的樣板和樣本,而且是孤本。

按照這個邏輯,他應該算「民族英雄」,但鎮壓農民起義,是他的歷史污點。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