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敘利亞採訪,並不是臨時起意。從內戰到世界強權的角力,敘利亞政府幾乎已經沒了主導權。2015年,歐洲難民潮以及ISIS快速擴張引發了全球關注,也為世界帶來了許多問題,這個問題有諸多面向,在難民身上、在各國政府身上、也在人類的身上。過去做敘利亞新聞,都是使用外電畫面,幻想著自己有一天能夠親自踏上這個國家採訪,終於,在 國際組長官FeiFei Lu大膽讓我一試,以及其他三立長官的全力支持下,有了這次的機會。

  

原本只是想著碰碰運氣,寫信給敘利亞官方詢問簽證的可能性,沒想到對方在五分鐘後立刻回信,讓我腎上腺素激升,開始了申請簽證的信件往來。在這過程中,我還去了一趟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出差,收到確定簽證通過的通知,已經是兩個多月後的事了。看見貼在護照上的敘利亞簽證,總算感覺踏實。不過,接下來該如何進到敘利亞,也費了好大功夫,本想從黎巴嫩走陸路,但申請黎巴嫩簽證遲遲沒有下文,最後想方設法,找到了人在杜拜的導遊,直殺敘利亞航空在杜拜的辦公室幫忙買機票,才解決了交通問題,這還都要感謝 費國賓費總傾力相助。

  

抵達大馬士革機場,果然很冷清,只剩下敘利亞國籍的航空公司有飛,但僅限於中東地區的部分國家之間。機場到飯店途中,已經有人先警告我們,是比較危險的一段路,經常有爆炸攻擊。路上,我們看到許多隻蓋到一半的建築,也有被炸過痕跡的建築。靠近市區,開始有了檢查哨,這已經在預料之中,但沒想到的是,竟然這麼密集,重點區域幾乎幾百公尺就有一個。檢查證件是必然的,但這些持槍的軍人們,大多親切友善,會主動對我們微笑打招呼,「Welcome to Syria」,走到哪裡都有人對著我們說。

   

 

照片裡的地點,是大馬士革的市中心,看不出是個飽經戰亂的國家吧? 因為這裡是大馬士革,敘利亞的政治中心,阿薩德政府當然得把它守得滴水不漏。也因此,在大馬士革市區的居民,日常作息其實相當正常,我們外來客其實感受不到自己正在戰火交鋒、恐怖份子四竄的國家之中。不過,三不五時,還是會聽到遠方傳來的轟隆聲,第一次聽到這聲音,還會想抬頭東張西望,看看是從哪裡傳來,或是能不能瞥見一絲砲火殘跡,多聽幾聲後,也就漸漸習慣了。

   

 

市區裡的哈米迪亞市場,在齋戒月的白天還是這麼熱鬧,尤其是這間巴格達許冰淇淋店,門庭若市更不像在戰區了。老闆說,內戰打了五年,很多人逃進了大馬士革,他們的生意變得更好了。一碗冰淇淋從敘磅50元漲到了400元,不是隻有他們,是全面性的通貨膨脹,唯一沒漲的就是老百姓的薪水,很多人都必須身兼好幾份工作,才能維持基本的生活開銷。

   

 

我們第一眼看到的敘利亞,不像過去所使用的外電畫面,四處轟炸人民哀號,這些是真實存在,但我們也提供了不同面向的敘利亞,讓大家知道當地的真實生活。這趟採訪的確揹負了極大壓力,內戰爆發後,還沒有臺灣媒體真正踏進敘利亞的國土,大都是在周邊國家邊境,採訪的也多是難民議題。我們希望可以有更多討論,從生活、從經濟、從政治,親自聽聽還留在敘利亞的人民聲音和態度,感受這個曾經是人類文明起源的國家。很怕自己的採訪不夠好,短短的12天還有太多沒有拍到,但我們是百分之百用心提供不同的視角,來說敘利亞的故事。

  

  

「血玫瑰~烽火敘利亞」特別報導,將在7/31(日)晚間八點在54頻道三立新聞臺播出,如果對敘利亞還有點興趣,如果想知道除了難民以外的敘利亞,如果想知道沒有逃離的敘利亞人們想些什麼?做些什麼? 歡迎收看指教。在報導裡因為篇幅必須割捨的內容,我也會在臉書上用照片或影片補充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