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樹早晚都是同一命運,都要倒下去。只有一點不同,樹擔心的是外在的險厄,而人煩慮的是內心的風波。

——梁實秋

轉眼間,

汐汐已經一歲九個月了。

現在她會走,會蹦,會搗蛋,會做鬼臉,

我既心喜她的長大,

又越發擔心看不住她了。

然而一到睡前,

她又變回了一隻軟萌軟萌的小傢伙,

一隻小手摸著我的鼻子,

一隻腳丫翹到床壁。

輕輕地叫著媽媽,

然後慢慢安然入睡。

住院時強行斷奶分離,

每到睡前,我都摸著病床邊沿。

想像我的汐汐在踹著它。

而她的小手摸索著我的鼻子。

這一輩子,無論如何,

我都要護你一世平安喜樂。

每個人來到世界都是意外,

然而離開世界是個必然。

在這個意外性盈溢的世界,

每個人其實都是浮萍。

意外和明天,

誰也不知道哪個會先到。

只不過有些人提前寫了結局,

有些人匆匆落筆。

唯一確定的是,

你所過的今天,

是每一個昨天離去的人期待的明天。

但求心安。

我會一直都在。

01 意外險是什麼

通俗理解,意外險就是保意外的。雖然我們期冀每天平平安安,但總免不了人生無常。小到貓抓狗咬,大到航空意外,在我們遭遇厄運時,意外險能提供必要的經濟補償,為我們的家庭編織一張緩衝的「經濟網」。倒霉透頂時忽然還有一筆補償金,總算是不幸中的一份慰藉。加之意外險十分低廉,稱得上老少咸宜,因此是大部分人的第一張保單。

意外險是最簡單的一種保險,但對保險消費者而言,還是容易有一些誤讀,主要體現在:

(一)將保險的「意外」等同於生活的「意外」

保險定義的「意外」和我們生活中理解的「意外」不太一致,前者要嚴苛很多,須具備四個要素:外來的、突發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缺少任何一個要素均不構成意外傷害事故。比如,超速駕駛導致的意外事故就不賠,因其危險可預見,卻故意採取了危險操作,不屬於「非本意的」。通俗理解,如果是自己「作」的意外,很可能就無法賠付了。

(二)將「意外傷害」和「意外醫療」混為一談

意外險主要分為意外傷害險、意外醫療險。

意外傷害保的是「大意外」,如果因意外事故造成殘疾、身故,可以一次性拿到大額補償金。

意外醫療保的是「小意外」,如果因意外事故造成的傷害要去醫院門診、住院,可以報銷相應的醫療費用。如果購買的是意外傷害險,意外受傷住院的治療費用是無法報銷的。

02 為什麼建議配置意外險

(一)意外無處不在

大家身邊都有朋友不幸發生過意外,遺憾之餘可能也會慶幸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但誰知道下一次呢?未雨綢繆,既是對家庭的負責,又能增添心裡的安全感。特別是經濟情況緊張的家庭,抗風險能力尤其弱,一個意外可能就會使整個家庭陷入困境,更有必要配置意外險。

(二)保費低

意外險算是最便宜的保障型險種,通常在幾十元到幾百元,普通大眾均可入手。

(三)槓桿高

一頓飯錢就能撬動上百萬的保障,特別體現保險槓桿作用。買了也算是「百萬身價」人士了。

(四)門檻低

相較於健康類保險,意外險投保門檻非常低,只對職業、年齡有所區分。

(五)保殘疾

意外險還可以保殘疾責任,壽險產品往往只保障死亡責任,很少保殘疾。

03 意外險具體保什麼

(一)意外身故

對意外導致的身故進行賠付。比如購買了保額100萬的意外傷害險,意外身故即可獲賠100萬,彌補家庭損失。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多數意外險產品保障的是意外事故發生後180天內身故,180天後身故不賠。

(二)意外傷殘

對意外導致的傷殘給予賠償。賠付金額與傷殘等級掛鉤(最輕10級,最重1級,賠付比例10%遞增)。比如購買了保額100萬意外傷殘責任的意外險,若遭遇意外,導致9級傷殘,則賠付100萬*20%=20萬。

關於是否包含意外傷殘責任,具體又可分為3種:只保死亡、不保傷殘,保死亡和全殘,保死亡和傷殘。建議選擇保死亡和傷殘的產品,因傷殘概率遠大於全殘,且嚴重殘疾對家庭經濟的影響甚至大於身故,價格只是略貴一些。

(三)意外醫療

對意外傷害的醫療費用進行報銷。比如購買了保額2萬,100免賠,90%報銷的保險產品,若遭遇意外產生住院醫療費用1萬,則賠付(10000-100)*90%=8910元。

關於報銷限制,可分為2類:僅限社保目錄、不受社保目錄限制。不限社保目錄價格要高一些,但可以更加心安,理賠體驗也更好。

意外醫療就醫範圍通常限制在國內二級或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注意有無除外醫院(例如之前北京平谷地區的醫院就被很多保險公司排除在外,因可能涉及虛假理賠)。

(四)意外住院津貼

因意外事故住院提供津貼。對意外住院津貼賠付的天數一般在180天以內,單次賠付一般不超過90天。部分意外險產品設置了住院免賠天數。

(五)其他保障

部分意外險產品還包含一些特色服務,如報銷救護車費用等等。意外津貼和其他保障不算核心責任,錦上添花的性質更重一些。

04 選購意外險的注意事項

(一)保額

考慮保額時,要以綜合意外的保額為基準。因綜合意外最為常見,理賠概率高。如綜合意外50萬,航空意外1000萬,實際上最管用的是綜合意外的50萬,而不要讓1000萬花了眼。

成人的意外身故保額要儘可能高。因其經濟責任重。一線城市通常要在100萬以上,亦可結合房貸等情況,購買200萬甚至更高。一般單家公司意外險的保額不能超過收入的10倍,若有必要可以多買幾家公司產品。

兒童的意外身故保額不用太高。為了防範道德風險,國家規定0-9歲兒童身故賠付不能超過20萬;10-17歲不能超過50萬。不過意外傷殘的賠付、航空意外身故、重大自然災害事故不受此限制。

(二)價格、穩定性、保障性

同等條件下,價格便宜當然是好事。但選擇意外險時,不能一味追求價格最低的,還要綜合考慮產品穩定性、保額高低。有些產品從極致性價比來看特別划算,但保額不高,下架的可能性也很高,建議作為補充。

(三)職業

保險公司將被保險人的職業危險程度劃分為6個等級,從1類至6類風險遞增,1-3類職業屬於低風險職業,大部分意外險產品都能承保。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被保險人的職業有變化,要在約定日期內告知保險人,否則可能影響理賠。具體的職業分類各家公司略有不同,以下是一個職業分類參考。

職業分類表(參考)

  1. 機關團體、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公司內勤,學生,家庭主婦等
  2. 從事餐飲、旅遊、商業、醫院等一般服務業,公司外勤,記者,律師,工程師等
  3. 農業、牧業、鋼鐵業、汽車製造業、造紙業、裝潢業等
  4. 內陸漁業、港口作業、鑽井業、電氣電子設備等
  5. 從事造林業、木材加工業、陸上油礦開採業、鐵路鋪設、建築業等危險程度較高的行業
  6. 採礦、採石、森林砍伐、勘探等高危職業

(四)消費型和返本型

返本型意外險產品:價格很高,綜合意外保額卻不高,保費的大頭其實是一種理財性質的保險,收益率非常低。以某產品為例,每年交3000,交10年,保30年,綜合意外保額10萬,交通意外200萬,滿期110%返還。建議購買消費型意外險(即不返錢的產品),保障屬性更強。

(五)獨立型和捆綁型、附加型

常見的意外險是獨立型的,但也有例外。

捆綁型意外險產品:這類產品是在購買機票、車票、旅遊產品等場景下捆綁銷售的,保障期間短、保障不全面、產品性價比不高。不建議購買,注意看清楚,別手滑買了。

附加型意外險產品:這類產品是在投保重疾險等主險時附加的,通常保額偏低、保費偏高。不建議購買。

(六)投保年齡

意外險的投保年齡一般放得較寬,主要對未成年人和老年人有限制。大部分產品的投保年齡上限為60周歲、65周歲,部分老年人特定意外險投保年齡上限為75周歲、80周歲等。

(七)生效時間

一般是投保後次日凌晨生效。部分產品為7日後生效甚至更長。

05 意外險產品評測

特別說明:意外險產品太多,評測表放太多,反而等於沒有放。所以就不迫害選擇困難症了,只選了不同價位的一些代表性產品。下列產品性價比都不錯,無論選擇哪一款都挺好,建議根據各自需求進行選擇。如果大家準備考慮其他產品的話,可以自行對照下表的產品進行對比,看看是不是值得購買。

(題外話:如果大家注意看的話,會發現表內產品都是產險公司的,因為產險公司的意外險整體比壽險公司便宜不少。按說意外險的再保費率都在萬分之四左右,價格應該差別不大。高高問了幾位精算師朋友,也沒有得到特別明確的答案。)

06 投保示例

高高給身邊朋友介紹保險知識時,有些朋友最後總是來一句:你買什麼,我跟著買就好了。實際上,並不存在絕對好的保險產品,只有最適合自身需求的產品。所以在這裡也分享一下自己去年給家人配置意外險的思路,供大家參考。

(一)基本思路

1)在穩定性不錯的前提下,儘可能便宜、再便宜(原諒金牛座……)。

2)大人經濟責任重,所以大人意外傷害保額要儘可能高,意外醫療因為有社保和單位補充醫療,所以金額適中就可以了。

3)老人和孩子經濟責任輕,但發生磕碰摔倒等小意外的概率高,所以意外傷害保額不用太高,但老人和孩子的意外醫療保額要儘可能高,最好不限社保目錄。

(二)給大人買的意外險

天安樂安心綜合意外升級版

產品優點:

1)同等意外傷害保額下,保費最低之一。

產品不足:

1)承保職業限制在1-2類職業;

2)意外醫療報銷範圍僅限社保內;

3)保單生效時間較遲,投保支付成功後的最早第30日零時才生效。

(三)給老人和小孩買的意外險

眾安個人綜合意外-基礎型

產品優點:

1)意外醫療保額高,0免賠,100%報銷,綜合性價比高;

2)意外醫療報銷範圍不受社保目錄限制。

產品不足:

1) 意外傷害保額較低,不適合家庭經濟支柱。

寫在最後

意外險雖不能完全化解風險,但可以很好地從平緩經濟壓力,帶來心理上的安全感,為了家人,值得入手一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