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是個英雄豪傑,武藝即使不如關羽,也不會差很遠。

他與關羽的單刀會,背景是這樣的:

在劉備奪取益州後,孫權認為要跟劉備重新劃分地盤,要求他歸還荊州。孫權派了幾個太守去接管荊州三郡,卻被關羽痛揍一頓趕了回來。

孫權很生氣,派呂蒙帶兩萬人馬殺入荊州,直撲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長沙、桂陽兩郡遠遠望見呂蒙的旗號,一箭不放,投降了。只有零陵不投降,太守郝普自認為老子乃忠義之士,豈可背主投降呢?

遠在益州的劉備急急奔回荊州公安,跟拜把子兄弟關羽會合。武聖拍拍胸脯對大哥說,放心,包在俺身上,就憑這把青龍偃月刀,還奪不回三郡么?

孫權也沒閑著,親自跑到陸口,派魯肅帶著一萬人馬趕到益陽,阻擊關羽的南下兵團。同時,孫權一紙手令送到零陵城下,指示呂蒙放棄攻城,北援魯肅。

呂蒙把孫權的手令揣入懷中,置之不理,若無其事。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零陵已是到手的肥肉,不吃白不吃。他派鄧玄之遊說郝普,忽悠說關羽根本不可能來救援。最終郝普放棄抵抗,獻城投降。奪下零陵後,呂蒙留兵駐守,自己揮師北進,與魯肅會合。

面對殺氣騰騰的關羽,魯肅是迎戰呢,還是談和?

魯肅聯劉抗曹的戰略思想一直未變,他不想與關羽兵戎相見,以免傷了和氣,力主談和。問題是關羽乃是凶神惡煞,恃其武力,能與他談判嗎?其他將領紛紛搖頭,力勸他不可貿然前往。魯肅說:「如到如今,還是得開誠布公。劉備固然是忘恩負義,不過事情還有迴旋的餘地,關羽又怎麼敢謀害我的性命呢?」

一封邀請書送到關羽手中,魯肅邀請關羽會晤,關羽同意了。這次會晤氣氛還是緊張的,雙方人馬都駐紮在百步之外,隨時應對可能出現的變局。關羽與魯肅各帶幾名將領,單刀赴會。會議一開始,魯肅率先開火,指責關羽拒絕歸還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實是忘恩負義。

關羽對魯肅的指責不以為然,反駁道:「烏林之戰(即赤壁之戰),左將軍劉備身在戰場,戮力破敵,難不成就沒有一點功勞嗎?連一塊地也分不到嗎?足下竟然帶著人馬前來搶地盤,也太不公道了吧。」

魯肅說:「話可不能這麼說。當初我在長阪見到劉豫州時,劉豫州那麼一點丁部隊,連個校尉都抵擋不住,可謂是窮途末路,士氣衰弱到極點,還打算遠逃到蒼梧,那時哪能想到還能有今天!我主公憐惘劉豫州無立錐之地,不吝惜自己的土地與民力,讓你們有個庇身之所。豈料劉豫州自私自利,虛情假義,有負恩德。如今既已得西蜀之地,又企圖吞併荊州。這種事即便是普通人也做不出來,何況是一位領袖人物呢?」

這些都是大實話,沒有孫權及時出手相救,劉備與他的兄弟們都不知死哪去了。

關羽聽完後自知理虧,啞口無言。

正好在這個時候,傳來曹操大舉討伐漢中張魯的消息。劉備若一意孤行,與孫權開戰,恐怕將死得很難看。雙方談判後達成協定,把荊州一分為二,以湘水為界,以東歸孫權,包括長沙、江夏、桂陽三郡;以西歸劉備,包括南郡、零陵、武陵。荊州之爭,暫告一段落。


《單刀會》上魯肅真這麼慫包嗎?

單刀赴會也是演義中的一個精典片斷,人人都知道關羽如何英武,忌不知這是羅貫中顛倒是非,真正單刀赴會的是魯肅,而不是關羽。

孫,劉聯盟時因劉備無登身之住,把荊州借給劉備暫住,而劉備,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就已把荊州劃入自己的版圖,老是一拖再拖不想歸還荊州給東吳,誰都知道荊州不僅是蜀國的戰略要地,而更是吳國的門戶,領土主權誰肯相讓,所以魯肅單刀赴荊州理直氣壯的討要,弄得關羽理缺詞窮。像欠了債的賭徒。

魯肅文武全才,地位在周愉之上,就在諸葛亮為劉備做隆中對時,而魯肅也在幫孫權做東吳版的《隆中對》,這不過當時設有劉備而是劉表,因當時的劉備無登身之住,今天投靠你,明天投靠他,並非貶低劉備就如一隻…。

而孫劉聯盟也是魯肅從中介紹諸葛亮見孫權促成,當時諸葛剛出道不久,這裡最慘的是周愉,諸葛亮根本連周愉見都沒見過,更談不上周愉害諸葛,三氣周愉,諸葛亮的悼孝,既生瑜何生亮這些扯蛋的話。

就這樣羅貫中把魯大夫單刀赴會的英武逼人的光環硬是罩到了關羽頭上,也就是劉備的無賴最後既丟了荊州,也葬送了關羽的性命及幾萬將士的生命。歷史就是歷史和小說區別太遠,再見!


《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有意醜化了魯肅,讓他在單刀會時表現得十分慫包,而關羽則機智、勇敢、從容不迫,還徹底羞辱了魯肅一番。

其實歷史上的單刀會不是這樣的,而是恰恰相反。當時兩軍對峙,魯肅理直氣壯地對關羽說:"荊州是我們東吳的土地,當初吳主看劉備走途無路,借荊州給他,現在劉備既然有了益州,就該還我們荊州了,否則天下人會如何看待這件事?"

關羽平時何等驕傲自大,此時卻答不上話來,久久才說:"這是國家大事,我不知道。"

.......

在魯肅的堅持下,劉備終於同意吐出半個荊州,還給孫權。這一次談判,關羽理屈詞窮,損失慘重,幸好雙方尚未正式決裂,荊州起碼還保住了一半。


「單刀會」上的魯肅並非慫包,那都是演義的改編。我們正史角度看一下當時的情況

建安二十四年(215年)孫權在劉備佔領益州後向討回荊州,但劉備託辭拒絕說待奪回西涼後再還。孫權大怒,便令呂蒙率軍強攻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又令魯肅駐守巴丘以防關羽增援。

呂蒙攻陷三郡後,關羽果然率軍而來,被魯肅部阻擋。魯肅為了維持聯盟,也不想看到孫劉間大動帶兵讓曹魏坐收漁利,所以魯肅力主和談,魯肅邀請關羽到約定地點會談

《三國志.吳書.魯肅傳》記載:「肅邀羽相見,各駐兵百步上,但請將軍單刀赴會。」

意思就是說我們在益陽前線,兩軍之間搭一帳篷,在裡面談判,都不帶士兵。

談判桌上,魯肅非常嚴厲,據理力爭、侃侃而談,駁得關羽面紅耳赤,理屈詞窮。尤其是魯肅一番慷慨陳詞更是說的關羽啞口無言。

如此對比起來,還是魯肅更有膽色,關羽反而有點小慫。試想,萬一談崩了,像下面這位要掀桌子動起刀來,魯肅怎會是關羽對手!

後來關羽回去向劉備報告了此事,劉備猶豫不決之時,曹操率軍進攻漢中。劉備怕腹背受敵,決定和東吳和解。於是雙方達成協議,以湘水為界


當然是假的。

真實情況恰恰相反。

魯肅,可不是什麼儒將。而是江東四英將第二位,能夠接替周瑜的,會是慫包?

215年,因為劉備取得益州,孫權當然要求歸還荊州(南郡),但劉備耍賴,說我得了涼州之後再還。孫權當然派遣軍隊進入長沙等地收取政權,劉備則派軍隊出川,關羽領軍抵達公安,雙方準備開戰。

兩軍對峙場面,魯肅斥責關羽說,當初劉皇叔棄新野南逃,兵甲皆無,全靠吳侯收留與周濟軍糧兵器,周都督等上下用力擊敗曹操,再借南郡給劉皇叔養兵。今日皇叔已得益州,當然應該歸還。否則天下人怎麼看劉皇叔?

關羽啞口無言,只能說,這是國家大事,我不知道,只能聽我主之命。

因為關羽啞火,戰爭未能爆發。

隨後,曹操正好進攻漢中,張魯逃去邊境,劉備怕曹操乘益州空虛南下,與孫權約定以湘水為界,江夏長沙桂陽三郡歸江東,南郡武陵零陵三郡歸劉備,實際讓出長沙桂陽兩郡。


謝邀。歷史上的"單刀赴會"與《三國演義》的"單刀赴會"完全不同,甚至相反。歷史上的「單刀赴會"是魯肅赴關羽之會,魯肅義正辭嚴斥責劉備集團不歸還荊州是忘恩負義之舉,關羽被駁斥的理屈詞窮,當然關羽並沒有劫持魯肅的打算。魯肅的行為不但不是慫,而且義勇超人。演義中的"單刀赴會"是魯肅擺好鴻門宴,想劫持關羽討要荊州。關羽當然知道魯肅的意圖,他經過了充足的準備,單刀赴會時震懾了魯肅,之後大搖大擺乘快船離去。這一片斷展現了關羽的大智大勇,從寫作上看是成功的,當然作為襯托,魯肅相形之下很慫。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