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圈和快門是控制鏡頭的通光量的。   光圈越大,通光量越多,反之越少。快門越慢,通光量越多,反之越少。   光圈的數字越小,闡明光圈越大,反之越小。 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4,f64 ,每一個數字比後面的數字通光量大一倍。   快門的數字越大,速度越慢。通光量越在。速度:T、B、1/2、1/5、1/10、1/20、1/50、1/100、1/250、1/500、1/1000、1/10000秒基本上前面的是後面的通光量的一倍。   光圈和快門常常組合使用,用來控制通光量。光線暗時,快門速度不能過慢的情況下可以用大光圈來解決。光線過亮的情況下可以利用快速快門和小光圈來解決。   焦距,是光學系統中權衡光的湊集或發散的度量方法,指從透鏡主平面到光聚集之焦點的距離。亦是照相機中,從鏡片核心到底片或CCD等成像平面的距離。具有短焦距的光學體系比長焦距的光學系統有更佳集合光的能力。簡單的說焦距是焦點到面鏡的頂點之間的距離.   能不能把焦距在簡單化說明下。通俗點!   如圖。A點為200mm焦距,B點為80mm。很顯然,通過鏡頭進入相機感光晶元的風物規模有著顯明不同。所以普通35mm以內的就可以叫廣角鏡了。而20mm以內的可以叫超廣角了。一般要體現廣擴的景緻都能夠用廣角鏡頭。200mm以上正常都叫長焦。它的取景範疇很小。但更有利於對某種物體進行聚焦。如足球場上拍下的相片,一般都要300~400mm的長焦鏡頭才幹實現。   焦距、光圈、ISO、快門、景深的基本常識   焦距   焦距:鏡頭光線入射點到焦平面的距離。   鏡頭分定焦(只一個焦距)和變焦(有多個焦距)兩種。   135傳統膠片相機中:   標準鏡頭――焦距為50mm視角為46o   廣角鏡頭――焦距18~35mm視角為60o~100o   魚眼鏡頭――焦距6~8mm視角為180o~220o   長焦鏡頭――焦距80~300mm視角為28o~8o   超長焦鏡頭――焦距400~1200mm視角為6o~2o   等效倍率= (135畫幅對角線長度)/(感光器件對角線長度)   光圈   光圈(通光面積)決定單位時間內進光量的多少,大小用「F/數值」表示:數值越小光圈越大,數值越大光圈越小。   變焦鏡頭的光圈分為恆定光圈(無論鏡頭的焦距是在廣角端仍是長焦端,最大光圈是不變的。標識如80-200mm 1:2.8 D)和可變光圈(鏡頭的焦距在廣角端和長焦端,最大光圈是不同的。標識如24-85mm 1:2.8-4 D)   快門   快門速度(通光時間):光線照耀感光元件時間的長短   B門:手動控制快門速度。   保險快門:所使用的快門速度要即是或大於鏡頭焦距。   感光度ISO   白均衡   曝光   曝光:數碼相機利用光圈大小和快門速度控制光線投影到感光元件上造成影像的過程。   等量曝光   曝光模式(拍攝模式):程序自動(P)、光圈優先(A)、快門優先(S)、手動(M)   曝光補償(EV):拍攝者對相機測光所確定的曝光量進行修改、調整,從而得到自己需要的曝光效果。   曝光彌補的基本準則:「白加黑減」定理。   反射率18%的灰色調是測光表的基準,決定曝光值。   測光模式:多區域測光、中心重點測光、點測光   曝光包抄   景深   景深:鏡頭對某一物體聚焦後,在所對焦點前後延長出來的比較清晰的範圍;這種範圍,在聚焦點前佔1/3,聚焦點後佔2/3。   控制景深的三大因素:   光圈: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焦距:焦距越長,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距離:距離越近,景深越小;距離越遠,景深越大。   本貼來自天極網羣樂社區--   通俗的解釋ISO 光圈 快門 景深 焦距之間的連繫   簡單的解釋一下ISO 光圈 快門 景深 焦距的連絡   簡單來說吧:   焦距是看你身材不動的情況下,在相機裏可以拍到的內容多少,焦距短(廣角)所容納的內容就多一點;長焦就可以將遠處的景物拉近,包容的內容少一點.   光圈快門的關係:如果將充足而且適合的曝光量作為一個水桶的容量,那麼光圈就是水龍頭開的大小,快門就是開啟的時間;如果你開大一點(光圈大),那麼就會在短時間(快門快)內放滿一桶水,如果你一滴一滴的漏(光圈小),那麼要長時間(快門慢)來放慢那桶水.這樣會不會容易懂得一點?   光圈與快門的主要作用   從日常生涯攝影的角度講,光圈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景深和曝光量。光圈越大景深越短,光圈越小,景深越長。光圈的另一個主要作用是控制曝光量,光圈越大,曝光量越大,光圈越小,曝光量越小。   快門的重要作用是節制曝光量和使動體影像「凝固」。快門速度越慢,曝光量越大,速度越快,曝光量越小;快門越快,越能抓住運動物體的霎時靜止狀況。   為了使景物達到預期的影像,要靠光圈與快門速度的親密配合。攝影的多少個技術指標??曝光準確、影像清晰、檔次豐盛、凸起主題,都要靠光圈與快門的密切配合才能實現。   選用光圈時注意的問題   按景深選用光圈,這應成為拍照時的基本原則。有人誤認為,景深越長越好,明白範圍越大越好,實際這是一種曲解,正確地說法應該是,該清楚的處所要保證清楚,不應該清楚的地方就不要清晰。   光圈決定的是 光進入鏡頭的光通量   使所拍攝的畫面可以畸形的暴光   同時它又是控制畫面景深範圍的重要手腕   在拍攝同一物體時   光圈越大景深範圍越小 反之 光圈越小景深範圍就越大   快門越快越能抓住活動物體的瞬間靜止狀態   否則照片拍出來會有虛影   景物的動態過程會記載下來   照片就失敗了   膠片攝影在各種情況下的快門速度和光圈值怎麼搭配?:   光圈和速度都是用來控制進入照相機光線多少的安裝,它們之間相互關係,又彼此束縛。當光線一定的時候,光圈開大一級,速度就要提高一級,光圈縮小   一級,速度就要放慢一級。例如,用光圈11,速度1/60 秒,當光圈改用8   的時候,速度就要相應改用1/125 秒。如果將速度改用為1/30 秒時,那麼   光圈就要相應改用16。光圈與速度間的互為變用關係,可以用曝光組合來表   示:光圈8、速度1/125 秒;光圈11、速度1/60 秒;光圈16、速度1/30   秒??任選其中一種曝光組合,對於一定的光線來說,照相機獲得的曝光量   是一樣的。依照不同拍攝需要選用曝光組合,是控制準確曝光的重要根據之   一。拍攝時是先確定快門速度還是先肯定光圈係數?這是應當由被攝主體的   詳細情形和攝影者的創作用意來定。個別來說精確曝光僅是拍好照片的一個   方面,攝影者要想充分施展自己的創作意識,就應該機動地掌握光圈和快門   速度的曝光組合。   光圈跟速度有獨特把持正確曝光的作用外,還各有本人的「專業分工」。   光圈可控制景深,速度能將動體在底片上「凝固」下來。根據拍攝要求,要   使膠片準確曝光,攝影者必須學會選擇恰當的曝光組合。   倘若是拍攝運動物體,你要使照片清晰,首先要選擇能將運動物體捉拿   下來的快門速度,然後再配以相應的光圈;假使要表示出景物一定的景深,   這就要先斷定光圈的大小,而後再配以相應的快門速度。   選用曝光組合時,以下幾條可作參考:   ①物體運動速度快,快門速度就要快,光圈也相應要大。   ②欲使照片景深大,光圈需要小,快門速度可相應放慢些。   ③運動物體的運動方向不同,快門速度也不一樣,從照相機前橫穿而過   的物體,選用快門速度一般要快,迎面向照相機或背向照相機運動的物體,   快門速度選用可以慢一些。   ④拍攝運動物體,隨距離的變化,快門速度也要相應變化,距離越近,   快門速度越快。   ⑤使用的照相機鏡頭,焦距長,快門速度選用應相應快。   ⑥使用攝影附加鏡,如:濾色鏡、增距鏡等,要適當增加曝光。不同附   加鏡的使用,增加的曝光量也是不一樣的。   陽光因為節令、氣象、地球緯度的不同,它的明亮度也不一樣。   在溫熱帶地域,夏季陽光要比年齡季強兩倍,比冬季強3~4 倍。夏季晴   天,早上八九點與下戰書四五點,光線亮度大體相稱。冬季上午9 點至下晝3   點,其間光線亮度變化不大。凌晨日出前後與傍晚日落前後,光明強度比中   午弱10 倍。一天中,還有晴、多雲、陰雨的變化,光線強弱也在變。強烈日   光、薄雲晴天、多雲晴天、陰天,它們之間光線強烈的變化可這樣意識:多   雲晴天光線要比陰天強1 倍,薄雲晴天光線又比多雲晴天強1 倍??如果使   用的快門速度必定,在陰天光圈為5.6 的話,多雲晴天就應改用8,薄雲晴   天就應改用11。如果使用光圈一定,在陰天使用的快門速度是1/30 秒,多   雲晴天就可以提高到1/60 秒,薄雲晴天提高到1/125 秒。天色的變化是出爾反爾的,有時是很奧妙的,以上這些變化關聯,可以作為你在室外天然光   下,拍攝照片曝光的參考。   不同的被攝景物,反射光線的強弱也不同。明亮的景物和深暗色的景物,   在一定光線條件下,曝光不能一樣。一般亮堂景物要比晶瑩景物增添一級曝   光,深暗色景物又要比一般明亮景物增加一級曝光。   什麼是明亮景物呢?諸如海濱、雪景、乳白色修建、穿淺色服裝的人等   等,都可作明亮景物看待;呈灰色的景物,可作一般明亮景物看待;樹陰下   的景物、深色建造物、穿深色或著深紅及墨綠服裝者,可作昏暗景物對待。   這種明亮與陰暗的表現,往往又不十明顯顯,拍攝者在控制曝光時,要學會   捉住實際景物明暗的輕微變更,差別看待。   逆光拍攝照片應比側光拍照增加1~2 級曝光,側光拍照又應比順光增加   1~2 級曝光。例如:順光拍照用1/125 秒、8 光圈;側光拍照,在光線條件   不變的情況下,就應改用1/60 秒、8 光圈,或1/125 秒、5.6 光圈;逆光   拍照顧選用更慢的快門速度或更大的光圈。   拍攝者要掌握準確曝光,要考慮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以當你手持照相   機,選擇曝光組合時,要沉著地對上述諸因素進行綜合比較,優選出一組曝   光組合,切不可面對拍攝對象,由於某種原因衝動不已,選擇曝光組合顧此   失彼,造成曝光的過錯而懊悔。   室內自然光攝影的曝光   室內自然光攝影,要掌握準確曝光比較難,室內自然光有通過門窗直接   射入室內的光、反射進室內的光,以及室內原有的各種光。室內自然光線下   拍照,怎麼才能曝光準確呢?這一節中,我們從影響室內自然光攝影的各種   因素、室內做作光源攝影的基礎方式兩個方面來陳述。   我們已先容了室外影響準確曝光的各種因素,這對室內自然光攝影同樣   實用。然而影響室內天然光攝影的,還有它特有的一些因素,如:陽光對室   內直射和反射的影響,屋宇的門窗多少、大小和開設方向的影響等等,在這   樣的環境中拍照,欲獲得勝利,主要*拍攝者自己多拍、多實驗、多積累經   驗。如能使用側光表當顧問,準確曝光的掌握大些。   在室內拍攝,因為光線受到限度,往往需要採取人造光照明,在這種情   況下,應該避免不同色溫的光源混雜使用,室內自然光較暗,使用的光圈一   般較大,快門速度也較慢。因此,使用的攝影器材,可選擇口徑較大、有B   門裝置的照相機,感光片可選用ISO200/24°或ISO400/27°的快片,儘可能   裝備三腳架和快門線。   室內自然光因受建設門窗多少、大小和開設方向等限制,因此在確定曝   光組合時,要充分察看和考慮這些條件,還要注意室外天氣的影響。   室內自然光照明的另一個特點是,被攝對象受光面明亮,反面則陰暗,   這種明亮與陰暗的對照非常烈強。所以,如果在室內拍攝可移動的被攝對象   時,應想法將其調整到門窗鄰近處,以下降這種反差。在移動被攝對象中,   要特殊注意不要使其一半處在直射光下,一半處在不直射光的地方,免得   造成半陰半陽的畫面,必要時可應用窗簾、白紙擋起直接射入室內的光,使   光線盡量柔和一些。   被攝對象顏色淺,它的亮度就要比顏色深的高,因此曝光可少些。不同的物資,其反光性能強弱大不一樣。反光能力強的,可減少曝光,反光能力   弱的,通常說「喫」光的,應增長曝光。攝影實際中,拍攝者可以把淺色被   攝對象置於深色背景前拍攝,或把深色被攝對象放在淺色的背景前拍攝。這   樣能使一些受光幽微的被攝對象突出於畫面。利用室內一盞日光燈照明,將   被攝者置於深暗色背景前拍攝,可使人物突出。   利用室內自然光拍照,要注意光源的方向一般以採用側光或順光為好。   如逆光拍攝中景、特寫不宜選擇窗口為背景,因為光比反差太大,會使色溫   失去平衡;如一定要逆光拍攝,要充分考慮拍攝效果,是拍攝掠影效果的照   片?還是請求再現被攝對象的細節?如果是後者,拍攝者就要加用幫助光,   或用反光物,或增大3~4 級曝光。   人工光攝影的曝光   人工光攝影,是指室內攝影中使用人工光源照明,諸如用碘鎢燈、聚光   燈、一般燈光等。利用人工光源拍照,要能準確控制曝光,要考慮的因素是:   人工光源的亮度,這是由燈的多少、照明度大小以及被攝對象距離燈的遠近   等方面決議的。還有被攝對象反射光線的能力,四周環境影響等諸因素。如   果是一定的燈距和光圈,100 瓦燈光照明,曝光需要1/30 秒的話,換用 200   瓦的燈光照明,曝光則只要要1/60 秒。這解釋照明燈光流明度增加多少倍,   曝光時間則可相應減少多少倍。   被攝對象距離燈光的遠近,決定了曝光量的多少。要估量準確,可利用   平方反比定律盤算。如果被攝對象距離燈光由本來的5 米改為1 米,被攝對   象所受的光就加強了25 倍,曝光量就應減少為原來的1/25。   使用人工光攝影,把握準確曝光只是一個方面,它還有一個如何布光的   問題。在彩色攝影中,還有一個人工光的顏色問題,一般說來,人工光會給   日光型彩色片帶來色偏,如何防止,這將在彩色攝影一章裏述說。   如何在使用人工光攝影中,控制好準確曝光,以上僅是提醒,詳細還要   在實踐中領會,當有一定教訓積聚時,準確掌握曝光也就不難了。   閃光燈   閃光燈是攝影者常用的一種人造光源。它便於攜帶,應用便利,不受晝   夜、空間的制約。   1.閃光燈的一般機能及其光線特點   自從1887 年德國蓋迪克和米索,開創焚燒鎂粉用於攝影照明至今已有   100 年了。閃光燈隨古代科技的發展,日臻完美,其品種也愈來愈多,不論   是哪一種閃光燈,從它的外型看,大體有電源和閃光兩個部門。電源局部由   電池、變壓器、電容器組成;閃光部分包含閃光管和固定的反光罩、燈柄、   開關等部件。   目前閃光燈的閃光管可屢次閃光,故又稱萬次閃光燈。早期的閃光燈,   又大又重。後經精益求精,變得越來越輕巧,並且還增加了光敏感測裝置、   專用色片等,功效也逐漸多了起來。有的可自動控制閃光燈的發光量,任意   調節輸出的發光量,有的閃光燈可調劑它發出的光束角度,適應廣角鏡頭、   標準鏡頭和中長焦鏡頭的不同用光需要。一般閃光燈是以標準鏡頭拍照的,用光需要設計的,它發出的光束角度為50 度。閃光燈的連續時間因燈而異,   有的明滅時間可短到1/5000 秒,有的可長到1/120 秒,根本能滿意鏡中快   門各級速度的需要。使用集成電路和藍硅晶體管組成的光敏控制電路閃光   燈,還能依據拍攝距離的變化和被攝對象反光能力的強弱,控制閃光燈的發   光量。距離近,反光能力強,閃光燈明滅時光就短;間隔遠,反光才能弱,   閃光燈的明滅時間就長。總之,萬次閃光燈具有光亮,適應性強,用處廣,   速度高,經濟方便的特色,為當初很多攝影者廣泛採用。   閃光燈的光線特點是:   ①光芒亮度高;   ②方向受拍攝者控制;   ③光線色彩與日光相近。   光圈和快門的組合   在攝影進程中,相機的光圈值和快門速度設置相稱主要。光圈值主要用來控制光線穿過孔的大小,而快門速度則是控制光線投射到膠捲上的時間。只有將二者都設置得恰到利益,能力到達最令人滿意的曝光效果。遺憾的是很多攝影者在這方面都因為不能達到滿足的效果而變得苦惱不堪。其實起因十分簡略:他們老是使用完整不同的辦法來設置光圈值和快門速度,成果當然就不能讓人滿意了。     還是讓咱們一起先來看看如何抉擇合適的光圈值。取捨不同的光圈值,容許光線穿過鏡頭的孔徑就會有所不同。孔徑越大,穿過的光線就越多,反之則越少。當你將光圈值設置為最大時,光圈值的度量值F的數值為最小。而當你逐步封閉鏡頭或縮小光圈值時,對應的數值就會越來越大。而這偏偏會讓良多人覺得莫衷一是,為什麼孔徑越大,數值越小;數值越小,孔徑反而越大呢?實在F值的大小並不是全體光圈值的大小,只是部分罷了。比方f-8的光圈值實際上要比8大一些。其實只有接收這個觀點,這一景象還是比擬輕易記憶的:數值越大,孔徑越小;數值越小,孔徑越大。   光圈和快門的最佳組合     對於快門速度的控制和挑選,說得艱深一點,快門就相當於遮擋在膠捲前面的一張簾子,根據門簾打開的大小來決定投射到膠捲上的光線強弱,將這個大小控制用時間來控制就是所謂的快門速度。快門速度和光圈F值一樣只能表示部分參數,15的意思是1/15秒,而30則表現1/30秒,要比1/15秒快出一倍;相應的,60代表1/60秒。在較慢的快門速度下,第一簾幕數值表示快門的翻開速度,而第二簾幕使之則表示快門的關閉速度。但在較快的速度下(如1/125秒或更高)兩個簾幕一起移動,只讓一道狹窄的光線從膠捲的一端投射到另一端。快門速度越快,許可光線進入的裂痕就越窄,投射到膠捲上的光線就越少。在有些相機上,快門簾幕為垂直移動設計,不外原理也是一樣的。   同一快門速度下,光圈F5.6時拍攝的圖像     可能有許多讀者會有這樣一個疑難:「既然我們可以獨自使用光圈或快門速度來控制投射到膠捲上的光線,為什麼我們在每次拍攝時都要斟酌到兩方面的情況呢?」其實謎底也很簡單,對一個盼望能拍攝出更高質量圖象的攝影師而言,不會僅僅知足於合適的曝光,還願望可能拍攝出更高效果的圖象。需要指出的是,光圈和快門總是一起工作的,兩者總是互相影響,相互制約的。在不轉變外部光線的條件下,鏡頭所捕獲到的光線強度誰也無奈改變,投射到膠捲上的光線也是如斯。而如果需要得到最合適的曝光效果,就必需很好的將兩種調節結合起來,如果更改F值使光圈變小,就要將快門速度設置得更慢。反之,如果光圈值變得更大,快門速度就要設置更快一些,我們可以將這種調節叫做「互惠」。   統一快門速度下,光圈F8時拍攝的圖像     光圈值設置為f4、快門速度為1/500秒時曝光效果和光圈值為f5.6、快門速度為1/250秒的後果一樣。這時可能又有讀者出來以為「我的相機為自動設置,可以自動找到光圈值和快門速度的最佳聯合點,所以不須要對它們進行設置」。值得提示大家的是,只管你的相機為自動設置,但你能保障它每次使用不會呈現錯誤嗎?所以大家在使用主動相機時,每次使用時都得注意相機的光圈值和快門速度。假如你能做到這點,信任你的攝影技巧一定會有很大進步,即便見了專業攝影師,也不必低聲下氣的請教攝影技能了!        下面是拍攝照片時選擇快門速度和光圈最佳組合的準則。   選擇光圈(f值)   鏡頭孔徑   準 則   50mm f/2鏡頭   最大孔徑   合適在闇弱照明前提下取得足夠的曝光量,如現場光照明。存在最小的景深。就結像技師來講是該鏡頭最差的一檔   f/2   較最大孔徑   適合在闇弱照明條件下失掉足夠的曝光量。景深淺,有助於使背景分開焦點,從而把留神力集中到被攝主體上。   f/2.8   較最大孔徑小二至三級   具備該鏡頭最佳的結像品質。比上述較大的孔徑擁有稍大的景深。供給有限的清楚聚焦的範圍,以便利照明情況較最佳狀態稍差時獲得適合的曝光量,例如多雲的氣象或者在暗影處。   f/4和f/5.6   較最小孔徑大二級   具有中等(適度)的景深。適用於戶外日光下拍攝。具有極好的結像質量。   f/8   較最小孔徑大一級   具有很大的景深。適合於戶外日光照明條件下拍攝。具有極好的結像質量。   f/11   最小孔徑   具有最大的景深,清晰度喪失極稍微(應歸於光學原因)。當最大景深顯得重要的時候,這種由於孔徑小而發生增大景深的好處,在價值上顯然超過其簡直覺察不出的清晰度損失的毛病。   選擇快門速度   快門速度   準 則   B門   使用相機支架(如三腳架)。快門開啟時間的是非由按下快門按鈕的時間來掌握。適合戶外夜間使用小光圈、大景深的拍攝。如拍攝焰火、閃電……及記載夜間由挪動照明構成的條紋圖案(如行駛著的汽車燈)。   1和1/2秒   使用相機支架(如三腳架)。適合在陰暗照明情況下使用小光圈獲得大景深和足夠的曝光量(如現場光或攝影燈照明)。適合拍攝無性命的物體和穩定不動的被攝體。   1/4秒   使用相機支架。這是適於拍攝成年人肖像最慢的快門速度。適合在昏暗照明條件下使用小光圈以獲得大景深和足夠的曝光量。適合穩定的被攝體。   1/8秒   使用相機支架。對於在限定範圍內拍攝成年人比用1/4秒快門速度時更好。適合在黯淡照明條件下使用小光圈以獲得大景深和足夠的曝光量。適合穩固的被攝體。   1/15秒   使用相機支架。當相機上安裝標準鏡頭或者廣角鏡頭時,如在曝光時相性能握持得相當平穩的話,那麼有些人能手持相機進行拍攝。適合在闇弱照明條件下,使用小光圈以獲得大景深和足夠的曝光量。   1/30秒   這檔快門速度是在手持相機進行拍攝並在該相機上配以尺度鏡頭或廣角鏡頭時,被推舉的最慢快門速度。為了獲得清晰度高的照片,相機必須握持的極安穩。這檔快門速度適合大多數現場光攝影。適合在多雲氣候或陰影處用小光圈以獲得大景深。   1/60秒   這檔快門速度適於照明條件不太幻想,如多雲的天氣、在陰影處等戶外日光下拍攝照片用。對使用小光圈以增大景深來說,該速度是很有用的。在較明亮的現場光照明的場合也使用這檔快門速度。使用這檔快門速度,相機意本地受到震動而使拍攝失敗的情況要比使用1/30秒快門速度時來得少些。適用於單反相機的閃光燈同步。   1/125秒   這是戶外日光下拍攝照片最好的快門速度。在明亮的照明情況下,使用中等大小的光圈到小光圈能產生很好的景深。使用這檔快門速度,能使來自相機自身的微弱震動減到最小。能抓住一些中等速度的動作,如走動著的人,兒童的遊戲或是自在活動著嬰孩。對於手持相機並安裝上焦距小於105mm的中焦距鏡頭進行拍攝,該速度具有一定的保險性。這檔快門速度被推薦用於某些單鏡頭反光照相機使用閃光燈拍攝。   1/250秒   適合抓住一般速度的運動體,例如以中等速度跑動著的人、游泳運動員、自行車運動員、在一定距離外奔跑著的馬、校閱活動、奔跑著的小孩、帆船、棒球運動、以中等速度比賽的足球運動員。當你並不需要大景深,而主要是想抓住動作的時候,可以在戶外日光照明情況下用這檔快門速度,以使相機的震撼水平減至最小。適合於手持相機安裝上250mm焦距鏡頭進行拍攝。   1/500秒   適合抓住運動速度較快的動體,例如中等距離外的運動員、賓士著的馬、跳水運動員、倏地騎駛著的自行車運動員、行駛著的轎車或跑動中的籃球運動員。這檔快門速度能用來抓住除了最快捷度外的所有動體。   1/1000秒   是抓住疾速動體的最佳速度。如賽車、摩托車、飛機、快艇、野外和運動場內的競賽名目、網球運發動、滑雪運動員及高爾夫球活動員。由於使用該快門速度時需用比其它快門速度時更大的光圈,因而它的景深最小。這是手持相機裝置上400mm以內焦距的長焦距鏡頭進行拍攝時極好的快門速度。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