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議五:頤和園「水牢」真相

  這座孤島上的建築叫做治鏡閣,這張照片拍攝於1865年前後,從照片的年份來看,治鏡閣這個建築至少沒有毀於英法聯軍之手。因為治境閣是建在湖中孤島之上,四周都是水,沒有陸路連接,因此在八國聯軍火燒頤和園的時候躲過了一劫。

  不過今天如果您有機會登上小島的話,就會發現,偌大的治境閣早已蕩然無存,只留下一堆殘垣斷壁,那麼這麼大的一組建築是如何消失的呢?按照目前的資料推斷,這個湖中建築並非毀於戰亂,而是在慈禧重修頤和園時,由於缺少木料,直接將治境閣拆除,將材料挪用到了其他地方,說白了,這建築沒毀於侵略者的手裡,反倒是被自己人給拆了。

  治鏡閣很有特色,它的外層有一個大概五丈高的一個城,裡邊有一個比外城高一倍的一個城,在這個城台的上邊建起三層樓閣,這個三層樓閣按宗教界的說法算是壇城式的建築。它以漢族的傳統建築形式,表現藏傳佛教的宗教理念。過去因為它是禁區,沒有人去過,所以人們對這個建築它究竟是幹什麼的產生了猜疑,以至於後來有人說這是一個水牢,宮女太監犯了錯誤就關在裡面。其實這是一個誤會。

  不可思議五:頤和園「水牢」真相

  治鏡閣在清漪園的時候就是個比較重要的建築。乾隆年間一個畫家叫弘旿,是一個宗室,他畫了一幅畿輔水利圖,裡邊就有關於清漪園這部分,從圖中能看出治鏡閣所佔的體量還是相當大的。治境閣的造型是仿造壇城修建的。

  壇城,梵文音譯「曼陀羅」,是佛教世界的宇宙模型,是藏傳佛教密宗修法時陳設和觀想的重要道具,治鏡閣兩道城牆加上高台樓閣的設計,本身就是一個小壇城,而通過匾聯,它又把漢族古典文化融入到西藏佛教建築中。乾隆對佛教尤其是藏傳佛教的造詣頗深,頤和園的前身清漪園中處處體現了佛教的含義和象徵。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