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看上去很美好,實際上里人們的期望值還有很大的差距。從用戶的新鮮度和需求滿足度來看,用戶難以長期堅持使用可穿戴設備。可穿戴設備公司拋出的遊戲式和社交圈式的獎勵為用戶帶來的心理愉悅和成就感是長期的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看,心理層面和物質層面的角力如何阻止用戶的使用興趣?我們探索一個物質生理層面的供給,加上心理層面的收穫,形成了一個可持續動態平衡的循環圈。

短暫的心理愉悅、成就感

這兒拋出一個問題: 用戶需要獲得了什麼以提高或保持需求滿足度和新鮮度? 或者說:用戶到底需要什麼? 這個問題乍一聽,似乎很容易回答,不就是所有可穿戴設備公司說的「你追求(需要)健康,所以我給你可以幫助你追求健康的設備。」真的是這麼回事嗎? 遊戲式的獎勵,社交圈比試的獎勵,還有一些無須數據分析就能提供的基本鍛煉信息(步數,卡路里消耗,心率,體溫,體重等)。

這些帶動的是心理的愉悅,心理上獲得成就感。所以說,現有可穿戴設備提供的方式是通過刺激你心理的愉悅,從而觸動激發你追求健康的行為。前面提到了兩類潛在用戶群。對第一類人來說,追求健康的行動是需要額外付出生理上的努力的,所以這種刺激要強到足以使他們克服鍛煉行為帶來的生理上的辛苦。而對第二類人來說,他們需要可穿戴設備提供的有效信息來改善健身,生活習慣等生理層面上的活動。設備公司提供的其他類型的刺激獎勵對他們而言是相對次要的,缺乏吸引力的,相應的也很難由此產生心理上的愉悅。因此,單憑遊戲式的獎勵,社交圈比試的獎勵,以及提供基本的鍛煉信息是很難促使這第二類人長期使用此設備的。如何給此類用戶提供他們想要的具有指導意義的分析結果,也是一個相當有意思的課題,但限於篇幅,此文暫不討論。

接著再說,心理層面的活動,愉悅,成就感,相對來說是一種短期的感受。通過短期的心理感受來刺激促成生理上長期的行為養成是不容易的。就算能成,也需要大量的,具有一定強度新鮮感的一系列短期感受來支持,否則就會弱化消失。這條路不好走。為什麼?我們來看一下行為科學領域1943年發表的論文《人類激勵理論》里著名的: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他把人類的需求分成5類: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愛和歸屬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五類, 如圖一。

圖一:

心理層面VS物質生理層面的反應和需求

生理需求是最根本的,是人個體在現實世界得以存在的基石,包括但不僅僅包括吃,穿,住,行,健康。安全需求包括:人身安全、生活穩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脅或疾病等。這兩種需求是屬於物質生理層面。愛和歸屬感包括:對友誼、愛情以及隸屬關係的需求。尊重包括:個體對成就或自我價值的個人感覺和他人對自己的認可與尊重,成就、名聲、地位和晉陞機會等。自我實現包括:針對於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獲得的需求。這三層屬於心理層面。打個形象的比方,五種需要像一棵櫻花樹一樣,生理需求為在地下的樹根,安全需求為樹榦,愛和歸屬感為樹枝,尊重為樹葉,自我實現為花朵,自下往上生長,最後一同呈現,互相影響,成一有機整體。但,病態的樹根,危機到樹的成活與否,所以樹根對於整個生命體來說,它的權重最大,與個體的緊密綁定度最大。其他需求的權重和緊密綁定度依次遞減。當然有人會說這5種需求的權重和緊密綁定度不一定是這樣的,有的人會把心理層面的需求提到最高,認為與個體的綁定度最強,即馬斯洛提到的需求逆轉。不要忘記,這是在每個層面的需求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滿足前提下才可能發生的。而且這種逆轉需要承受從物質生理不適帶來的壓力,和由此壓力產生的心理不適的又一重壓力。更嚴重,物質生理需求惡化的話,導致整體系統崩潰,則一切灰飛煙滅,想維持這種逆轉亦不可得了。根據自然界的規律,高度需求逆轉的人群肯定是少數的,沒有或輕微需求逆轉的人群才是多數。

講到這兒,想說的就是,對大多數人來說,心理層面的反應和需求相對來說是不穩定和鬆散的。物質生理層面的反應和需求卻有著可能連個體自己都沒意識到的強穩定性和緊密綁定度(不仔細揭示了,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去看馬斯洛的人類激勵理論)。回到可穿戴設備上,廠商的終極目標之一:幫助個體抗衡改變物質生理層面的反應(鍛煉帶來的身體上的辛苦,和鍛煉不能帶來立竿見影的身體改善:體重,力量,柔韌,敏捷等),進而達到物質生理層面的一種改善。但可穿戴設備,至今為止能給予的只限於心理層面的刺激和滿足。通過不斷的心理層面刺激和滿足來推動個體物質生理層面的作為,並抗衡物質生理層面帶來的阻力。這是用不穩定的,鬆散的心理層面力量來和穩定的,緊密的物質生理層面力量進行角力。他倆不是同一層次的,輸的那方是誰,不言而喻。感覺有點像希臘神話里的西西弗斯,必須將一塊巨石推上山頂,而每次到達山頂後巨石又滾回山下,如此永無止境地重複下去。 本文作者認為,這就是為什麼時間一長,會有大量用戶流失的根本原因。(當然這只是一種假設,它是否是真實的則必須通過實驗設計,收集數據並進行有效的統計分析來驗證)。假設上面說的是正確的,那麼能不能直接作用於物質生理層面來推動物質生理層面的作為改變,而不是僅僅通過心理層面的力量?也就是說,在提供心理層面支持的同時,直接提供物質生理層面的支持來推動物質生理層面的作為。支持和作為,一進,一出,從而使物質生理層面的活動可以長期持續下去,達到動態的平衡。

物質生理層面+心理層面的可持續循環

吃,穿,住,行是維持物質生理層面活動的根本。現今經濟社會,擁有貨幣等同於擁有吃,穿,住,行。職業遊戲玩家,普遍肯定比一般遊戲玩家更能投入地,持續地進行遊戲。為什麼?因為他們通過遊戲可以得到現實貨幣,等同於得到了物質生理層面的供給,加上心理層面的收穫,足以支持物質生理層面的支出,從而形成了一個可持續動態平衡的循環圈。這給可穿戴設備提供了一個思路:廠商能否也建立這麼一個包括心理支持在內,物質生理層面可持續的循環圈,而不是僅僅依靠弱層面(心理層面)作用於強層面(物質生理層面)的越級曲折的支持?

讓大家跳出可穿戴設備和使用者這種點對點的局面,來看一下周圍環境中發生的其他事件。保險業務在進行著變革,各種健康,人壽,醫療,意外保險風起雲湧般的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隨著變革的深入,個體或工作單位在一定程度上都被帶入其中。如果可穿戴設備可以被納入到健康保險計劃中,成為其生態圈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情況會怎麼樣?一般認為,根據年齡層次的不同,進行相應適度的健身運動能夠保持和改善身體的健康程度。如果健康保險計劃考慮個體或單位採用可穿戴設備與否,並對個體使用可穿戴設備產生的數據進行分析,從而制定出個體化的健康保險計劃,可以幫助個體和單位減少不必要的健康保費,更有效精準的對健保進行資金投入。這樣省下來的貨幣支出自然可以被個體或單位再分配到支持物質生理層面的供給上去。一個相對更緊密,支持力更強,有效度更高的循環圈出現。可穿戴設備做為醫療健康保健生態系統中的一部分,得以和使用者形成長期合作的關係,長期粘連度也成立了。如圖二所示:

圖二:

當然,具體落實還有很多細節要解決。如,挖掘出何種數據可以和身體健康更相關,數據隱私,數據造假,數據分析,數據評估標準等等。但所有的這些問題都是有辦法解決的。當年信用卡制度系統的實現,或多或少也涉及到了類似的這些問題。步數,體重,心率,卡路里消耗等基礎數據大量積累後,可能能找出個體獨特的生理特徵(比如產生一綜合指標和個體綁定),也能用於數據異常(造假)的監測。結合不斷發展的其他移動健康平台(比如蘋果的ResearchKit)的研究,完全有希望建立起一個如上所述動態平衡的循環圈從而保證用戶長期使用可穿戴設備。當然,這需要多方的合作。

作為推動全民健康的一項措施,也有可能獲得政府機構在資金,政策和技術上的支持。不得不說,上述個體化醫療健康保險系統成功的一大關鍵在於可靠的預測模型的建立。只有通過綜合分析個體信息(如年齡,性別,職業,家庭病史等)結合可穿戴設備收集的個人指標,精確預測個體在劃分好的各等級醫療費用中出現的概率,才有可能真正細分人群,提供有效的個體化健康保險。這裡就需要大數據的搜集,分析,建立,驗證並完善預測模型。問題就是機遇,誰能搶先進行思考,進行深入的假設驗證,探索實驗(統計數據分析的重要性會越來越被凸顯出來),誰就能在同質化嚴重的市場另闢蹊徑,找到自己獨有的一席之地。我們拭目以待可穿戴設備的未來。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