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培訓是培養基層骨幹力量的常見做法,是官兵學習掌握新知識新技能的重要途徑,是事關戰鬥力生成提高的大事。然而,有些單位卻把派人外出培訓當成“出公差”,簡單拉人頭、湊人數,浪費了來之不易的培訓機會。

組織一次培訓,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爲啥有的卻不受歡迎?究其原因,有的領導對人才重使用、輕培養,喜歡把骨幹力量時時抓在手裏、攏在身邊;有的單位工學矛盾突出,符合條件的走不開、想參加的去不了;有的幹部不敢去,生怕前腳一走,自己的崗位就被別人取代;有的培訓不接地氣,與部隊需求脫節、與官兵崗位脫節,學不到實在管用的東西,大家不願去……凡此種種,導致外出培訓逐漸演變成平攤人頭式的“出公差”,該去的去不了,不該去的反而去了。

郝小兵認爲,要杜絕這種現象,方法有很多,關鍵還是看各級領導和組織能否樹立正確的人才觀、事業觀。隨着改革的推進,跨單位、跨軍種、跨領域交叉任職漸成常態,崗位任職要求更加專業,需要官兵參加的各種培訓勢必越來越多、越來越規範。不妨從現在做起,從認真對待每一次外出培訓做起,您說呢?

文/徐弘源、屈凱明 圖/王 帥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