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數十名中國工人被華人黑中介哄騙到新西蘭卻並未得到高薪穩定工作而維權的事情未平,迪拜近日又爆出中國工人討薪的消息。迪拜是阿拉伯國家最負盛名的中心城市之一,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們到此“淘金”。其實在異國他鄉的人們也有許多說不出的心酸。媒體近日報道稱,有多位到迪拜打工的中國工人在迪拜為2020年世博會進行設施建設,但年關將至,他們卻被拖欠了幾個月的薪水。目前,他們希望能盡快擺脫這場讓人身心俱疲的沙漠漂流,回到中國過個團圓年。

中國工人新西蘭維權尚未了結 又在迪拜爆出討薪消息…… 新聞 第1張中國工人新西蘭維權尚未了結 又在迪拜爆出討薪消息…… 新聞 第2張

年關將至卻遭拖欠工資

南京《揚子晚報》15日報道,一位名叫肖宏的維權工人介紹,一同到迪拜打工的有十人,均是來自河南安陽的老鄉。去年8月至9月間,肖宏、李衛等人相繼從湖北武漢飛往迪拜,簽訂了工作合同,承諾每月的工資以人民幣的形式發放到他們在中國的銀行賬戶上。但是工作幾個月下來,除了一開始向每人發放了一筆4000元的費用,其餘月份工地的負責人每月只支付了500迪拉姆(約合136美元)的生活費,肖宏無奈地說。

隨後,他們前往中國領事館尋求幫助,在警方的聯絡下,公司支付了一個月的工資。至此,每人共獲得了萬餘元薪酬,但是仍有兩三個月的工資沒有發放。

肖宏等人產生了離開的想法,不過當他們找到經理談判時,對方卻表示回去肯定要扣錢,包括來回機票等費用每人要扣掉2萬多元。“對方還很堅決地說按照規定我們要幹滿兩年,不然還要扣錢,我們的護照都收在經理那。” 肖宏說。

各項補助不到位 集體進行維權

在肖宏出示的一張工作門禁卡上印有“EXPO2020”的字樣,並寫有有效日期和通行區域。他們建造的是2020年世博會的地鐵工程,屬於城市配套設施建設。

肖宏臉上有成片燙傷未愈的痕跡,他表示,這是焊接工作時燙傷留下的。“工作性質和在中國差不多,主要就是做安裝和焊接兩個工種。迪拜八九月份的時候,氣溫比中國高得多,室外的溫度可達40℃到50℃(104℉至122℉),非常炎熱”,但是在這種極端環境下,他們並沒有拿到應有的高溫補助,工傷補助也沒有按照他們理解的“標準”發放。“除了燙傷之外,打磨、使用割刀的時候鐵渣濺進眼睛裡也時有發生,引起相關眼病,也沒有拿到任何補償。”

工人們出示的一份維權書中提到,按照之前所承諾的,當地的《勞動法》工作時間為8小時,但他們實際工作時間為10小時,可獲得加班費。不過這些連同工傷、高溫、節假日補助等,都沒有發放到位。

從肖宏提供的工作圖片中可以看到,他們服務的工地公示牌上用中文寫着“迪拜地鐵世博站項目”,業主為迪拜交通局,鋼結構承包商為中建鋼構有限公司(中東)。

肖宏說,之前公司方曾經告訴過他們,工作時長大概是半年,但是他們注意到合同上寫的是“連續工作一年以上”,得到的解釋是按流程走,合同上的不用管。“我們也搞不清楚,就稀里糊塗簽了。來到迪拜後,又說是要工作兩年,因為簽證是兩年。”

華人律師:主因是工人不懂合同

提出離開的想法後,肖宏等人與公司談判無果,再次求助中國領事館,領事館回應稱,事情不在他們的管理範圍,按規定只能積極協調雙方,但具體還是他們自己商議。

迪拜的施工方王經理表示,工資確實有發放不及時的情況。“原本是應該1月3日發,結果因為美元換成人民幣晚了幾天,我們承認這裡面有過失,目前他們還有約2個月的工資沒有發。”王經理解釋,“快過年了,節日氣氛一烘托,工人想回家我們也能夠理解,不會不讓他們回家的。”

目前當地華人商會以及律師已經介入,希望能協調解決此事。長期在迪拜從事律師事務的華人律師蔡燦介紹,近年來常有在迪拜務工拿不到工錢的事情發生。他認為,這主要還是因為工人們不太懂合同,對這個中東國家也所知甚少,容易遭遇勞務糾紛。

2015年日本外務省發布數據顯示,在日工作的108萬名外國人中有34萬人來自中國。韓國媒體也表示,韓國將近100萬的境外勞工裏,三分之一是中國人。

在非洲和中東,中國人最多的是建築工。除了面臨語言、環境、飲食、文化等諸多問題,非洲常年氣溫高,中國勞工365天裏可能有200天在強高溫下工作。

19世紀初,大批華工背井離鄉,或被誘騙拐賣出洋,那時還不叫“打洋工”,叫“賣豬仔”。在當時的中國人眼中,看起來就好像是一個人被賣來賣去,“賣豬仔”的叫法,就是這麼來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一方面中國戰亂不斷,民不聊生;另一方面,馬來印尼等東南亞地區經濟處於上升時期,需要大批的廉價勞動力。因此,中國閩粵各省的移民湧入東南亞。潮汕人、客家人、廣東五邑(新會、台山、開平、恩平、鶴山)地區最多。

當時,貧苦的華人到達異鄉後,主要從事“三把刀”行業,即菜刀、剃刀和剪刀,分別是指餐飲業、小百貨和製衣類等普通職業。因為腦子靈泛、勤勞肯幹、家族觀念強較團結等,一批批貧苦的華人在異鄉開墾出一片新天地。(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