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大家好~我是Gurunding-古蘭丁;

感謝小秘書的邀請,同時也感謝大家前來閱讀;

關於張邦昌這個歷史上的「名人」,大家對其評論不統一,一方面有的人認為張邦昌是忍辱負重,在最終還是還政趙氏;另一方面有的人認為張邦昌是賣國賊、大漢奸、賣主求榮的貨,無論他最後是否還政趙氏,都抹不去他在金朝的扶持下登基為帝的醜事。

其實,大家都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在這個世界上並不是非黑即白就能描述清楚一個人的,就像近代的所謂「大漢奸」、偽國民政府的締造者——汪精衛,我們該怎麼評價他呢?

張邦昌與汪精衛,兩人就像是處於不同時代的鏡內鏡外,既沒有黑也沒有白,剩下的也就只有斑斑點點的灰。

因此對於張邦昌的評價,對於我而言無法一錘定音,只能談談他的功過得失:

張邦昌最大的功勞就是在金國扶持他登基為偽楚國後仍然保持做為宋朝臣子的本分(除了登基為帝),到金國退兵之後還政給了趙氏——宋高宗趙構(把宋國國璽還給了趙構,使趙構的皇位無論在名義上還是在法理上都無懈可擊)。張邦昌最大的過也在這裡,原因也就是他曾在金國的扶持下登基為偽楚政權的皇帝,這是他一生都抹不去的污點,無論他再怎麼解釋和推脫,都是蒼白而無力的。

其實我覺得,對於張邦昌「投敵叛國」的說法,更多的是因為大部分人把北宋滅亡的過錯強加到了當時的「主和派」中,而張邦昌正是當時主和派中不可多得的頂樑柱,再加上其在金國扶持下登基為帝的事件,加深了大家對張邦昌的仇恨程度。

因此,我既不反對張邦昌「大漢奸」這一言論,但我也不贊成這一言論,因為我們不能讓一時的憤怒掩蓋了看到的真相,也不能因一時的過錯而抹滅應有的功績。有句話說的好:「不因其人而廢其言,不因其言而廢其人」,套用過來就是:「不因張邦昌其人而廢其行,不因張邦昌其行而廢其人」,也就是鄧小平同志所提倡的「實事求是」。這就是一生所要去學習的「冷靜」。


張邦昌(1081年-1127年),字子能,北宋末年宰相,主和派代表人物。永靜軍東光張家灣人(今河北省阜城縣大龍灣)。進士出身,宋徽宗、宋欽宗朝時,歷任尚書右丞、左丞、中書侍郎、少宰、太宰兼門下侍郎等職務。

金兵圍汴京時,他力主議和,與康王趙構作為人質前往金國,請求割地賠款以議和。靖康之難後,被金國強立為「偽楚」皇帝,歷時一月。金撤兵後,遜位還政趙構,但迫於叛國時輿壓力,終被賜死。

金人進攻汴梁時,宋欽宗貿然求和,任命張邦昌為割地使前往談判。後汴梁被攻破,北宋滅亡,張邦昌登上帝位,有人就覺得是張邦昌聯合金人賣國,以謀得皇位。事實上,張邦昌是被金人逼迫上位。那時金人知其知名度,威脅他若不上位將讓汴京城血流成河。張邦昌無奈登上帝位。張邦昌在登位這段時間,一度想自殺,後被旁人勸住。後張邦昌把玉璽交予趙構,想讓趙構領導國家。之後趙構將其賜死,可能與此有關。畢竟趙構的皇位表面上是從張邦昌處得來,名不正言不順。

趙構稱帝後,張邦昌封王。李綱等人奏了一本,稱張邦昌僭迸不道。張邦昌的醜事被人揭發,生活作風問題被人檢舉。趙構為了樹立南宋朝廷的威信,將張邦昌以私幸宮人的名義賜死。最後,張邦昌自縊而亡。張邦昌在登位後處處小心,不可能做出這樣的事情。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張邦昌被趙構賜死,也是意料中的事情,他當過皇帝,到底是個威脅。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