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悟空邀請。回答這個問題有點尷尬,因為我的藏品基本上都是普品,精品極少,更是沒有國寶級的。所以對於很多人來說就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處理的話也值不了幾個錢,目前還沒有考慮自己手裡的藏品以後怎麼處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我最初接觸收藏並不是為了賺錢,只是純粹的為了圓兒時的收藏夢。小的時候就喜歡收集奇奇怪怪的東西,七八歲的時候跟小夥伴去河裡抓螃蟹,一個比我大兩歲的孩子抓到一隻碗口大的螃蟹(一般只有茶杯大),讓我感到很神奇。於是被那個大孩子的忽悠下,偷偷從家裡拿了五塊錢買了下來。那時候父母一個月工資加起來都才九十多,後來被大人發現,我和那個大孩子都被各自父母狠狠揍了一頓。

初中時也收集過火花、煙標、糖紙、郵票,成年後看到別人家裡收藏的老物件就很想摸摸看看,很羨慕那些能把一個物件的來歷、歷史背景說得頭頭是道的人,覺得這些人的知識都很淵博,於是我就想通過玩收藏豐富自己的知識,這是我玩收藏的另一個動機。

源於這兩個動機,就註定我玩收藏會跟那些投資的和撿漏發大財的方式不一樣。雖然也有一段時間有點膨脹,買了一堆「國寶」,但很快就冷靜下來,繼續從普貨玩起,注重各個時期標本器的收集,從而掌握各個時期不同物品的銹色、包漿、做工、紋飾、經濟、人文、歷史背景等等方面的知識。

正是這種注重學習和研究的收藏方式,導致我的藏品比較多樣化和系統化,不太注重市場價值。比如我收藏青銅器基本上精美的整器不多,基本上都是殘片和品相不好的標本器。錢幣也是盡量系統的收藏各個時期的品種,不會集中收藏珍品。

所以,我的藏品學習價值可能會大於市場價值,似乎對於主流收藏觀來說有點「本末倒置」,但我從來不後悔我的對收藏的態度,因為我在收藏過程中得到了我想要的快樂,達到了我最初的目地。

至於這些破銅爛鐵以後怎麼處理,我覺得以後如果收徒弟搞培訓,用來教學是十分合適的,也沒想過以後開店去賣掉,因為我的目標是做收藏文化傳播,幫助大家正確的認識收藏,搭建國內專業的鑒定和交易平臺,讓更多的人手裡的藏品良性的流動起來,著書立說分享收藏經驗,這纔是一個收藏人的最終目的。

另外就是我之前想過搞博物館,但是目前手裡的藏品的數量還不足以辦一個博物館,再說也沒啥能讓人驚艷的寶貝,所以,這個計劃也只能無限推後。如果有一天,我的藏品足以讓我辦一個博物館,我一定會向收藏界前輩學習,把我的東西毫無保留的拿出來獻醜。


我告訴你們一個小故事,小學開始我很喜歡集郵和收藏古錢幣,但古錢幣同學都沒給過我,郵票就不一樣了,我人緣好,很多同學都送郵要給我,所以我收藏了3萬多枚郵票,我不懂價格,也不去哪看價格,某天,有個男同學要追一女同學,那女同學喜歡集郵,男同學就來問我討要郵票,我隨手給了他一本,估計那本集郵冊不少一千張。2000年,我開書店,經常接觸學生,那時候學生的集郵熱很高,問我有沒郵票,我說有啊,有好多,從解放初期到現在,學生說我們叫同學來你這買。我說不好吧,玩的東西。學生說,沒事,我來幫你賣。我想了下,為了書店人氣旺,那行吧。於是乎,每天來我店裡挑郵票的人一下子多過了買書的人……我的郵票都是2毛,3毛,5毛,1塊……最高就5塊,到2001年基本被學生挑走,剩下幾十張我也看不順眼了,直接丟垃圾筒……從此再沒看過郵票


我喜歡收藏只是個人愛好。

最早是煙標,大多是和同齡孩子換,也會向抽煙的大人那裡要,不知不覺攢了幾百張感覺好有成就感。

上中學時有個去臺灣的同學帶回來很多郵票,那精美的圖案深深吸引了我,瞬間迷上了集郵,還餓著肚子拿零花錢買了好多,現在想想真想抽自己兩耳光,要是用那些錢買我最愛喫的米花糖那能買多少啊!現在郵票還在,很精美但不值錢,純作欣賞!

長大後喜歡和田玉的溫潤,奇石的鬼府神功,連環畫的寓教於樂,童趣盎然。

碰到同好就一起交流探論,賣不了也能自已欣賞把玩。自得其牙,自在其中


我致力於收藏二十多年,藏品種類繁多,涉及到:陶器、瓷器、銀器、玉器、瑪瑙、奇石、古錢幣、紅色藏品、民俗物件等等。

在收藏的同時,更注重於探索、研究,然後記錄一下心得體會,閑時,邀三五成羣的同好,煮酒、品茶,分享收藏的樂趣。

收藏,是一個費時又費錢的嗜好,隨便一個藏品動輒都是幾百塊錢上千塊錢的,天天這樣,年年如此,花在購買收藏品上錢,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只進不出的收藏路,註定是無法長遠走下去的。

所以,一直以來,我都是採取以藏養藏的方針,遇到好的就賣,感覺不好了就賣,循序漸進,不用為購買藏品的資金而發愁,藏品的質量也在不斷提升。

以後條件允許的話,開設一個博物館,讓更多人都來認識古董,熟悉歷史,分享收藏的快樂。


搞收藏的人有很多,有土豪收藏、也有平民收藏,有高檔次藏品收藏、也有一般藏品收藏。但多數是平民大眾收藏,我也是其中一員。收藏人的藏品比較雜,既有瓷器類、青銅類,也有古幣類、玉器類,既有角雕類、壽石田黃類,也有文房類、字畫類。投入較大,入不敷出。有心想保存傳承中華文明的實物,但又受限於資金束縛。現在只有適當銷售一部分,保存一部分,以銷養藏纔是當前的生存方式。關健是收藏容易出手難,上當受騙多。當前有些拍賣公司收取前期費用後,是否拍出賣出沒有把握,網上拍賣成交較少。期望國家有關部門重視古玩行業,清理忽悠騙局亂象,增強交易誠信度,為中國古代文化傳承奠定基礎,促進古玩市場健康發展!


謝謝邀請。想要了解收藏知識就來關注老孟吧。第一時間奉上最新收藏知識!

收藏收藏。肯定是收起來藏著。其實藏品也不一定要一直藏著。其實大家也知道收藏和股市差不多也經常漲漲跌跌。所以在收藏之後也是要注意藏品價格的波動對於一些大眾的品種如果自己手頭有很多。那麼就可以考慮變現。當然如果是老精稀那麼建議一直留著。至於老了以後可以拿出來玩玩看看。當然如果沒有錢的話也可以考慮變現了。老了之後還是自己的生活要緊。這些也相當於變相的養老錢。所以一定要想好自己到底是要幹嘛。很多人問老孟這東西值得收藏不。老孟的回答是肯定的。什麼東西都可以收藏。當然收藏以後是不是能快速的升值。大家就不要過多考慮了。收藏除非一個大浪潮。不然上漲很慢的!

如果還有什麼不懂。可以在下面留言。老孟看到第一時間回復。歡迎關注!


我的藏品都擺放在家館裡,每天看看,洗洗,每天都有人絡續來參觀,取得了一點小成績,心裡一直暗暗高興。有石友看上了,就惠讓了,賣點小錢,補貼家用,家裡人也很支持我,說我做得對。


水太深,各種所謂專家以其幾十年的收藏經歷給你「尊尊教誨」,其實另有所圖,反觀他們自己發出來的東西,只能呵呵,一路貨色,行內人一眼便知。還有各種自媒,抓住你無門路,給你評高價、給你宣傳,無一例外都是騙子。民眾要想出手藏品簡直難上加難,各種騙術層出不窮,亂象叢生,這個市場再不規範,將永遠是少數人的名利場,可恨、可怕!!!


還真沒什麼好辦法


古幣。收藏人看到的是歷史和興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