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現狀

2016年5月17日,廣東省衛生計生委官方微博「健康-廣東」發布消息稱,該委發布了手足口病預警信息,截至5月16日,全省共報告手足口病病例88366例,死亡3例;較2015年同期病例數(51327例)上升72%,死亡數持平,較2014年同期病例數(138513例)下降36%,死亡數下降86%。監測顯示,目前該省手足口病的優勢病原體主要為柯薩奇病毒A組16型(Cox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71)。

從市衛計局獲悉,今年以來,我市報告的手足口病病例主要為1—4歲年齡組兒童,佔報告病例數82%。0—2歲組手足口病患兒的重症發生率較高,約為0.32%。報告的手足口病病例主要為1—4歲年齡組兒童,佔報告病例數82%。今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主要發生在托幼機構,佔90%以上,早教和親子教育等培訓機構也有聚集性病例報告;在發生聚集性病例的托幼機構中,病例主要集中在小班和小小班。解讀1.2016年為手足口病的高發年,截止到5月17日,相對於2015年,手足口病的患者數增加,但患者死亡數保持平衡。2.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 71)最為常見。3.手足口病的發生集中在1-4歲的兒童,其中0-2歲的手足口病患兒重症發生率較高。4.手足口病主要集中在幼托機構,也會發生在早教和親子教育等培訓機構。「手足口病基本知識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個別重症患兒病情發展很快,最終可能導致死亡。

手足口症發病初期會出現類似感冒的癥狀,發燒情況可能持續4至5日。手掌、腳掌,有時臀部,亦會出現無痛的皮疹或水。口腔內會有疼痛的潰瘍,導致吞嚥困難,因而食慾減退。這些水及皮疹通常會在7至10日內消退。併發症並不常見。在罕見的情況下,此病才會引發病毒性腦膜炎。

解讀

  1. 手足口病簡稱HFMD,由腸道病毒引起
  2. 手足口病的水皰一般有米粒或綠豆樣大小,呈圓形或橢圓形,周圍有紅暈,無明顯瘙癢感。且可能會同時發生在手掌,腳掌,口腔甚至臀部。

「手足口病傳染源 手足口病主要通過受患者的糞便污染的食物而傳播。直接接觸患者穿破的水亦會傳播病毒。患者 在患病第1周最易把此病傳染他人,而患者的糞便在數周內仍具傳染性。大人將手足口症傳給小孩的病例並不常見。手足口症一般上是在小孩之間互相傳染開來的。曾患手足口症的小孩,有可能再次患上手足口症,因為手足口症由超過80種病毒造成。1.接觸病人皮膚。2.通過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等物品。3.患者喉嚨分泌物(飛沫)傳播。4.飲用污染的水。 可經過多種途徑傳染健康人,比如患者的唾液,皰疹液、糞便分污染的手、毛巾、水杯、牙刷、玩具等通過日常接觸可經口感染,門診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嚴格也可傳播手足口病。 做到「洗凈手、喝開水、喫熟食、勤通風、曬衣被。」解讀

  1. 傳染源有:患者皮膚、糞便、唾液、帶有病毒的接觸物等。
  2. 傳染原因:手足口病患兒相互感染或交叉感染。

「辨別手足口病 首先,是紅疹所出現的部位。手足口病的紅疹顧名思義一定是長在手、足和口上的,而且這些部位的紅疹幾乎是同一時間出現的。「手足口病的紅疹不會光出現在四肢上,患兒的舌下、口腔黏膜、咽喉部都會出現類似癥狀,而水痘則主要出現在患兒的臉上。」 其次,手足口病的紅疹是一些薄壁的水皰,而幼兒出水痘時所長的水皰壁則相對較厚。 第三,手足口病的水皰一般有米粒或綠豆樣大小,呈圓形或橢圓形,周圍有紅暈,無明顯瘙癢感。解讀

  1. 紅疹出現部位:手掌,腳掌,口腔。
  2. 水皰壁較水痘的水皰壁薄。
  3. 綠豆樣,周圍有紅暈,無明顯瘙癢感。

「手足口病預防措施(家庭) 預防手足口病最主要還是要從家長開始,具體預防措施如下:1、注意觀察孩子的健康狀況,一旦發現孩子有發熱、出疹等癥狀,應儘早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就醫;2、下班回家後,請先把外出時穿著的服裝換下來,放置在兒童不易觸碰到的地方;3、勤給孩子清洗雙手、修剪指甲、勤換衣物、晾曬被褥;4、為孩子準備食物時,請將食物徹底清洗乾淨,並加熱煮熟;5、盡量不給孩子食用剩飯剩菜,不要將蛋糕、餅乾等食品長時間暴露於空氣中;6、注意糾正孩子吸吮手指、摳鼻孔、咬食玩具等不良小動作;7、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澡、洗髮,注意及時修剪指甲,更換個人居家衣物;8、徹底清洗雙手,最好同時清洗面部,以免孩子在親您的臉頰時被感染;9、注意保持孩子的玩具清潔;10、盡量少帶孩子到人羣密集的公共場所。特別是盡量避免與其他有發熱、出疹性疾病的兒童接觸,減少被傳染的機會;溫馨提示:手足口病的傳染性很強,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應該避免與患者接觸,儘管是患者用過的毛巾、手絹、牙杯都不要接觸;11. 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喫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12. 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並妥善處理污物;13. 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後應充分清洗;14. 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羣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15. 兒童出現相關癥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居家治療的兒童,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症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手足口病預防措施(集體單位)(一)托幼機構及小學等集體單位的預防控制措施1. 本病流行季節,教室和宿舍等場所要保持良好通風;2. 每日對玩具、個人衛生用具、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3. 進行清掃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掃廁所)時,工作人員應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結束後應立即洗手;4. 每日對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等物體表面進行擦拭消毒;5. 教育指導兒童養成正確洗手的習慣;6. 每日進行晨檢,發現可疑患兒時,要對患兒採取及時送診、居家休息的措施;對患兒所用的物品要立即進行消毒處理;7. 患兒增多時,要及時向衛生和教育部門報告。根據疫情控制需要當教育和衛生部門可決定採取托幼機構或小學放假措施。(二)醫療機構的預防控制措施1. 疾病流行期間,醫院應實行預檢分診,並專闢診室(臺)接診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導發熱出疹患兒到專門診室(臺)就診,候診及就診等區域應增加清潔消毒頻次,室內清掃時應採用濕式清潔方式;2. 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每一位病人後,均應認真洗手或對雙手消毒;3. 診療、護理病人過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儀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4. 同一間病房內不應收治其他非腸道病毒感染的患兒。重症患兒應單獨隔離治療;5. 對住院患兒使用過的病牀及桌椅等設施和物品必須消毒後才能繼續使用;6. 患兒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糞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進行消毒處理7. 醫療機構發現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腸道病毒感染相關死亡病例時,要立即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和疾控機構報告。「發現手足口病怎麼辦1.消毒隔離 一旦發現感染了手足口病,寶寶應及時就醫,避免與外界接觸,一般需要隔離2周。 寶寶用過的物品要徹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曬。 寶寶的房間要定期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流通,溫度適宜。有條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燻蒸植物源進行空氣凈化噴灑霧水消毒。減少人員進出寶寶房間,禁止吸煙,防止空氣污濁,避免繼發感染。2.飲食營養 如果在夏季得病,寶寶容易引起脫水和電解質紊亂,需要適當補水和營養。 寶寶宜臥牀休息1周,多喝溫開水。 患兒因發熱、口腔皰疹,胃口較差,不願進食。宜給寶寶喫清淡、溫性、可口、易消化、柔軟的流質或半流質,禁食冰冷、辛辣、鹹等刺激性食物。3.口腔護理 寶寶會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鬧不眠等,要保持寶寶口腔清潔,飯前飯後用生理鹽水漱口,對不會漱口的寶寶,可以用棉棒蘸生理鹽水輕輕地清潔口腔。可將維生素B 2 粉劑直接塗於口腔糜爛部位,或塗魚肝油,亦可口服維生素B 2 、維生素C,輔以超聲霧化吸入,以減輕疼痛,促使糜爛早日癒合,預防細菌繼發感染。4.皮疹護理 寶寶衣服、被褥要清潔,衣著要舒適、柔軟,經常更換。 剪短寶寶的指甲,必要時包裹寶寶雙手,防止抓破皮疹。 臀部有皮疹的寶寶,應隨時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潔乾燥。 手足部皮疹初期可塗爐甘石洗劑,待有皰疹形成或皰疹破潰時可塗0.5%碘伏。 注意保持皮膚清潔,防止感染。 小兒手足口病一般為低熱或中度發熱,無需特殊處理,可讓寶寶多喝水。 體溫在37.5℃~38.5℃之間的寶寶,給予散熱、多喝溫水、洗溫水浴等物理降 溫。「成人孩子都該掌握的洗手常識正確的洗手方法 正確的洗手方法是個人良好衛生習慣重要內容之一,能有效的防止腸道病毒的傳播。在與患者接觸後,觸摸眼、口、鼻前,打噴嚏或咳嗽後,如廁後,帶口罩前及摘口罩後,接觸公共設施如扶手、門柄、電梯按鈕、公共電話後、從外面回家後等均應及時洗手。推薦較合理的五步洗手法:濕、搓、沖、捧、擦。一、濕 在水龍頭下把手淋濕,擦上肥皂或洗手液。二、搓 手心、手臂、指縫相對搓揉20秒:(1)掌心相對,手指併攏相互摩擦;(2)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搓擦,交換進行;(3)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摩擦;(4)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轉搓擦,交換進行;(5)彎曲各手指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搓擦,交換進行;(6)搓洗手腕,交換進行。三、沖 用清水把手沖洗乾淨。

四、捧

用清水將水龍頭沖洗乾淨,再關閉水龍頭。

五、擦 用乾淨的毛巾(紙巾)擦乾或烘乾機烘乾。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