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疆土遼闊,江山秀麗,天然奇峯異石多不勝數,古代造園匠師,巧妙地將山石置於園林中。這些大小不一的峯石,似乎將各地的山巒景觀濃縮、提煉過一般。它們有的空靈、有的渾厚、有的頑拙,以豐滿的藝術感染力,給中國古典園林增添了不少山林情趣。

網師園殿春簃庭院湖石璧山

疊山

疊山又稱堆山、掇山,是指人工堆造假山的方法,和單純的置石相比較,堆疊假山規模大、用材多、結構複雜,需要更高超的技藝。疊山講求「雖由人作,宛自天開」,以「小中見大」的手法,用寫意的方式來模擬自然中的山體,使其具有真山的神韻。

園中之山

瘦西湖玲瓏花界湖石山

明代造園家計成在《園冶》中曾論述道「園中掇山,非士大夫好者不為也。為者殊有識也。」意思說園中堆假山,非風雅大夫不為,能做這件事的人一定很有見識而且鑒賞力極高。計成認為園山要因其自然,高低錯落地分散堆置,疏落有致才能營造佳境。

江蘇揚州瘦西湖大明寺湖石山

上海豫園明代黃石假山

池上築山

江蘇揚州瘦西湖靜香書屋黃石池山

是在水池上堆山,常用池中之山塑造水的不同形態,或淺水露磯,或深水列島,或水洞幽深,或溪澗聳崖,借石山之形成水之無窮變化。

江蘇蘇州怡園水池假山

計成在《園治》中認為池上築山是園林中最好的景緻。如果池中之山有大有小,境界更加美妙。還可在水中設汀步石,在山巔架飛梁,時而穿山,時而涉水,意趣無窮。峯巒飛舉給人飄渺之感,山頂的孔隙透漏月光,招納雲霧,營造出人間仙境。

江蘇蘇州古松園湖石池山

璧山

江蘇蘇州網師園湖石璧山

壁山即靠牆疊置的假山,又稱峭壁山。《園治》中有論述:「峭壁山者,靠壁理也。藉以粉壁為紙,以石為繪也。理者相石皴紋,仿古人筆意,植黃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圓窗,宛然鏡遊也。」大意為:峭壁山靠牆疊就,好像以白牆為紙,以山石作畫,疊山時要依據石的皴紋,仿照古人的筆法畫意,在山上種植黃山松柏、老梅、修竹等,這些美景納入圓窗,令人有鏡中游的感受。

上海松江醉白池湖石璧山

廣東順德清暉園英石璧山

園林石記

玉玲瓏位於上海豫園玉華堂前,玲瓏剔透,亭亭玉立,石呈青黝色,形似一支生長千年的靈芝。具有太湖石的皺、漏、瘦、透之美。孔多如蜂巢,可呈現「百孔淌泉,百孔冒煙」的奇觀。

江蘇無錫梅園蹬道

疊山

疊山又稱堆山、掇山,是指人工堆造假山的方法,和單純的置石相比較,堆疊假山規模大、用材多、結構複雜,需要更高超的技藝。疊山講求「雖由人作,宛自天開」,以「小中見大」的手法,用寫意的方式來模擬自然中的山體,使其具有真山的神韻。

石洞

上海豫園大假山牌坊式石洞

園林假山中的洞有「旱洞」、「水洞」之分。

上海桂林公園湖石山洞

砌山洞如建房屋,要先立石柱,再以條石壓頂。用奇巧的石塊疊築洞口,砌築得當可以達到宛若天成的效果,洞頂上還可以栽種花木或築造亭臺,增添盎然意趣。

江蘇蘇州留園石洞

石洞充滿神祕、深邃之美,不僅有引人探幽的意趣,還有助於加強空間層次,從而避免大面積的假山造成的堵塞感。

磴道

北京北海公園石蹬道

磴道就是園林中用磚、石等材料堆砌的階梯,它既是園中的交通線又是遊園的觀賞線。古典園林講求自然天成,地面高低參差在所難免,所以設置磴道來登攀。園林磴道常常是用山石堆疊而成,與周邊環境相協調;樓山磴道還有室外樓梯的作用,既能攀登又有很好的景觀效果。

北京香山蹬道

築造園林時剩餘的磚、瓦、碎石和卵石也可以用來鋪砌地面,利用顏色差異,鑲嵌成各種美麗的圖案。這種鋪砌磴道的方法,不僅精緻典雅,還可有效地利用廢棄建材,可以說是「化腐朽為神奇」了。

四川成都杜甫草堂蹬道

工匠們將疊山的技法概括為「安、連、接、跨、拼、懸、劍、卡、挑、飄、架、撐」等,這些景點的疊山技法,被廣泛地應用到園林造景中,使石與建築、花木、水景等和諧配置,構成內容豐富且自然意趣的畫面。

園林石記

皺雲峯原置杭州花圃盆景園內,後移至江南名石苑中。石的全身褶皺多,形同雲立,紋似波搖,石上刻有行書「皺雲峯」三字。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