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子座流星雨的形成與其它流星雨一樣,都是來自太空的塵埃顆粒羣(流星體)陸續撞擊地球大氣層造成的。我們平時之所以很難同時看見很多的流星,是因為這些流星體的分佈很稀疏。所以觀賞流星時,格外需要耐心等待。

我們一般稱形成流星雨的太空塵埃顆粒為流星體羣。它們一般都來源於較大型的天體,如彗星、小行星等。不過,雙子座流星雨在3大主流星雨中是很特殊的,據說它的母體為一顆小行星。

1833年(右)和1866年(左)對獅子座流星雨大出現,圖:WJ百科

流星雨的概述 流星雨是一種壯觀的天文現象,是指觀測時可以看到許多從夜空中的一個輻射點出發的流星。這些流星是由被宇宙碎片流等流星體造成的,它們會以極高的速度沿平行軌道撞擊地球大氣層。大多數流星比一粒沙子還要小,所以幾乎所有的流星都會在大氣中解體,而且大多數都不會撞擊到地球表面之上(除去隕石)。非常多的非常活躍的流星雨被稱為爆發的流星雨也就是流星暴雨,它們的定義為ZHR(天頂每時出現率)大於1000(顆)。目前流星的數據中心已經列出了已知的900多個流星雨,其中約100個流星雨已得到確認,並給予相應的名字。 流星雨的形成 流星雨是行星(如地球)與彗星或小行星碎片相互作用的結果。彗星的分解可以通過水蒸氣的噴發而產生碎片,正如Fred Whipple在1951年所證明的那樣,惠普爾將彗星設想為「骯髒的雪球」,由嵌入冰中的岩石組成,並繞著太陽公轉運行。 「冰」可以是水,甲烷,氨或其他揮發物,也可以是單獨的或組合的物質。 「岩石」的尺寸可以為塵埃的大小也可以更大一些。 灰塵般大小的固體比砂粒般的大小更為常見,而砂粒的大小同樣比砂卵大小的固體更加常見。當這些冰的溫度升高並升華時,它們的蒸汽會拖曳出灰塵,沙子和鵝卵石等固體。每當彗星在太陽軌道上過近日點時,它的一些冰就會被蒸發,一定數量的流星體就會脫落並拋射到太空中去。流星體會沿著彗星的整個軌道散開,從而形成流星體的路徑,也稱為「塵埃軌跡」(與彗星的「氣體尾巴」不同,彗星的「氣體尾巴」是由非常小的粒子迅速被太陽輻射壓力吹走而形成的)。

拖曳在彗星73P和其碎片之間的流星體。圖:NASA/JPL-Caltech/W. Reach (SSC/Caltech) 雙子座流星雨的簡歷雙子座流星雨是由(3200) 法厄同小行星帶來的流星雨,該天體被認為是智神星族的小行星,具有「岩石彗星」般的軌道。雙子座流星雨的流星速度是很緩慢的,該流星雨可以在每年的12月份觀測到,通常的高峯期在12月13日至14日之間,極大時間往往落在12月14日左右。根據科學家們的理論計算,該流星雨每年的峯值流星數目都在增加,最近幾年的峯值數目在最佳的條件下可以達到每小時120-160(顆流星),一般在當地時間02:00到03:00左右輻射點會達到天頂位置附近。雙子座流星雨首次被觀測到是在1862年,比英仙座流星雨(公元36年)和獅子座流星雨(公元902年)等其他流星雨的年份更晚一些。 雙子座流星雨的輻射點這羣流星雨中的每個流星的延長線在夜空看起來最終會交於遠處的一個點,這個交點落在了雙子座附近,因此我們將其命名為雙子座流星雨。不過,它們幾乎可以隨機的出現在夜空中的任何一個位置,該流星雨的顏色一般為淡黃色。在赤道以北的北半球,日落不久輻射位置就升起了。因此從傍晚就可以開始觀測了,直到凌晨的最高位置依舊可見。在南半球,輻射位置只出現在當地的午夜時分。因此北半球的觀測者將可以看到更高輻射位置的雙子座,當然也就能夠看到更多的流星數目。雙子座流星雨的速度一般以中等為主,速度大約是35公里/秒左右,相比其它流星羣速度,雙子座流星雨更容易被觀測到。雙子座流星雨目前已經被廣泛的接受為「全年度最穩定最佳的流星雨」,但唯一的缺點是冬季天氣不是很理想。雙子座流星雨一般在距離地面39公里的高度就解體了。

雙子座流星雨的流星(左下)和彗星[霍姆斯彗星,圖: Brocken Inaglory 參考資料1.WJ百科-英文版本(Geminids/Meteor shower)2.天文學名詞 文章作者:零度星系(天文在線)

審核人員:北極光

最終審核:零度星系編輯用時:2018年12月05日 -2018年12月06日(花費時長:約3個小時)審核用時: 半個小時最後更新:2018年12月11日星期二注意:所有信息數據龐大,難免出現錯誤,還請指出錯誤所在好加以改之。結束,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全文排版:天文在線(零度星系)轉載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本文由天文在線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