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0320  


傳奇的舅媽,一直是我們家族的故事生產器。



舅媽原本是一名護理長,跟舅舅都是國防醫學院畢業的,兩人在榮總服務的時候相識相戀,光她怎麼釣到我舅舅這條肥魚也是有一段生動的故事可說。


說傳奇的原因是,好好的醫師娘不當,舅媽在人生四十好幾時突然迸發繼續求學讀醫學學位的念頭,於是「波波」生產地波蘭成為最佳首選,波波之所以被詬病,就我的解讀大概就是:我舅媽年紀最大但都拿第一名。

 

兩年前畢業後,舅媽先返臺到臺北醫學院實習一年,再考上臺灣和美國的醫師執照。本來大家以為這樣應該夠了吧,可以了吧,要自行開業或到舅舅的診所執業都馬ok,但她跟金恩博士一樣「I have a dream~~~」,一直夢想當美國人的她就是要去美國當醫生,大家都拿她沒辦法。

 

可是山姆大叔骨子裡就是現實,華人哪有那麼好混,輾轉實習了幾家診所和醫院,就是拿不到聘用證書。媽說快五十的人了,又不是白人,但她相信上帝一定有辦法。就在坐困愁城的時候,阿姨兩肋插刀飛到美國幫她照顧女兒,出現了轉機。

 

有一天阿姨想要去主日禮拜,但舅媽說身體不舒服不想去,阿姨一個人人生地不熟找不到教會,直到禮拜結束才找到地方。眼尖的阿姨看到一名正在過馬路的男士,就上前攀談,詢問那邊教會的情況,可能都是教會的弟兄姊妹,又可能阿姨能聊,那位男士就好心載她一程。

 

路上一聊,想不到對方竟然是哈佛醫學博士,現正於紐約一間一流醫院工作,他聽到舅媽的情況,就互留連絡電話,過幾天還真的打電話找舅媽去面試。於是,舅媽順利的找到工作了,雖然先從助手開始做起,但比起原本要跑到佛羅裏達州去找工作,真是好多了。據阿姨轉述,舅媽說那種幾乎都是白人的大醫院,先前根本想都不敢想。

 


關於穿針引線和排列組合這檔事,上帝真的是一等一超優秀的。

 

還有,我小學時搞不清醫師和護士的分別,跟老師說我舅舅舅媽都是醫生,沒想到我隨便亂說,今天卻變成真的了。 

 

最後想說的是,在外人的眼光醫生就是有錢,纔可以供舅媽婚後這樣出國念書完成夢想,但其實這一切是起源於我表妹是個智能不足的孩子,小時在臺灣就是讀特教班。除了英文,其他學科都慘不忍睹,難以想像繼續留下來國中、高中和大學大大小小的考試要如何度過,送國外至少學個語言能力,也能保住面子,省得面對街坊鄰裏的流言蜚語。

 

 

所以,我怎麼看都覺得,特別的孩子是上帝給一個家庭極大的祝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