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王慶濱)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航控股”)近日重啓了數額高達56億元的資產購買計劃。這次的標的資產包括,海航航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航技術”)60.78%股份,中國新華航空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華航空”)12.18%股權,海南天羽飛行訓練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羽飛訓”)100.00%股權。相比去年7月海航控股拋出的百億元資產重組計劃,這次的資產數量和規模相對較小。在流動性危機的背景下,海航控股新的收購計劃再次傳達出了海航系聚焦主業的意圖。

收購三大資產,突出聚焦主業意圖

近年來,海航集團在全球大舉進行併購重組,漸漸和起家的航空主業偏離,以至於被央行點名,與明天系、復星國際和恆大集團同列,被認定爲金融控股公司。自流動性危機爆發後,聚焦主業則成了海航集團的紓困戰略。2018年,海航集團將7大產業集團調整爲航空、物流兩大集團和兩大事業部。

在4月3日晚間發佈的收購公告中,海航控股多次突出了聚焦主業這一意圖。海航控股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收購新華航空,是爲聚焦航空主業,擴大主營資產佔比,提升同行業協同及資源共享;收購海航技術,可促進公司航空運輸主營業務的拓展,進一步夯實公司主業;收購天羽飛訓,則有利於公司基於主營業務航空運輸向飛行訓練行業佈局,增加公司業務競爭力。

在此次收購的三項資產中,新華航空業績堪憂。2018年前三季度,其淨利潤虧損6963.78萬元。此外,海航技術2018年的淨利潤爲28063.39萬元(未經審計),天羽飛訓2018年前十個月的淨利潤爲15926.05萬元。

多次系內買賣,海航控股被質疑是海航集團“提款機”

自危機爆發以來,除了戰略上的調整,海航系企業紛紛出售資產自救,海航控股也不例外。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以來,海航控股處置了多項資產,其中包括所持巴西Azul S.A全部優先股股權、葡萄牙航空9%股權和2架飛機等。

此外,海航控股也加入海航系內上市公司的重大資產重組行列,在海航系內資本騰挪,向關聯方輸送資金。

2018年7月,經過近半年的停牌,海航控股復牌,並拋出約105億元的重大資產計劃,擬收購海航技術60.78%股份、HNA Aviation 59.93%股份、天羽飛訓100.00%股權、西部航空29.72%股權、重慶西部航空控股有限公司60.00%股權。同年11月,該重大資產重組宣告終止,發行A股募集70.3億元資金的計劃一同終止。

相比去年7月,海航控股此次的收購計劃縮水許多,收購的資金規模幾乎減半。不過,與上次收購計劃相似的是,海航集團均爲資產出售方的關聯方。有分析認爲,多次啓動資產收購,海航控股幾近淪爲海航集團的“提款機”。

債臺高築,2018年預計虧損30億-40億元

事實上,獨立上市的海航控股早已負債累累。據披露,海航控股2016年曾發行股份募集到約165.54億元資金,截至2017年末,募集資金就已使用超90%,僅剩餘約15.35億元。2018年一季度的數據顯示,海航控股雖然賬上貨幣資金餘額爲258.47億元,但其中飛機購置合同每年需支付款項、短期借債和非流動負債就已超450億元。截至2018年9月底,海航控股資產總計1879.19億元,負債合計1144.08億元。

據統計,截至2018年底,海航集團出售了約3000億資產,危機稍有緩解,但海航控股的資金狀況仍不樂觀,依舊維持着拆東牆補西牆的狀態。今年3月,海航控股發債募集10億元資金,用於償還存量債務。

債臺高築的海航控股,2018年的業績預期自然也不理想。海航控股預計2018年淨利潤虧損30億-40億元,同比下降190%-220%,扣非淨利潤虧損32億-42億元,較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25%-264%。

危局之下,56億元購買資產的資金從何而來成爲關注焦點。據悉,海航控股將於4月30日披露經審計年度報告,屆時謎底將揭曉。

新京報記者 王慶濱 編輯 王真真 校對 楊許麗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