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黎雪娟 圖片 / 網路 來源:廣西教育

1

時下,「電信詐騙致大學生輕生」「某小學生因教師責備幾句就跳樓輕生」 「網癮」 「啃老」 「學生賣腎、網貸換IPHONE、IPAD」等現象層出不窮,說明當今許多學生缺乏生活歷練、人際歷練、社會歷練,沒有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綜合來看,其原因歸結於多年來教育部門和學校由於擔心發生意外事故,怕打官司、負不起責任,從而不敢組織學生參加相關的社會活動,最終導致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與社會脫節了。

去年12月,教育部聯合文化部、交通部等部門出台的《教育部等11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解決如上現象找到了「一劑良藥」。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指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它有助於解決當前教育中學生缺乏各種歷練的問題,使學生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人做事,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可以說,《意見》的出台具有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

《意見》中明確提出要把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並根據小學、初中、高中的不同情況各自給出了不同要求。這就要求各地教育、文化、旅遊等部門密切合作,協助學校將研學旅行落到實處,讓學生能來一場「符合自身年齡特點的、說走就走的旅行」。因此,各地教育行政部門除了要向學校宣傳研學旅行的重要意義,加強對中小學開展研學旅行的指導和幫助,還應聯合文化、旅遊、共青團等部門和組織,根據當地文化旅遊資源開發不同類型、契合學生年段特點的研學旅行基地。

2

對此,我們可以參考日本、美國的做法。日本規定所有中小學把修學旅行作為常規教育活動來開展,並於1946年開始正式將修學旅行納入學校教育體系。小學的修學旅行以增強學生的團隊精神、鍛煉人格等為目標,主要在附近的觀光旅遊地進行;到了中學,以讓學生體驗自然、感受歷史和了解社會為修學旅行目標,讓學生去陌生地區旅行,體驗和實踐課本中的知識。

美國積極鼓勵青少年參加夏令營活動,它可以成為申請大學的加分項目。美國大約有1.2萬個夏令營,包括體育、藝術、語言、野外生存、職業體驗、社區服務等類別,甚至還為患抑鬱症、糖尿病等各種疾病的孩子設立特殊需求類夏令營。夏令營年齡分段細緻,每一類別下面有數十種甚至上百種項目。像迪斯尼總裁邁克爾?艾斯納家族幾代人參加的美國凱威汀夏令營就根據不同營員年齡段設置了不同的營地,每個營地的活動都豐富多彩。如今天可能是運動類的棒球、足球、網球、爬山、游泳、拳擊等,明天可能是藝術類的手工製作、表演、油畫等,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年齡段和興趣愛好選擇和嘗試不同的活動,儘可能多地嘗試並掌握不同的技能。這也是為什麼美國每年都有超過1000萬青少年參加夏令營的原因。

綜上所述不難發現,「有計劃指導下的自由」和「有目的地玩耍」是日本和美國建設營地的初衷。

3

學校作為具體執行單位,不僅要把研學旅行納入教學計劃體系,還要做好研學課程的開發和研究、研學線路設計、研學導師培訓、安全管理等工作,以促進研學旅行活動順利開展。如根據學段特點和地域特色,精心設計研學旅行活動課程,靈活安排研學旅行時間,逐步建立小學階段以鄉土鄉情為主、初中階段以縣情市情為主、高中階段以省情國情為主的研學旅行活動課程體系,開發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學旅行活動課程;聘請文化、旅遊等行業的專業人員作為校外輔導員,帶領學生開展研學旅行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更好地歷練自己。

在這方面,北京、西安等地的成熟做法值得參考。例如,北京丰台二中已經把「行走課程」納入學校的課程體系,要求每個學生在初中、高中階段修滿8個學分,完成4次「行走」才能從學校畢業;西安市各學校在研學旅行經費保障制度、檔案管理制度、評優表彰制度、社會化合作機制等制度的保障下,已將研學旅行變為制度性的運作;濟南第十四中學在開展研學旅行前就設計了四五條線路,然後向旅行社招標,由中標的旅行社負責遊學事宜,並經過課程研發、預案制定、人員培訓等環節的前期工作準備,促使研學旅行活動順利開展。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讓我們在教育部、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等的齊心協力下,做好研學旅行的相關工作,使青少年學生能夠結合力所能及的社會實踐更好地歷練自己,積累一定的社會經驗,形成正確的「三觀」。

文章整理至公眾號研學頭條,研學頭條帶你發現研學旅行的樂趣,關注研學頭條的那些人和事兒,每天為你獻上研學旅行的最新消息、政策、行業大事件。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