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人被鎖進一個房間裏,只有找到隱藏線索才能進入下一個房間;成功破解掉所有房間的密碼,才能最終逃出密室。

這就是流行的聚會遊戲——「密室逃脫」

它不僅在年輕人中有超高人氣,而且本身就是個近乎完美的驚悚恐怖片故事創意。

毫無意外的,「密室逃生」被拍成了電影,本週末已經登陸院線了。

想在電影院的大銀幕上用「上帝視角」玩一場緊張刺激的密室逃生遊戲嗎?

解謎遊戲愛好者,燒腦驚悚片影迷,電影《密室逃生》就是為你們而生的。

經極客編輯驗貨,本片代入感極強,看的時候你會比電影角色還要緊張!

用生命玩一場解謎遊戲

這是一次全封閉的「死亡解謎遊戲」,是對智力和體力的終極考驗。

六位背景和職業各異、但都對自己生活現狀不滿的「憤青」,同時收到了一份匿名包裹,裡面裝著個神祕的拼圖盒。

拼圖盒其實是一場世界頂級密室逃生遊戲的邀請函,遊戲獲勝者能得到高額獎金。

選手們信心滿滿前來參賽,但沒想到自己正在走進一個巨大的圈套。

入場時的四個規則,已經提示了即將到來的致命危險。

遊戲房間一點點發生驚變,各種出其不意的機關,讓這場解謎遊戲危機四伏...

六人只能憑智力和體力逃生,失敗者就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破解謎題,爭取活下去的權力,最後伺機活著逃離——只不過這次換成了「密室逃生」的玩法。

在情節設定和視覺風格上,《密室逃生》有著強烈的懸疑和緊張感:

不在限定時間內過關,生存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影片中的每一秒都是煎熬。

觀眾情緒一直高度緊繃,在角色解謎過程中一直替他們捏著把汗,那些還算「討喜」的角色面對生死考驗時,同理心讓觀眾們格外受刺激。

好故事和到位的執行,製作人功不可沒。

不過,《密室逃生》製片人尼爾·H·莫瑞茲可是「製造緊張感」的高手。

▲ 捧紅了許多「光頭明星」的光頭金牌製片人莫瑞茲

老道的莫瑞茲在電影行業有三十多年經驗,不僅一手打造出《速度與激情》系列;

其他作品如電影《我是傳奇》美劇《越獄》,也都成功揪起過我們的心,我至今依然記得那種「邊看邊擔心角色死在半路上」的緊張體驗。

用環境和場景營造「緊張感」

這次的一行六人要通過多個密室的層層考驗,每個密室都有讓你咋舌的特殊環境,讓解謎求生的過程更顯緊張刺激。

這些環境壓力包括但不限於高溫、酷寒、懸空、毒氣、空間壓縮,反正就是始終讓角色們命懸一線:

比如色彩如煉獄般的高溫密室,整個房間隨時有可能起火爆炸;

再比如把人凍到失去理智的零下30℃,腳下是瞬間開裂的冰面

還有一次解謎失誤就可能掉進深淵的高空電梯

「倒過來」的酒吧——倒掛的物品看多了,整個房間倒掛在視覺上很新鮮;

「密集恐懼症」要小心這間致幻密室了,密密麻麻交錯著的黑白背景,看一眼都會讓人直起雞皮疙瘩,角色們得克服心裡恐懼在其中尋找逃生線索。

這些關卡的環境設計場景還原度極高,我在看的時候心裡真的在默唸「快點啊臥槽」,「在那裡!東西在那裡」,緊張得手心出汗。

隨著情節接近高潮,密室通關難度越來越大,緊張感漸強,喜歡解謎的人甚至產生了「自己上」的衝動.

讓人窒息的節奏

除了故事和場景,本片恰到好處的巧妙剪輯節奏,讓人在觀看時有種「窒息感」,更加沉浸到緊張的氛圍中。

比如開場幾個人同時破解神祕方塊的蒙太奇,就有種「高智商犯罪」的爽快感,看的時候會跟著逐漸興奮起來。

▲ 死亡遊戲入場券:破解沒有縫隙的魔方

每當尋找關鍵線索過程中,人物遭遇「生死關頭」,他的身世背景、以及悲慘經歷,都會以類似《記憶碎片》的快節奏「閃回」形式出現。

這在幫助我們更瞭解角色的同時,製造出「同理心」,增強了「揪心」的感覺。

如果《電鋸驚魂》系列是你的菜,那你一定會對《密室逃生》感興趣——這是一部」解謎版「電鋸驚魂

「緊張感」纔是「密室」想追求的境界,所以能接受它的人更多。

我的建議就是:《密室逃生》非常適合你帶妹子去影院來一場充滿「緊張感」的約會。

驚悚氛圍最濃處,肩膀一搭,小手一牽,你就可以淡定的開始給妹子講密室構造和解謎知識了;

然後嘛......我們只能幫你到這裡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