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家庭是幼兒出生的搖籃,是人生的奠基石,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最主要的場所。幼兒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因而家長教育態度與教養方式的不同,對幼兒身心發展的影響是極為深刻、長遠的。21世紀我們也許要問問自己,我有教育執照嗎?當一個人做了父母或教師,須擁有執照。它包括良好的教育素質,如現代的教育觀念、科學的教育方法、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生活方式、平等和諧的親子關係等等。否則,空有一顆愛心,卻可能在辛辛苦苦孕育孩子悲劇的命運,爭分奪秒地製造新世紀的災難。所以,我呼籲每一位父母,從了解孩子學起,從尊重孩子做起。世界上沒有一個完全相同的家庭,但每個家庭都有一個共同關注的核心---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個家長共同的願望。

第一節 你了解你的孩子嗎?

教育孩子的問題從小處來說,關係到一個家庭的幸福美滿,從大處來說,關係到中華民族的興旺發達。這個問題理應受到全社會的關注。我們要重視家庭教育,更要抓好獨生子女的教育。一、做好父母往往在一念之間我們教育孩子的根本任務不是讓孩子一定要考上一個好大學,或者一定要成為什麼百萬富翁、什麼大人物,而應當是在父母親的幫助下,獲得安全的人生、開心的人生、健康的人生,並且具備相當的生存和發展能力,將來在社會上能生活得更好一些。關於教育的觀念,所謂「旁觀者清」,任何一位父母親,在教育自己孩子的問題上,經常所謂「身在此山中」,雲里霧裡,霧裡雲里,很簡單的道理在實踐中都變得很難實現,或者就差那麼一點點,這時,就需要別人特別是專家的點撥了,專家的一個強調、一個建議,就可能改變您孩子的整個命運。二、教育孩子是一門技術活兒多父母認為父母是天生的,管教孩子應當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用不著專門學習。其實,教育孩子也是一門技術活兒,特別是面對人類史上罕見的獨生子女時,問題變得越來越複雜,要做合格的父母,必須經過專門訓練,才能從容面對眾多的困難與麻煩。三、做一位好父母,其實只管好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從小處著手,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因為習慣涵蓋命運;二是確定孩子的最佳才能區並將其發揮到最大值,使孩子各得其所;三是維護孩子終生的身心健康,解除紛繁複雜的困擾。(一)習慣涵蓋命運有位哲人說過: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教育家葉聖陶說:「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他還說:「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隨地地應用,好像出於本能,一輩子也用不盡。」從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務出發,提出三項基本操作內容:一是習慣養成。習慣的養成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務之一,因為它與教育根本目標緊密相連,比如健康人格的培養等。如果父母能盡自己所能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則家庭教育的任務就完成了90%了。事實證明,習慣左右了成敗,習慣改變了人生。成也習慣,敗也習慣。所謂習慣,就是不假思索就經常反覆的自覺行為程序。習慣應該是知識、技巧和慾望的混合體。知識,是理論性的觀念,指點我們「做什麼」及「為何做」;技巧,是指「如何做」;慾望,則是指「想做」,表示我們有付諸行動的願望。多一個好習慣,就多一份自信;多一個好習慣,就多一份成功的機會;多一份好習慣,就多一份享受生活的能力。父母要為孩子的人生負責。好的習慣可以使孩子在未來生活中立於不敗之地,壞的習慣則會把孩子從成功的神壇上拉下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影響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的就是父母營造的家庭環境了。孩子走路的步態、站立的姿態、說話時的表情、習慣性的手勢和言談舉止的各個方面,都深深打下了父母的烙印,而且一般是男孩酷似父親,女孩酷似母親。這些習慣性的表情、動作不僅僅是遺傳的作用,更主要是和父母朝夕相處,在特定的家庭環境影響下熏陶的結果。(二)確定最佳才能區孩子與孩子的區別,就在於是否發現與開掘了孩子的「最佳才能區」。智能開發技術的提出,將提示您從日常生活中幫助孩子確定他的那個「才能區」,並將「才能區」發揮到最大值。這樣,您的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才是不成問題的。做父母,要先了解孩子。了解孩子不僅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徵、興趣特長,還要了解孩子普遍成長規律以及最佳才能區和成長可能的方向,了解孩子的性格類型,並由此選擇確定自己的家教方式。1.找到才能的最佳爆破點如魯迅最佳才能區是哲學思考、文學創作;愛迪生的最佳才能區是發明創造;楊振寧的最佳才能區是理論物理研究等。有心的父母會善於發現自己孩子的特長,積極加以引導;開通的父母會不斷鼓勵孩子嘗試新的事物,找到自己真正的天賦取向。這兩種態度都是有利於孩子成長的。做父母的,一要重視孩子的基本素質培養,二要創造契機給孩子以「點化」之力。有時,一百次苦口婆心的教訓,抵不上一次親自經歷。一本書、一個故事、一次有意義的談話,也許就會令孩子沉睡的天賦蘇醒,為他點亮道路的明燈。2.鎖定孩子最佳才能坐標研究證明,在生命發展的最初4年,會發展大約50%的學習能力,在8歲前,又發展出另外的30%,另外20%在17歲以前完成。正因為如此,我們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3.了解孩子能力的幾種方法觀察法。觀察是研究孩子心理的最基本方法。父母應該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孩子在一般生活條件下的行為和表現,以此來判斷孩子的心理特徵。實驗法。父母有計劃的控制各種觀察條件。談話法。通過談話了解孩子心理活動的一種方法。作品分析法。是通過對孩子作品的分析來了解他們心理的一種方法。當孩子沒有特殊興趣,也找不到最佳才能區時,應該怎麼辦呢?興趣是培養的,父母的任務不僅僅是去尊重已存在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各種興趣。讓孩子體驗成功,讓孩子感受賞識,讓孩子發現興趣,是培養興趣的要旨。4.假定「最佳才能區」假定最佳才能區,就是在孩子並未表現出對某方面的特殊興趣和才能時,父母有意識地將某個領域「假定」為孩子的特長和發展方向,並根據此對孩子進行一系列培養、訓練等家庭教育活動,最終目的是使這個「假定」的最佳才能區真正成為孩子的興趣和特長所在。5.把鋼用在刀刃上建議父母儘可能做到:(1)無論有多忙、多累,每天都要抽出時間和孩子交談;(2)無論有多忙、多累,每天都要稱讚孩子;(3)無論有多忙、多累,每天都要抽出一定時間陪孩子看電視里的節目;(4)無論有多忙、多累,每天都要抽出一定時間和孩子一起做遊戲。總之,要讓孩子在不知不覺地生活和遊戲中,從被動過渡到主動,從遊戲過渡到興趣,從父母的「假定」到孩子的自信,形成自覺的願望和追求,把「假定」的才能轉化為「實際」的才能。(三)安康維護在孩子的社會化過程中,作為相對的「弱者」,必然首當其衝的會受到社會不安定因素的干擾與挑戰,這是需要防範和幫助的外因;而在孩子自身的成長過程中,也會出現這樣那樣的「煩惱」和「困惑」,這是需要正視的成長規律性方面的內因,這兩個方面都需要父母親掌握一套屬於自己的安全健康教育操作方法。1.告訴孩子務實的生活觀一是了解身邊的生活。讓孩子了解身邊的生活,不僅對孩子在校的學習有幫助,更重要的是它有助於孩子學會生活,發現生活的樂趣;有助於通過生活的鍛煉,增長對生活的信心,將來能夠更快樂的生活,更成功地發展事業。每位父母都對自己的孩子寄託了無限的期望,要想去實現,應讓孩子從關心周圍的生活入手,通過認識生活培養其生活的基本態度和基本的生活能力,不失為一條有效的途徑。二是生活能力培養。父母應該讓孩子不斷的動手,不斷地學習,才能真正具備生活能力。學會生活,並且常動手,會使孩子終身受益。動手不但能使人們體驗和享受生活的樂趣,而且能獲得成功的喜悅。三是務實的生活態度。生活是實實在在的,虛浮、膚淺都未必會有什麼結果。父母要耐心而細緻地幫助孩子去務實地生活。唯有務實的作風,才能將生活過得更好,將事情做得漂漂亮亮。父母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性格特點、辦事方式,頗有針對性的培養其務實的生活觀。2.培養強健的心理,以面對生活中的麻煩與困難一是設置困難。麻煩與困難,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是無法避免的,也是鍛煉和學習的機會。父母要改變自己的觀念,讓孩子多些鍛煉的機會,多些心理承受能力,而不要太在意孩子會碰到不如意的事情。父母應該不斷的給孩子以麻煩和困難,甚至是特意去設置,才能使孩子變得堅強而成熟。二是面對困難。「人生逆境十之八九。」人們在生活的道路上,隨時都會遇到困難。困難未必是壞事,關鍵在於我們如何面對困難。父母的關愛絕不能成為溺愛,切勿代替孩子去排除困難,而是去關心其內心感受,理解他們的辦事方式,並教給一些解決自身情感及處理困難的方法。父母要做好指航燈,但真正去面對、承受的則是孩子本身。三是克服困難。父母應在平時就多加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孩子的心是極其敏感的,父母要學會針對他的性格特點循循善誘,並且要小心地呵護其自尊心,多加激勵和讚賞。其實,引導孩子克服困難也是對父母的一種考驗和挑戰,一定要有信心、耐心、藝術。3.敬畏生命—對生命的珍視一是認識生命。父母先讓孩子認識生命最本質的意義,再讓孩子從理論的高度去感悟、體驗生命的內涵。二是珍惜生命。珍惜生命,就是要從生理上去認識生命的重要性,從行為上具備呵護生命的能力。父母要居安思危,具體而細緻的向孩子講解如何在緊急情況下救護自己,逃避生命危險。三是熱愛生命。父母要想使孩子擁有對生命的熱愛,首先就要自身熱愛生活,並且,去積極引導、帶動孩子的情緒,改變其心態。熱愛生命,將會使生命變得更為燦爛絢麗;熱愛生命,生命才會變得更有價值和意義。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